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 || 第五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回目: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从薛宝钗入贾府后,人物之间关系出现的变化,尤其是黛玉与贾宝玉之间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暗喻这三者纠缠不清的爱恨情怨关系。

自到荣国府以后,受到外祖母万般怜爱,饮食起居一如宝玉。与宝玉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可谓言和意顺---因为亲密无间,“二玉”之间就难免不时有些小小摩擦。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更大的区别似乎还是,黛玉只生在“云”间,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而宝钗则懂得如何生活在人间,行为豁达,随分随时,所以就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黛玉就有些忧郁不忿之意,而宝钗却浑然不觉...以上这段叙述,既交代了钗黛二人天性的不同,也让人隐隐约约感到了此时二人对待宝玉从内心深处的,一个无心,一个有意的微妙差别。

本回,主要在宁国府花园的的梅花盛开,宁国府的女主人贾珍之妻尤氏乃置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宝玉也随之来到宁国府。家宴酒饭之后,宝玉倦怠,欲睡中觉。就由贾蓉之妻秦氏安排宝玉休息。几经选择后,来到了秦氏的卧室。

按辈分而言,秦氏算贾宝玉的侄媳妇,作者做了这样的安排,就觉得荒唐手法。再对秦氏的居室摆设、用品用了一些貌似“荒唐”的描写,让人联想到某种特别之处。这些陈设,似乎都是历史上跟某些风流故事沾上点儿边儿,让人隐隐约约感到到居室主人的某些偏好。读过这回,曾经有喜欢“八卦”的读者,甚至猜测宝玉与秦氏大概有什么暧昧关系,这当然言之无据。然而像宝玉这样正当青春懵懂期的少年,按现在流行的,有某种类似“梦中情人”的联想,应该也是比较正常的情况。

本回的重点在贾宝玉游幻境时所见所闻。奇妙之处在于,宝玉在这个“白日梦”中,悠悠荡荡地来到了一处所在---就是在第一回中,甄士隐梦中无缘进入的那个“太虚幻境”。在梦中,宝玉在“警幻仙子”的带领下,在“孽海情天”间,饮得名为 “千红一窟(哭) ”的仙茗一盏,和名为 “万艳同杯(悲) ”的仙醪数杯,在欣赏美妙的仙舞中,听到的十二支《红楼梦》仙曲。并在无意间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画册以及人物命运的“判词”。这些判词,则透露了书中相关女性人物的未来命运结局。这也是本书最大亮点:先将小说人物的结局先告诉读者,之后让读者看着人物怎么一步一步走向结局的,是大胆的写法。

这一回被认为是全书的“总纲”。究竟“总”在哪里?“纲”为何物?不同的论者和不同的读者的理解未必都一样。也许有人说,是《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以及十二钗的判词所提示的人物命运结局。然而,人物的命运本身当然并不是作品的主题,而只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而“太虚幻境”在前五回中第二次出现,特别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副对联再次醒目的出现则是不能忽略的。这两句话被有识的研究者称为涵盖全书的关键。须反复细思。

警幻仙子所言,为何接宝玉来幻境,竟然是手宁荣二公之灵所托;“ 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原来贾府在天之灵都坐不住,可想而知,贾府的命数已到了什么程度,希望警幻仙子能引导贾宝玉入正图,再细想警幻仙子是 “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她能管得了贾宝玉的仕途。所以只能是贾家“无可以继业”,因而,尽管有荣宁二公之灵的警示,宝玉的叛逆与不肖,并未受到警醒,无力改变衰败的结局。

本回透露的信息量很大,尤其是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以及红楼梦十二支演的唱词很经典,值得读者细细品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