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赫事件看网络暴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文/江寒园)

陈赫事件距此已过去一段时间,之所以现在才写一方面源于我固有的拖延症,另一方面,就在刚才为写就此文又温习了一圈网络暴民的“文字力量”,突然发现点评时事热点是有很大风险的,保不齐哪天某位明星大V的一大波粉丝特地赶来在评论下和我“商讨”某个话题,人肉出我的住址,给我邮递恐吓信,堵在家门口给我砸鸡蛋,使我原本平庸无奇的生活一夜间变得异彩纷呈。

当然我相信人民群众还是很友好的,这一切都是我可笑的受迫害妄想症。更主要的是,我的文笔还不够格,远未有鲸书那样犀利——在她写出那篇庞麦郎之后,微博上连着几天被“商讨”,家人电话被骚扰,自己不得已以退为进曝出初中照片……

此类“商讨”不仅仅存在于网络时代,暴民们是自古有之的,只不过每个时代下的肖像不同,而其内里却大都一致。

即使后来被称赞为“革命斗士”的鲁迅早在上世纪都已表达过类似担忧并自剖:“我还没有这样勇敢,那原因就是我还想生活。”

我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自觉我这平庸的文字还远未达到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更不值得可爱的粉丝们大老远跑来和我“商讨”,所以才敢偷偷写下这些文字。

我是一直到微博推送热点新闻才知道陈赫是谁的,因为最近几年来没怎么看过电视,听他们讨论都教授、跑男、我是歌手什么的,总觉得自己是从火星来的。不过前几年《爱情公寓》火的时候倒是看过几眼,去朋友家玩的时候几乎都放着这部剧也就跟着看两眼,起码有点印象。

因为之前有朋友转发过陈赫那条长微博,不过那时我还不知道陈赫,自然也不太关心,扫两眼就刷过去了。后来微博又几次推送,于是就点开翻了翻。看到微博评论里网友们分化两极的评论。一路点到那个小姑娘的微博,赫!这里的“商讨”更加剧烈,简直势成水火,觉得小心肝跳跳的。有评论直称“ 大半夜的13万人围攻一个小姑娘 ”。之后更是有网友直接人肉出了她的住址:

未考证这条新闻的真假。不过被网友曝出她的住址,年龄,以及父母亲职业这条信息确属真实。随后她又对人肉出的住址等信息的真实性发微博加以否认。

上个月看她微博的时候,她把发的所有微博或隐藏或删除,个人隐私一律空白或乱填,地址改为台湾。这是可爱的粉丝们和她“商讨”问题后她不得已为之的一个自我保护的措施。

有评论人士称,自Facebook等SNS社交网站风靡以来,人们开始乐于展示从前被自己着重保护的个人隐私。这是社交网络最为神奇的一点,以前各大公司因市场需求主动猎取用户隐私而不可得,现在则是用户们纷纷公开地展示自己的个人隐私,其意图在于得到他人青睐和肯定,以建立个人也许并不存在的完美形象。

这样一来,如果愿意,轻易就能从你的照片背景、文章的蛛丝马迹,好友的互动等各类信息逐步推断出你的家庭住址,学校籍贯,甚至直接得到你的手机号码,而这并不费什么事,因为也许你本就把手机号写在人人或微博的个人简介里。

这也埋下了一个可怕的伏笔。万一你哪天心血来潮回复了某位网红的微博,一不小心被顶到热门,比如这位“软柿子jampasg”,数以几十万计愤怒的粉丝们正大波涌来,而你可能回复了一句也没在意,洗漱过后就去睡觉了,微博还和豆瓣、人人互相关联,个人简介里住址、手机都写得清清楚楚。第二天打开手机,关掉飞行模式,手机就一直震个不停,无数的未接电话无数的短信,你数不过来。点开一个,污言秽语咒骂你全家,再点开一个还是。你啊的一声扔掉了手机,走出家门想透口气,发现墙上到处涂着油漆,写着咒骂的话;邮递员中午过来敲门,送你一个包裹,里面是恶毒的玩具和言词卑劣的信……

一群“乌合之众”集体无意识的黑暗狂欢。

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

在“软柿子jampasg”火了之后,颇为值得玩味的是,微博搜索软柿子,一并出现了三个,乍一看一模一样的用户,但其实细瞧是“软柿子jampasgo”和“软柿子jampasge”。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微博这个平台似乎无法直接注销。

写到这里发现韩寒还挺有先见之明,在当年周围各路公知、明星纷纷用上微博的时候,他迟迟不肯使用。即使当时探头出来,一句“喂”就被转发十几万次,之后又缩回到了博客里。不过后来毕竟是潮流大势,就算为了宣传新书、电影这些也得跨上微博这条船。想到后来因出轨绯闻被永远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微博网友们破口大骂他自己心里也早该有个数,受得了受不了都得继续呆在这条船上了。

有些反讽的是,自承“走低俗路线”的微博红人留几手反倒一直看不上他那些粉丝,还在豆瓣里吐槽:

当前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一夜蹿红一个网红或明星可能全靠运气或炒作,但同时他们也会很快被其他新闻所覆盖。可如果一直这么红下去,那就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了。

他在一篇豆瓣营销的文章里讲过他早年一人单挑豆瓣红人晚晚以及自我定位等话题。

网红明星们有经验及能力应付一些舆论混战,制造话题的同时能巧妙的再次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但是一般人则未必有应付此类网络暴民围攻的心理预期,也没有过危机公关的经验,更加没有自己的粉丝助攻。于是可能因为某位明星的一个回复,某个意外,类似“软柿子jampasg”的悲剧都有可能发生在你我身上。

至于对此类社交网络的使用,江青评点汪曾祺的四字使用方针放到这里算是比较合适。

最后,借用连岳半句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