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有缺失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人终其一生都在修复自己的童年,童年缺失什么,长大后就拼命寻找什么。”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女主人公松子,她的一生是荒诞的,喜剧中带着悲剧的色彩。她永远在讨好别人,讨好父亲,讨好男朋友,

只要有人爱她,她愿意付出一切,但最后终究落得一个人惨死家中的下场。

这种讨好型人格是她童年时埋下的种子。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更偏爱体弱多病的妹妹,对松子爱理不理,好像她不存在似的。松子不惜扮鬼脸,来博得父亲一笑。

父亲的偏心和冷淡让松子深深感受到,自己是不被爱的,只有努力讨好和牺牲自己,才能换取别人对她的重视和爱,这也酿成了她后来的悲剧。

替学生顶包被开除,忍受对自己拳打脚踢的男友,苦苦哀求作践自己的男友回心转意……

尽管她那么渴望爱,追寻爱,为爱付出,却依然没有一个人孤独死去。

松子的悲剧看完让人笑中带泪,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重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和他平等的交流,对他倾注该有的爱和关怀,孩子从小就会建立安全感和自信,相信自己值得被爱,面对他人的时候敢于做真实的自己,不会刻意讨好也不会故意冷漠,面对爱人会更随意从容,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相处让双方都开心。

而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没有给孩子足够关注和引导,强加控制或者冷淡,都会给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严重创伤,形成她长大后的讨好型人格和社交恐惧症。

童年时期缺乏爱,长大就会渴求爱;

小时候父母不擅长对孩子表达爱,

长大后孩子在爱的表达上也障碍重重。

去年《欢乐颂》大火,除了被里面五美的个性和气质吸引外,五美选择男朋友的眼光也引发热议,而她们的选择正是和童年、原生家庭影响分不开。

比如关关从小听爸妈的话,是所有人眼中的乖乖女,一直活在自己的条条框框中,但她很讨厌太过于束手束脚的自己,那些只把她当成结婚对象的相亲男她一个看不中,对于老实平庸的师兄她也没感觉,吸引她的恰恰是和她截然相反的热血有趣的谢童。

谢童在舞台上的放飞自我,生活中的随性洒脱,吸引着循规蹈矩的关关,只有和谢童在一起时,关关才能完全释放天性,尝试不敢做的事,活出想成为的自己。

樊胜美有一对吸血鬼父母,偏心哥哥,拼命向樊胜美索要钱。

一方面樊胜美厌烦父母这样,却又将吸血鬼体质如法炮制,以同样方式对待王柏川。

而和安迪相似的理智派老谭和奇点,始终不能让安迪有放肆爱的冲动,不按常理出牌的包总一下就打开安迪紧闭的心门,让她放肆大笑。

这就是为什么好男孩会被坏女孩吸引,好女孩又总是抵挡不住坏男孩的诱惑。越是规矩的人越想打破规矩,越是放荡不羁的人越渴望稳定。

当一个和你不一样的人出现,你会忍不住想要靠近,想要了解,想要拥有。

她的热情善于交际是你从小欠缺的,他的沉着冷静遇事不乱是你想要拥有的,她的乐观性格能赶走你的阴郁,他的坚强意志能唤醒你的斗志。

缺乏什么特质,拥有这种特质的人就越能吸引你。

为什么说相似的人适合做朋友,互补的人适合陪你到老。

因为互补才有趣,因为互补两个人能互相进步,

对方像一本翻不完的书,值得你去探索, 对方和自己无缝对接的另一半拼图,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完整。

小龙女吴卓林把和网红同性女友的视频发到网络上引发热议。

在视频里,她第一次承认自己是成龙的女儿,说自己和女友一个月流落在桥下夜宿,还说自己患上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吴绮莉面对女儿离家出走,拿钱养同性网红女友,几度伤心崩溃到落泪。

明眼人一眼能看出小龙女的女友只是为了要她的钱而已,根本不爱他,但为什么小龙女义无反顾拿大把钱给女友花,甚至不惜在视频里说出自己的爸爸是成龙呢?

因为她太渴望爱,渴望爸爸的肯定,只要有人爱她,认可她,她就义无反顾为对方付出一切。

小龙女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爸爸是成龙,但是他一直不肯认自己。

小时候别人常常说她是被爸爸遗弃的孩子,父亲的闭口不认和父爱长期缺位让她内心有了一个大缺口。

后来在媒体采访中她决绝地说过,永远不会承认成龙是她的爸爸。而她的妈妈长期控诉成龙,经常情绪失控打她,让她更加体会到自己的不被认可和不光彩。

所以在青春叛逆期,一向还算乖巧的小龙女爆发了,陷入同性恋、和吴绮莉断绝母子关系,离家出走,流落街头……

很多人指责吴绮莉,为什么要在小三这件事上纠缠那么久,如果她拎得清,不为负心汉苦苦痴缠,努力培养孩子变得优秀,现在不就能逆袭过上好日子了吗?

吴绮莉对爱的失控和执拗,同样深受其母影响。

吴绮莉的母亲和老公感情不和,因为女儿长得和老公一模一样,她便把女儿当成眼中钉肉中刺,说还好她是女孩,是男孩绝对不要,说女儿做鸡都没人要。

当吴绮莉找母亲要钱,她把钱扔在地上让女儿一张张捡起来。

这样畸形的母女关系对吴绮莉影响至深,等她有了女儿也把这种关系复制到女儿身上。

你在情感上的缺失,会投射给孩子身上。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试图摆脱原生家庭的带来的伤害, 然而在对待自己小孩时,又重复把这种伤害强加在孩子身上。

亲情缺失了,如果你学会了恨和抱怨,你的孩子也会学到, 如果你学会包容宽恕,拒绝亲情绑架,你的孩子也学会说不。

爱情婚姻失败了,如果你为此纠缠堕落,你的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如果你坚强乐观站起来,自立自强的品质也会影响孩子。

什么样的父母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你缺失的伤口不想办法愈合, 会一刀刀刻画在孩子身上, 成为你一生无法抚平的伤痛。

小时候很想吃糖画,每次都不好意思开口让爸妈买,错过了内心无比失落。

等到长大了,只要在街上看到了糖画,就一次买好多根,即使不吃,看着就觉得很幸福。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这种心理,并不是真的有多喜欢,买回来的其实是对童年的缺失的一种补偿,曾经得不到的东西就会一直想要。

长大后的我们花毕生精力所追求的,很可能只源于童年没有满足的小心愿。

长大后我们拼尽全力找的爱人,很可能只是她有我们父母的影子或他给了父母没有给的。

长大后我们跌跌撞撞寻找的安全感,很可能只源于小时候父母欠我们的一句肯定,一个拥抱。

然而,不管这种缺失感有多强烈,对你的影响有多大, 缺失感不能成为你滥交的借口,不能成为你堕落的理由,更不能成为你强加给孩子的枷锁。

它应该变成你的船桨和铠甲,抵挡暴风雨的侵袭,对抗雷鸣闪电的恐吓,走过黑暗的时光。

它应该让你通过努力读书奋斗,改写自己的命运。把握对的人和事,弥补你的缺失和遗憾。

缺失感是一个黑洞,同时也是一个宝藏。

你的态度和行动决定你的缺失感,是毁掉你一生,还是成就你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