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幸福:如何活成你想要的模样(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决定你能否成功的因素不是“你想得到什么样的享乐”,而是“你想忍受什么样的痛苦”。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总会有困难险阻。

你必须有所选择,免于痛苦的生活是不存在的。生活中不可能到处都是玫瑰花和独角兽,快乐其实很简单,几乎人人都会做出类似的回答。

更有趣的问题是痛苦。你想经历的痛苦是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却很难回答。但它将会转变你的观念,改变你的人生,把你带入另一个境地。它是你和我之间的分水岭。它将定义我们的人生,然后将我们分离,最终又让我们聚在一起。

——马克·曼森

1、“不满足和焦虑既是人性中固有的部分,也是创造恒久幸福不可或缺的成分”

 我们很多的假设和信仰通常都有个前提条件,即幸福是可以计算的。人们会认为,幸福是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和赚钱来获得的,就像你被法学院录取了,或者你搭建了一套十分复杂的塑料积木结构体那样。再譬如:如果我能够做到像X那样,那么我将会很幸福;如果我长得像Y,那么我将会很快乐;如果我能和Z一起生活,那么我将会很开心,等等。

但问题就出在这个前提上。幸福不是一道可解的方程式。不满足和焦虑既是人性中固有的部分,也是创造恒久幸福不可或缺的成分。

2、“痛苦和苦难并非人类进化的缺陷,而是它所具有的功能”

人们经受痛苦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讲,痛苦是很有用处的。大自然选择痛苦作为手段,用以刺激变化的发生。人类进化的结果使我们总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不满足和不安全感。正因如此,人们才会努力地去创造和生存。我们热衷满足于已有的东西,同时为我们尚未得到的东西而感到不满足。这种恒定的不满足感激励人们一直不断地去抗争和奋斗,不停地建设和征服。因此,痛苦和苦难并非人类进化的缺陷,而是它所具有的功能。

3、“尽管我们讨厌这些疼痛,然而它们却是很有用的”

各种形式的痛苦都是人体内刺激行动得以发生的最有效的手段。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碰疼脚趾。像我有时所做的那样,当你不慎将脚趾踢在某件东西上时,你会因疼痛难忍而大声尖叫。“疼痛”这个词虽仅有两个字,但它足以让包括教皇弗朗西斯在内的所有人痛哭流涕。你甚至会去责怪那件把你弄疼的物体,但它是没有生命的。你会指着一张桌子说:“你这破烂东西。”你甚至会因疼痛而对自己的整体室内设计思路提出质疑:“是哪个白痴把桌子放在这儿的?开什么玩笑?”

言归正传。无论是你、我,还是教皇,都惧怕脚趾剧痛的主要原因是:人体的痛苦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来传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一套反馈机制,用来让我们感知身体部位的状况——比如该向哪里移动和不该向哪里移动,或什么东西可以触摸,什么东西不可以触摸,等等。当我们超过这些限制时,神经系统便会适度地给我们惩罚,以确保我们引以为戒,永不再犯。

尽管我们讨厌这些疼痛,然而它们却是很有用的。在我们年幼无知或粗心大意时,是疼痛教会了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是它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是它让我们接受和坚守我们的局限性。是它让我们知道不该在热风炉附近转来转去,或将金属物体插进电源插座。因此,总想避开痛苦去寻求快乐是有害而无益的,因为疼痛对于我们而言并非无关紧要,有时它甚至是性命攸关的。

4、“人脑其实并不太关注身体疼痛和心理痛苦的差别”

但疼痛不仅仅指身体上的。看过《星球大战》前传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人类承受心理疼痛的能力同样是非常强大的。研究表明,人脑其实并不太关注身体疼痛和心理痛苦的差别。因此,当我告诉你我的初恋女友欺骗了我时,我感觉就像有一把碎冰锥慢慢地插入了我的内心,因为这件事带给我的伤害实在太深了,就像真的有一把碎冰锥慢慢插入了我的心脏似的。

心理上的痛苦像生理上的疼痛一样,是身体某个方面失去平衡或某些东西超越身体极限的表现。像身体疼痛一样,心理痛苦不一定总是不好的或是不受欢迎的。在某些情况下,心理或情感上的痛苦体验是健康和必要的。就像脚趾的疼痛让我们学会了不要踢到桌子上一样,因遭到拒绝或遭遇失败而带来的情感痛苦,可以让我们学会在将来少犯同样的错误。

因此我们所处的环境有时是危险的。因为潜伏的危险会精心地装扮自己,刻意掩饰生活中种种不可避免的不适,从而剥夺了我们通过经历适当的痛苦和损失来获得教益的机会,使得我们同周围的现实世界隔绝开来。

5、 “秘密武器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否认问题的存在”

问题永无休止,只不过有时它们被置换了或得到了改善而已。

幸福的含义在于解决问题。关键词是“解决”。如果你对问题视而不见,或觉得根本就没什么问题,那么你就要遭罪了。如果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你同样会痛苦不堪。秘密武器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否认问题的存在。

要想快乐,就需要学会去解决问题。因此幸福就是某种形式的行动,它是一项活动,而不是别人赐予你的某种东西,也不是你在《赫芬顿邮报》排名前十的某篇文章中的某个惊人发现,更不是某位非凡的专家或导师的谆谆教诲。当你最终赚足了钱为你家的房子增添了一个额外的房间时,幸福不会神奇地出现在你的眼前。你会发现,幸福不会在某个地方等着你,它既不在某个想法里,也不在某项工作中,也不在某本书里。

6、“找到自己喜欢的问题且又乐意去解决它的时候”

幸福是一件半成品,需要不断地去完善。因为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过程,今天的问题解决了,明天的问题会应运而生。以此类推,当你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问题且又乐意去解决它的时候,真正的幸福就离你不远了。

有时,问题非常简单。比如:如何吃得好一点,是否该换个新的地方去旅行,以及如何打赢你刚买来的新游戏,等等。但有时,问题却十分抽象和复杂。比如:如何处理你同母亲之间的关系,如何找一个感觉良好的职业以及如何同他人建立起更好的友谊,等等。

7、“解决问题,赢得快乐”

无论你的问题是什么,道理都是相同的,即:解决问题,赢得快乐。不幸的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生活并非如此简单。因为他们用以下两种方式把事情搞砸了:

 第一种:否认。有些人一开始就否认问题的存在。他们拒绝承认现实,所以只好不停地自我欺骗或逃避现实。这可能在短期内让他们感觉良好,但会导致他们生活在不安全、神经质以及情感压抑的境况中。

第二种:受害人思维。有些人宁肯认为他们根本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事实上,即使有能力,他们也不会去解决。受害者往往将自己的问题归咎于他人或外部环境。这可能在短期内让他们感觉良好,但会导致他们生活在愤怒、无助和绝望的境况中。

8、 “回避问题并将问题归咎于他人”

他们回避问题并将问题归咎于他人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样做既容易,又让他们感觉良好。而选择去解决问题则会困难得多,且常常感觉很糟。他们这种行为给了我们某种刺激,因为他们是在暂时逃避我们的问题。而这种逃避又给了我们某种刺激,让我们感觉好了许多。

刺激有多种形式。不管刺激是来自于酒精,还是来自于责备他人的道德公义,还是来自于一些新的冒险游戏,对于个体的生活而言,它们都是肤浅和徒劳的。很多励志书籍不是寻求如何来解决读者的合理问题,而是在高声兜售他们的兴奋点。许多励志大师教你如何用一些新的方法来否定问题的存在,并通过良好的训练让你在短期内自我感觉良好,从而忽略潜在的问题。记住,世上没有任何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会站在镜子前对自己说:我很快乐。

刺激也会上瘾。你越是依赖它让自己感觉良好,越是忽视潜在的问题,你就越想去寻求刺激。从这个角度上说,几乎任何事情都会使人上瘾,这取决于人们使用它的背后动机。我们都会选择自己的方式来缓解问题所带来的痛楚。只要程度适当就无不可。但是当我们最终必须去面对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回避问题和自我麻醉的时间越长,我们就会越痛苦。

9、“情感不过是一些生物信号,旨在推动你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情感的进化只为一个特定的目的,即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繁衍,仅此而已。情感是一种反馈机制,它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就像因触摸火炉而灼疼让你学会了不要去碰它,孤独的悲伤让你记住不要去做那些让你感到孤独的事情。情感不过是一些生物信号,旨在推动你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10、“负面情绪就是行动的召唤”

换句话说,负面情绪就是行动的召唤。当你感知到它们时,就说明你应该去做点什么了。另一方面,正面情绪是对于采取正确行动的回报。当你感知到它们时,生活将变得非常简单,你只需去享受它们就够了。然而同其他事物一样,正面情绪会很快消失,因为更多的问题将会不可避免地浮现出来。

11、“感觉不错的东西未必真的好,而感觉不好的东西未必真的差”

情感只是生活等式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正如感觉不错的东西未必真的好,而感觉不好的东西未必真的差。情感只是神经系统给我们的建议和暗示,而非命令,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信任自己的情感。事实上,我们应该养成质疑它的习惯。

许多人喜欢压抑自己的情感,尤其是负面情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个人的、社会的或文化的。令人难过的是,回避负面情感等于拒绝许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反馈机制,结果使得许多情感压抑者终生都在面对自己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就永远不会快乐。记住,痛苦本身就是一种目的。

但是,还有一些人过度认同自己的情感。他们判断事物的根据只有一个:我感觉是这样。“哎呀!我打破了你的挡风玻璃,但我是真的疯了,我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我辍学后移居到了阿拉斯加,因为我感觉这样做不错。”依靠情感直觉所做出的决定,若没有理性思考参与其中,其结果往往是糟糕的。你见谁将自己的整个人生的道路和选择全部托付给情感了?大概只有三岁小孩会那样做。你知道三岁小孩还会做什么吗?对了,在地毯上大小便。

12、“享乐跑步机”:情感是难以持久的

对情感的过分依赖和投入容易导致我们产生失误的原因很简单:情感是难以持久的。今天我们很喜欢某样东西,不代表明天我们照样喜欢它,因为人类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他总是去追求更多的东西。幸福的定义其实就是永无休止地去追求“别的东西”—— 新房子、新朋友、下一个孩子及另一次加薪。尽管我们付出了全部的汗水和努力,但我们最终的感觉和最初并无不同:不满足。

心理学家有时将此种理念称作“享乐跑步机”。意为我们总是在试图改变我们的生存状况,但我们从未感觉有什么差别。

13、“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即问题是循环和不可避免的,同你结婚的人就是可能会同你打架的人,你买了房子就得负责修缮,你梦想得到的工作却有可能让你压力增大。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良莠参半、悲喜相随,某种东西在让你感觉良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让你感觉很糟。我们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为我们带来积极体验的事物,同时也将决定我们的消极体验是什么。

这是一枚难以吞咽的苦果。我们总喜欢这样想: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某种形式的终极幸福。我们将可以永久地缓解我们的痛苦。我们可以一辈子感到心满意足,直至生命终结。

但我们做不到。

14、“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

当我问你:“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你回答:“我想得到快乐。我想有个幸福的家庭,我想有个自己喜欢的工作。”

人人都喜欢让自己感觉良好。人人都向往无忧无虑、快乐而又简单的生活。人人都想和心爱之人徜徉爱河,享受美妙的爱和融洽的夫妻关系。人人都想看上去完美无缺而又赚钱颇多。人人都想受人欢迎,让人尊敬和钦佩。人人都想成为一个顶级球手,漫步景色秀丽的红海岸边就像走进自家的客厅。

人人都想得到这些东西,因为这样想很容易。

15、“你想在生活中经历什么样的痛苦?你愿意为之而奋斗的目标是什么?”

于是一个更有趣的问题出现了。多数人从未思考过以下问题:“你想在生活中经历什么样的痛苦?你愿意为之而奋斗的目标是什么?”而这些也许才是我们生活中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比如:人人都想进精英办公室,然后赚大把的钞票,但很少有人愿意每周工作六十个小时,很少有人愿意长途往返上下班,没人愿意去做那令人厌烦的文书工作,没人喜欢专断的企业等级制度,以便逃脱一个个好似沙丁鱼罐头般小的隔间的禁闭。

16、“幸福只能通过奋斗去获得,幸福源自于解决问题”

快乐不会像雏菊和彩虹那样萌生于大地。真实、严肃的终生成就和人生意义须通过精心选择和我们的奋斗去斩获。假如你备受焦虑、孤独和强迫症的困扰,假如你每天大半时间都被你的老板搞得不得安宁,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于接受这一负面经验,并让它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去逃避这些问题或期望从中获得赦免。

你若想拥有健硕的体格,就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在健身房里待数小时,对体能训练所带来的疼痛和不适甘之如饴、安之若素;第二,对自己的饮食精打细算、斤斤计较、合理安排,不可暴饮暴食。

人人都想自主创业。你若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须让自己习惯于冒风险,习惯于不确定性,习惯于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习惯于付出海量的时间和精力却看不到任何收获。

17、“你想忍受什么样的痛苦”

决定你能否成功的因素不是“你想得到什么样的享乐”,而是“你想忍受什么样的痛苦”。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总会有困难险阻。

你必须有所选择,免于痛苦的生活是不存在的。生活中不可能到处都是玫瑰花和独角兽,快乐其实很简单,几乎人人都会做出类似的回答。

更有趣的问题是痛苦。你想经历的痛苦是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却很难回答。但它将会转变你的观念,改变你的人生,把你带入另一个境地。它是你和我之间的分水岭。它将定义我们的人生,然后将我们分离,最终又让我们聚在一起。

18、 “虽然我觉得我想要得到某件东西,但实际上,我并不真的那么想”

相同的文化表达让我知道,我是莫名其妙地放弃的,我是个喜欢轻易放弃的人。我是个失败者,或者说我只是没有“做到”。我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抑或,我在社会压力面前屈服了。

但事实远不及解释来得那么生动有趣。真相是,虽然我觉得我想要得到某件东西,但实际上,我并不真的那么想。于是,一切就这样结束了。

我要的是回报,而不是奋斗;我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我喜欢的是胜利,而不是战斗。

但生活并不是这样的。

19、“奋斗促成了我们的成功,问题催生了我们的幸福”

你的奋斗目标决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假如你喜欢在健身房里流汗流泪,那么你最终会成为一名三项全能运动员。你体格健硕、肌肉发达,能够举起一栋小房子。假如你喜欢承受压力和不确定的生活,那么你最终会像那些忍饥挨饿的艺术家们一样,以此为生,并有所作为。

这不是毅力和勇气的问题,也不是“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翻版。它是生活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奋斗促成了我们的成功,问题催生了我们的幸福。与此同时,略有改变和升级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你瞧,这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良性循环。你若认为在某一时刻你可以停止攀登,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快乐就是攀登本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