青春期的孩子“越管越反”,那是因为你陷入了这三个误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最近很多家长来倾诉:孩子一进入青春期,就像变了一个人,以前安静内敛的孩子,也开始“飞扬跋扈”,着实令人手足无措!


其实,大家不必谈“青春期”色变,采访过一位执教高中多年的老教师,他感慨地说,结合自身的经验,家长想要和孩子们和平相处,其实很简单:


1、不要强行控制青春期的孩子;


2、多一份体谅、少一分责怪,亲子关系就不会那么紧张;


3、父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比管教孩子更加重要。


具体该怎么做?请接着往下看。


是孩子叛逆?还是我们唠叨?


现在很多家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父母觉得孩子叛逆,无法无天,让他向东他向西;

而孩子呢,也很委屈,感觉父母不懂自己,还动不动就又打又骂!


原本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前几天,朋友邀请我去家里玩,进门坐定后,朋友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真是羡慕你啊,你看你家孩子多听话,学习也好,可不是我们家那孩子,今年都14了,每天回家除了玩手机,就是玩手机,学习一塌糊涂,说他两句,就甩脸色。”


朋友的儿子我还是熟悉的,小时候经常见他,印象里他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熊孩子,还挺乖的。


“你会教孩子,你帮我给孩子说说,眼看着要考试了,这样下去,我和他爸真的要疯了,那天要不是我拦着,他爸就打他了。”


言语间,感受到了朋友作为一位妈妈的无助和崩溃。


一会儿,孩子放学回家了。回家把书包一挂,就开始看手机。


朋友一看,又恼了,上来就是一阵疾风暴雨:


“你没看到家里有客人吗?就知道看手机,你看你上次考试考了几分?自己没点数吗?”


“上了一天课,都累死了,玩会手机怎么了?你和爸爸在家不也都看手机吗?天天叨叨叨,烦死了。”说完,孩子就进自己的卧室不出门了。


“你看看,他这个样子,真的是看到他我就生气。”朋友一边说,一边叹气。


这样的对话,想必很多家庭都不陌生。


看似寻找,仔细品味, 却满是对彼此的责备、不满、不理解以及粗暴的沟通方式……


我接受过很多父母的咨询,基本上每个父母上来都是各种抱怨,吐槽,在他们眼里,很多孩子,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浑身都是毛病,很少听他们说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优点。


所以,父母孩子之间的相处,就变成了: 父母拼尽全力,想把孩子的生活、学习安排的明明白白,但孩子却努力的想挣脱父母,想让父母少管他的事;


最终就是,父母越想管,他们越不服管,然后争吵、冷战、闭门不出抑或离家出走。


我想说,没有天生叛逆的孩子,如果有,那就是我们还不够懂孩子。


我问过很多家长这个问题: “你感觉你懂孩子吗?”


很多家长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他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有什么臭毛病,我都知道,我自己生的,还能不知道。”


但是问及他们:


孩子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


孩子最近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孩子最近最苦恼的一件事是什么?


很多父母都沉默了。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我们懂孩子,真的只是我们觉得。


养孩子从来都不只是吃饱喝足送去上学的事,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 探索 ,能够根据孩子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做到真正懂孩子,真正帮助孩子的过程。


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我们处理不当,轻则出现孩子叛逆,顶嘴,冷战的现状,重则导致孩子抑郁,甚至自杀。


要想自己的孩子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那我们自己 首先要成为别人家“优秀的父母”


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


女儿优优11岁的时候,我也经历过一段焦虑迷茫的时期。


学习成绩本来一直名列前矛,也非常懂事的她,一直是朋友羡慕的“别人的孩子”。


但随着慢慢进入青春期,我和她的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微妙。

我看不惯她没事总是抱着手机刷抖音、玩 游戏 , 经常一玩就是到半夜


我看不惯她遇到事情总是找各种借口 , 而不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看不惯她每天追着那些唱唱跳跳的明星, 而不愿意多看一点书;


最让我愁的是,每次我稍微多说她两句,她就不愿意了,然后和我冷战。

我努力平息自己,告诉自己要有耐心,直到她学习成绩开始一落再落,出现断崖式下降后,我彻底恼了。


记得那一次我们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我数落着她生活中各种“不良行为”,质问她是不是在学校不务正业,没有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具体的细节有些淡忘了,只记得那天我们吵的很凶,我还没收了她的手机,最后她摔门而出,扬言不给她手机,她就不去上学了。


孩子走后,我又生气,又担心,眼泪也簌簌地流下来,我原来那个学习好,脾气又好的小棉袄现在究竟是怎么了?


崩溃之余,忍不住自嘲:


自己学的教育学,连自己的孩子问题都解决不了吗?还怎么去帮其他父母解决 育儿 难题呢?


我开始翻了各种青春期心理学的书,也咨询了很多学者教授,这才发现: 是我错了。


我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 而我好像还一直把她当作小孩子来看待。青春期,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非常特殊,非常重要的阶段。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貌似只要给他们吃饱喝足穿暖,不生病,就完成了任务。但是当孩子慢慢长大,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以后, 虽然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但是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


比如在 物质上 ,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


在交际上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


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去网吧。


为朋友可以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


整个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也好,沉迷手机也好,厌学也好,交“坏朋友”也好,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他们内在的 身体和心理变化的一些本能和 情感 需求在父母这里得不到很好的释放和满足。


我们认为的叛逆可能只是孩子自我认知发展的需求,或是内心不良情绪的一种发泄;


我们只认为孩子玩手机不对,但是却不知道孩子到底在手机中、在 游戏 中追寻的是什么?他们追寻的东西,我们是否能够满足?


我们感觉早恋很危险,却不知道发现早恋后我们父母究竟该如何做,才能打好孩子一生幸福的 情感 基础;


我们为孩子突然说不想上学了而愤怒不已,却不知道这句话背后,孩子到底在经历着什么?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