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期的毕加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1. 青年时期(1881-190 0 )

毕加索的父亲叫唐·何塞·鲁伊斯·布拉斯科,何塞在一直资助他的哥哥去世后,为了养活家人,开始工作养家,他非常热爱艺术,年轻的生活想当一名画家,但最终没有成功。1880年,何塞认识了玛利亚·毕加索·路易斯,不久两人结婚,并生下了毕加索。

毕加索的母亲玛利亚常说:“我的巴勃罗如果参军入伍,就一定能当将军;如果从事宗教,就可以做教皇!”但毕加索却成了一名画家。

Ps:西班牙人的姓名一般用复姓制,名+父姓+母姓,所以毕加索全名如下:

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狄·保拉·胡安·纳波穆西诺·玛莉亚·狄·洛斯·雷梅迪奥斯·西普里亚诺·狄·拉·圣地西玛·特里尼达·路易斯·毕加索

1881年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这时候何塞在马拉加担任一所工艺学院的美术教师,兼任马拉加博物馆馆长,受家庭的熏陶,毕加索很早就拿起画笔模仿他的父亲画画,据说毕加索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会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他学会说话后的第一个说出口的就是“匹兹”,意为铅笔(西班牙语中,“匹兹”(piz)是( Lápiz )——铅笔的缩音)。

在毕加索四岁的时候,他迷上了 剪纸 ,总是剪出各种动物、花卉和新奇的图案,剪完后就贴在窗上,请大家欣赏,他的妹妹劳拉特别喜欢剪纸,总是缠着毕加索,要他给自己各种小动物,因为剪的太过惟妙惟肖,所以妹妹总是爱不释手。在毕加索成年以后,也创作过剪纸作品,剪纸中的 线条 也影响了毕加索以后的创作。

再等几年,毕加索稍长一些,开始上学了,毕加索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他回忆道:“简直不可思议,我一上课就凝视着挂钟,抬着眼,歪着头,像个大白痴。”

尤其是上数学课,“我一再提醒自己要集中精力,1+1等于……我怎么也想不下去,再想一想,等于……等于1点钟!不对,不对,走神了……给老师画个像吧。”因为听不进课,毕加索就在课本上涂鸦,“因为我是一名坏学生,”他回忆说,“就常遭禁闭——可这倒成了我的开心之事,因为我可以坐在小板凳上,取出小本子,画个痛快。”“这与其说是惩罚,还不如说是变相放假。我甚至故意惹点儿是非,让老师惩罚我。”

1889年,毕加索创作了人生中第一幅油画《骑在马上的斗牛士》,画面清晰、明快。 斗牛 是西班牙传统体育项目,在西班牙影响很大,毕加索的父亲何塞就是一个斗牛迷,自然毕加索也是。在日后,毕加索曾以公牛为主题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通过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手法,象征或隐喻的表达他对性与两性关系、社会热点问题的观点。毕加索自述到“如果将我走过的路在地图上标注,并用线连结起来,我想最后呈现的很可能是牛头怪的形象。”

毕加索还喜欢画鸽子,他家前面是一个广场,经常有许多鸽子在哪里盘旋,1950年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当时智利的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叫做“和平鸽”,由此,鸽子才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1890年12月,马拉加市政府为了节省开支,取消了马拉加博物馆馆长一职,何塞的收入少了一半,迫于生计,四处寻找工作,1891年收到拉科鲁尼亚市达加尔美术学校的聘书,遂全家前往拉科鲁尼亚。拉科鲁尼亚在西班牙西北角,毗邻大西洋,气候比与马拉加很是不同,终日阴雨连绵。

毕加索的父亲在拉科鲁尼亚没有什么消遣,就把精力放在了毕加索身上,毕加索后来回忆道:“每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想到父亲。对我来说,男人就意味着唐·何塞……”

前往拉科鲁尼亚的第二年,就让毕加索进入达加尔美术学校学习,接受专业系统的教学,与毕加索在文化课程上的无力相反,毕加索在艺术上的天分,着实令人羡慕。成绩十分优异,画出来的素描形体精准,层次分明,神态生动。还在学校里和一名叫安格丽斯的女孩来了一场短暂的恋爱,但女孩的父母知道后,将女孩转到潘普洛纳市学习,这段恋情无疾而终。

在拉科鲁尼亚的日子里,毕加索还同马拉加的好基友们保持通信,他自称信件是“拉科鲁尼亚画报”,在信中他用图文的形式的向好基友介绍拉科鲁尼亚的风土人情。还像模像样的在画报底部登上广告。

1895年,毕加索遭遇重大打击,他的另一个妹妹康契塔染上白喉,一种急性传染病,毕加索对自己亲人的感情很深,看着妹妹日益消瘦暮气沉沉,毕加索想尽办法都没有用,甚至发誓说,如果妹妹能够能好起来,他愿意终身不再画画。但很遗憾,妹妹最后还是撒手人寰。

同年,毕加索全家因父亲何塞工作上的调动迁往巴塞罗那,在去巴塞罗那之前,何塞为毕加索举办了一场展览,这是毕加索人生中的第一场展览,地点在一家小杂货店后面,因为当时毕加索14岁,没有多少人买画,看的倒是不少。

在巴塞罗那的途中,经过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馆藏以委拉斯贵支、戈雅和格列柯为最,父子二人结伴参观,对毕加索的眼界开阔很有帮助。

到了巴塞罗那后,何塞想办法说服了校方,让毕加索参加入学考试,最终毕加索得以入学。

入学考试的作品,站立的模特皱着眉头,面容凝重。

1895年创作了《老渔夫》,取材于马拉加的生活,画中的渔夫迟钝衰老,饱受生活的折磨。

1896年创作了《初次领受圣体》,且成功入选当地的美术展览。整幅画面庄严肃穆,身着白纱的少女,笃诚的诵读着《圣经》,借少女的笃诚来讽刺虚伪的宗教。

同年的《毕加索的父亲》与《老渔夫》很像,都是为了生活而奔波的男人,为了养家糊口,自己牺牲所有。

画中何塞直视前方,右手支撑着脑袋,似是为了未来而忧愁。

毕加索描绘的母亲反倒亲切一些,但整体色调也偏冷。

自己的作品被展出,极大的激励了毕加索的创作,父亲为了支持他,竭力腾出一间画室专门给毕加索。

毕加索也不负众望,1897年创作了《科学与博爱》,在1897年的马德里全国美术展中展出,题中的科学指医生,原型是父亲何塞。那么博爱就是修女。这副画让毕加索步入巴塞罗那优秀画家之列,在全国也小有名气。

此后,毕加索决心追寻梦想,前往马德里参加了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的考试,并以优秀成绩入学,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学校还是用传统学院派的方法教学,毕加索感觉非常保守,加上作为“马漂”,既没有家人,又没有朋友,再加上生活困苦,染上了猩红热,回到巴塞罗那养病,痊愈后在奥尔塔修养。奥尔塔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除了在那里享受大自然的风光,还深入到农民中去,并在1899年创作了《阿拉贡人的风俗》。

十个月后回到巴塞罗那,他以自己妹妹劳拉为模特,创作了多幅肖像画,比如《劳拉肖像》。此外,还频繁出入一家叫“四猫酒店”的酒吧,1900年2月,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毕加索在“四猫酒店”举办了他在巴塞罗那的首次展览。

同年10月,和挚友卡萨格马斯动身前往巴黎,住在蒙马特区,受塞尚、高更等人的影响,在作品中加入了鲜艳的色彩,像《娜娜》。

在巴黎,毕加索结识了一位画商——曼雅克,起初两人合作还算愉快,但不久毕加索开始反感曼雅克。在1900年,又回到巴塞罗那,并举办展览大获成功。曼雅克又把毕加索请到巴黎举办展览,但反响平平,展览的失败激化了二人的矛盾。曼雅克不满毕加索作品中充斥的痛苦,毕加索不满曼雅克对自己创作的干涉。

1902年1月,毕加索再次回到巴塞罗那,不过曼雅克任为毕加索举办了两场展览,1902年10月,毕加索又返回巴黎,追求艺术,他和马克斯·杰克合租一间单人房,两人轮流休息,在第二次前往巴黎的日子里,最困难的时候,冬天为了取暖,毕加索不得不忍痛把自己的画当作燃料。1903年还短暂的停留在巴塞罗那,1904年最终定居在巴黎。

在巴黎的时光里,毕加索常去“红磨坊”,那是一个歌舞厅,他是去干嘛的?

跳舞吗?当然不是,人家是去追星的,追谁呢?亨利·劳特累克,法国近代绘画大师,成名作是《红磨坊》,善于表现巴黎艺术家放荡不羁的生活。

毕加索说:“来到巴黎后,我才体会到劳特累克的伟大。”然后,学习劳特累克的《红磨坊》结合在蒙马特区的生活创作了《烘饼磨坊舞厅》,还有一幅《喝苦艾酒的女人》也是模仿的劳特累克。

毕加索青年时期总结:

青年时期时期,这时的毕加索处在艺术的学习阶段,技法上是学习的 学院派 ,因为家境不算富裕,加上家人和挚友的离世,他的作品中常常用 写实技法 带有一种 忧郁感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