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就是一辈子(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七年就是一辈子,这个概念是我从李笑来的新书中获取的概念。

李笑来说,我们相信通过学习获得重生---对我们来说,七年就是一辈子。每一辈子都要至少习得一个重要的技能,进而获得不可逆的重生。第一年可以像苍蝇一样左冲右突,一旦找到了突破口就要像蜜蜂一样,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断飞行。习得任何技能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刻意训练并不依赖任何运气,只要付出就有收获。越是早起,越应该更花更多时间精力去学习(磨练技能)。

2017年在喜马拉雅上断断续续的听了这本书的音频,其他内容记住的不多,但是我对这句话深夜感触,当我反复听到这句话,七年就是一辈子,我就开始想自己的每一个七年,自己曾过去的一辈子。

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是一辈子

2008年就业到2015年,也是一辈子

2015年到2022年,又是一辈子

这样算下来人生可以活好几辈子,但是正如李笑来老师说的,每一辈子都要习得一种技能,才算是重生。

我反复思索,过去的这三辈子有什么值得纪念的?自己掌握了什么新的技能。

过去太久,回忆亦无多大意义。还是总结一下刚刚过去的七年,规划一下刚刚开始的七年吧,真正做到像李笑来老师所说,活出不可逆的重生,而不是只是重复的生活。

2010年到2017年

2010年我还在北京工作,在一个令很多大学生向往的地方,清华科技园里办公。

2010年6月10日,我背着大包、小包从北京辞职回到家乡邯郸。放弃了北京那种职业、专业、能不断成长的工作有些不舍,但是我很清楚自己为何这么选择,或许我终究不属于大城市。但我没有贸然离开,在提出离职后,我为自己找好了下一份工作,一家民营企业的办公室文员,那年我26岁。

如果当时的我是现在的我,我不会离开北京,应该会去换一家公司,当时我的前任经理给我推荐一份新工作,我没有接受,如果我接受了,现在的我应该会是另一个我。我没把握住这个机会。

如果当时的我是现在的我,我不会离开北京,7年后我知道了新精英办公地址就在附近,我那会就该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如果我去了,现在的我应该是另一个我。我错失了这个选择。

从首都北京的一线城市回到河北邯郸的三线城市,我极其不适应,不适应这种低效率的工作,不适应这种下班后无所事事的感觉,不适应没有竞争没有压力的感觉······

我告诉自己,我不能这么下去。这不是我的选择,也不应我该过的生活。

我所从事的这家民营企业1996年成立,目前在公司内有很多工作了10年、20年的老员工,我应聘的只是个文员,负责行政和人事基础实务,我开始思索,如何改变,如何改变,如何改变。

论年龄我没有他们长,论资历我没有他们有工作经验,我能比什么?我能靠什么提高自己在公司的地位,提升自己的工作价值。

我开始找寻这种充电的机会,工作上没有压力我必须自己给自己加压,虽然我远离了大都市,远离了内心还在追究的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网络上搜索了很多信息,我看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在职研究课程,并且这个课程可以在石家庄学习,我特别的兴奋,随即打电话过去了解情况,其实我一直有读人民大学的梦,记得高二那年我给班主任说,我想考人民大学。当时班主任只说了一句,先好好学习吧。现在想想当时真的是年少,不自量力,但是现在我可以实现这个梦了,我怎么可能放弃。和学校老师了解后,第二日我将学费的全款直接转账给了学校,这笔钱是我在北京工作两年的积蓄。

俞敏洪说:“人需要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梦想。没有渴望和梦想的日子使我们的生命失去活力和勇气。”

2010年10月份我踏上了在职求学之路,开始追梦的日子,开始了每月一次周六日往返于石家庄学习,周六早上乘6点多的火车走,周日晚上乘7点多的火车回来,不耽误周一的上班。赶上课多的时候、有考试的时候一个月要往返于石家庄3、4次。

此时清晰的记着第一天晚上在石家庄的一个很一般的旅店住下,房间的门锁只有一道,胆小的我还在门后面放了一把椅子。

这样折腾的周末,累吗?累,但是我更兴奋。 我兴奋于这种不断获得新知的过程,我兴奋于这种为梦想奔波在路上的感觉,我兴奋于课程上人大老师传授的新理念新知识,我兴奋于听课中获得的新的工作灵感、工作方法,我兴奋于自己也混在了“知识份子”人群中。

仍记得,2012年的劳动节·五一,我被选为去北京人大听专业课老师的考前辅导,我住的地点离人大很远,每天早上6点出门,倒两趟公交车到人大,晚上倒两趟公交车回去,晚上复习到很晚。努力从不白费,我顺利通过了专业课的考试。

现在的我很感谢当时努力奋斗的我,很佩服当时不停奔波的我,我相信脚下的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步都会不白走。

除了系统学习人大的课程外,还经常参加公司组织的企业管理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我相信人要不断成长才对得起这一生。

2013年工作之余考取了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

2014年我结婚,2015年生宝宝,生完宝宝后明显感觉自己的精力、体力、脑力都跟不上,职业也遇到了瓶颈,走到了倦怠期,但是,我不会允许自己这么将就下去,我会为自己寻找新的梦想。

我要成为培训师,这是我新的目标与追求。

保持开放的心态,保持对新知的好奇心, 2016年我付费学习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付费学习快速阅读,付费学习思维导图,并将学到知识和理念分享给朋友和同事。

2017年我和波波羊老师一起研发了一套思维导图课程,我是讲师组的负责人,并担任每期的点评老师,现在训练营已经开办到第15期,带领近千位伙伴一起学习思维导图,应用思维导图。整整的一年,我一直在用思维导图,传授思维导图,讲解思维导图,我的逻辑思维也变的更加严谨,结构化、体系化。

2017年我读了近百本书,付费购买了很多课程,时间管理类、职场管理类、自我管理类、个人品牌打造等等,我认同的是即使你不做自媒体人,也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经营出自己的品牌。

2010年至2017年这个七年马上过去的时候,我问自己,接下来要怎么走?下一个七年,奔向何方?我笃定的告诉自己,我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培训师,在不断获取新知的刺激下,帮到更多的人成长,影响更多的人进步。

所以,2017年国庆节,一个开启我人生新的转折点的时间点,为了给自己的职业加分,赋能,为了解决自己的职业困境,为了今后帮助更多像我一样迷茫过的人,我开始了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学习,在三天的学习中,我看到了那些和我一样不甘于现状,不甘于拥有平庸未来的他们,在课上了我学到新的知识、理论,我再次变的兴奋,兴奋这又将是我一个新的重生。之后我做了十几个咨询,面对每一位来询者的迷茫,求助,我再次深刻体会到这就是我想要的职业,我希望帮助每一位在职业中迷路的人,当看他们的改变,他们的收获后,我拥有了满满的成就感。

11月份,我读到了一本书《把每一天,当作是梦想的练习》,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带你告别焦躁、彷徨、自我怀疑;从未有一本书,将生涯规划的步骤说得如此透彻;50种高效能心智锤炼法则,让你真正能够掌控工作与生活。还有古典老师的一句题词:人生是一场惊险的实验,这本书是最好的生存指南。

这样的介绍和题词,我是不得不看的,读了几次后,了解到了书的作者,也获知他收徒弟,费用3000元,随后我就联系了关于拜师的事项,2017年11月21日,我成功加入鹏门,成为王鹏程老师的弟子,对我来说这是个机会,是在我的目标范围内的。

12月初,我又学习了三天的企业生涯培训课,获得新精英生涯企业生涯培训版授证讲师,面对人生我又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通过系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与理论,我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我再次感谢自己的选择,感谢家人的支持。

过去的七年,这一辈子,我给自己打85分。

为什么是85分?因为我还有很多不满足,我的行动和努力并不极致。

2018年到2025年,刚刚开始的一辈子

2018年马上就要过去,但我并未有值得肯定与炫耀的事件。更应该做的是规划好接下来的时间,让这一辈子成为不可逆的重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