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第四章,知觉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对兴趣不同的人来说,在公园里散步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体验。植物学家可能会住一直被时装设计师,关注路人的衣着。因此,调动知觉至关重要,我们要先仔细查看知觉的过程,以此了解知觉。

1、选择:刺激的强度、重复的刺激、刺激的频繁对比或者转变、动机、以及当某一特质吸引你时被忽略其他的特点,这都影响着我们的选择。

2、组织。每一个人都有一套不同的方案来组织我们对于其他沟通者的印象,社会科学家称之为知觉基模。比如我们会依照外貌、社会角色、互动风格、心理特质等将人分门别类。

一旦过度的使用分类系统进行归纳,就会沦为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容易将人按特征分类,或者是将特征家住某一类人的绝大多数。当然,它不是出于坏心眼,而是源自好意或常识不足。

3、诠释。几乎在每一次人际互动中都发挥着作用,因为在人际交往中,对方传递出来的意图都由我们来诠释。

我们的交情深浅、个人经验,对人类行为的假设、态度、期望信息、自我概念关系的满意度、又影响着我们诠释一件事或者行为方式。

4、协商。知觉并不是孤立的,很多关系发生在两个人或一群人之中,他们影响着彼此的知觉。沟通往往是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那么沟通的过程就是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比如两个人的冲突常常也是对一件事情进行不同知觉进行协商,而没有达成一致的结果。

以上我们已经探索了感知的过程,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是什么影响我们选择、组织、诠释和协商信息的因素。

1、获取信息。我们只能理解,我们所知道的是,即便是面对熟人,当你获得了新的信息,你对他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比如一位老师在讲台上和在派对上,角色往往是相当不同的。

2、生理因素。虽然环境相似,但生理上的因素,使每个人以独特的方式来感知这个世界。我们通过感官、年龄、健康与疲劳、饥饿、生理循环以及心理挑战来影响着我们感知世界。

3、文化差异。每个文化都有不同的世界观,都有看待世界的特有方式。东西方在文化交流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文化更热衷于交流,将沉默看做是不能接受的事情,而东方人则认为,如果没什么可说的,保持沉默是一种比较好的交流方式。

4、社会角色。我们也会因为性别角色、职业角色,关系角色的不同。而影响着我们的观点和沟通。

我们的行为过程,包括自己对别人的行为赋予意义。通常使用两套不同的标准,就是所谓的双标。

1、对人严厉,对己仁慈。我们评价自己往往比评价别人更为宽容,这种倾向称之为自立的偏误。

2、先入为主。留恋于第一印象,进而根据第一印象给人贴标签,这是知觉中无可避免的一部分。用光环效应来说明,面试官在面对外貌条件好,但知识平庸的人,往往给予更高的评价。

3、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我们通常认为别人总是按照我们的方式思考和感觉的,其实并非如此。

4、我们被自己的期待影响,期望会影响我们看待别人的方式,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并且这种期待会导致自我应验预言的发生。

5、明显的最有力。比如两个人打架时,我们常犯的错误是责怪第一个发难者,但其实另一个人至少也有一半的责任,因为他可以取消或者拒绝与对方合作。

如果我们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人际困境。这就需要知觉检核,它是帮助你准确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而且我们使用知觉检核是一种更谦恭的方式来向对方表达或暗示,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对你下判断。

完整的知觉检核包含三部分:一、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二、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三、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知觉和减也不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机械公式,因此我们要进行知觉检核的考量。

要考虑到在使用知觉检核时的完整性、非语言的一致性(就是在说话时的语调姿态与成亲的真诚言辞保持一致)、文化支配(不同的文化在使用方式,使用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保留颜面(话语要足够的委婉)。

同理心、认知复杂度与沟通

知觉和解释,澄清含糊信息的一个重要工具。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有有同理心,去了解他人想法的背后原因。

与同理心有关联的,还有认知复杂度。如果你能用更多的方式去理解并解释他人的行为,你就更有可能从他们的视角来看待世界。通过枕头法能增强认知的复杂度,就是有五个立场,将这五个立场都罗列出来之后,再去判断这件事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