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期望理论之看组织激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一种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公式表示为:

激励力量=期望值×效价 。

激励水平=可能性×渴望度

激动力量(激励水平)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期望值(可能性)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把握程度;效价(渴望度)则是所能达到的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这个理论的公式说明,人的积极性被调动的大小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大。

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清楚的知道:

(1)员工觉得,个人努力,可以达成个人绩效

(2)员工相信,个人绩效,可以获得组织激励

(3)员工渴望,组织激励,用以满足个人需求

所以,前提条件是员工首先相信公司的制度,相信努力后出的成果可以转化为实际的效用.

经发展后,期望公式表示为:  动机=效价×期望值×工具性 。其中: 工具性 是指能帮助个人实现的非个人因素,如环境、快捷方式、任务工具等。例如:战争环境下,效价和期望值再高,也无法正常提高人的动机性;再如:良好的办公环境、设备、文化制度,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如何利用"期望理论"来激励员工呢?

1、解决可能性的问题:

目标不能定的太高,要确保80%的员工都能完成最低的目标;也不能定的过低,过低没有激励的效果。可以把目标分解,设置不同的难度,不同难度的奖励不一样,越难的越高,还有精神激励,比如全公司发文案推送,员工带家属海外游等等。

2、解决绩效与奖励的关联问题:

绩效是公司的目标,奖励是员工的目标。这两者必须紧密结合,不能光给任务不给胡萝卜,尤其是说好好干,不会亏待大家的,这样模糊的关联,一定要清晰。

3、解决渴望度的问题:

就是如何具体激励的细节了,参见前面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和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我们公司实行的是分层级的销售目标和激励制度相结合。先自己定销售目标,基本上是可以努力下能达到的,完成后有一定的奖励;超出部分,看产出比例,再分层级。这个没有问题,主要还是其他的激励政策做的不怎样,有激励效用变成了保健效果。

还是要认真思考下如何具体去运用,注意细节以及效果。大公司还是有大公司的好处的,很多套路其实真的对于我们来说是辛苦的悟道,而他们只是常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