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含义的答题技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5
问题一:记叙文中标题的含义题怎么解答? 如果是初中的按我输得来,如果是高中,自由发挥
1.点名了。。。。的主旨
2.生动形象,。。。的套话3以此为题,说明了,,,,
4吸引读者阅读
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一、分析标题的含义
1、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二、如何理解记叙文题目的作用?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
语文学习中,不仅在写作时要拟定一个好标题,而且在阅读训练中,也应注重培养准确理解题目含义及作用的能力。因为,这是能促进读者更好地领悟作品内涵、鉴赏文学作品。
就记叙文而言,题目之于文章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这是目前中考阅读题的一个重要考点。
一、这类试题,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考查的角度(题型)常见的有:
1、含义是什么(有哪些)?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 3、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它妙在哪里?
4、给文章拟(换)标题。 5、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替换?哪个标题更好?(说明理由)
二、题目作用的归类:
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语带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兴趣。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贯穿全文线索;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作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注]1、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2、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提示]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品,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三、课文简要例析:(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对下面题目的理解)
《背影》:充当全文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来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表达“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变色龙》: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四、课外语段阅读训练:(文章略)
1、《六个馒头》: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参考答案]①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②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③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
2、《微笑的可乐》:请说说题目“微笑的可乐”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题目含义:冰镇饮料及其带来的美好、成功的生活。作用:给文章提供了一个线索,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3、《心灵折旧费》:你是如何理解文题“心灵折旧费”的?
[参考答案]20元的自行车折旧费使大哥的人品打了折扣,这让他自责,作者借此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
4、《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此文选自孙道荣的博客,读完全文,请你给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
5、《钟点工的三千元晚宴》:小说的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好。因为题目存在强烈反差,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6、《破茧成蝶》:选文的标题是“破茧成蝶”,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标题内涵的理......>>

问题二:走一步再走一步标题的含义的答题技巧 意思就是当你不明白某事的时候,靠近点不明白,那就还可以再靠近点

问题三:中考语文。请问那种说说文章标题的意义,好处等题的答题思路和格式是怎么样的?有好评~ 文章的标题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
(1)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4)反映作者情感;
(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
(6)一语双关。

问题四:对于记叙文阅读中的句子含义题怎么去分析,有什么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1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3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1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2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现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 *** 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

问题五:请说明语文各种题目的答题技巧! 怎么说明,我高三用了一年时间去学习答题技巧,在这里是说不了的
不过你不用担心,这个老师以后都会教你的
到那时如果有什么问题,再问也不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