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中,高一是怎么分班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进入高中,一般是先举行一次考试,然后根据考试成绩分班。

大家都知道,学生的成绩对一个班主任来说的重要性。高中班主任工作怎么样才算是好,成绩如何评定,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学生的高考成绩。很显然,班内成绩好的学生越多,高考成绩好的学生也就越多,这也代表了班主任工作的卓越有效。这样的话,好班当然每个班主任都争着去当,但是不好的班谁也不想接手,这是非常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的。

所以,高一分班时是不可能把成绩最好的学生放在一个班内的,而是要平均分到每一个班内。例如,假设分成三个班,可以这样分:成绩第一的分到一班,成绩第二的分到二班,成绩第三的分到三班,成绩第四的分到三班,成绩第五的分到二班,成绩第六的分到一班。如此循环往复,最后把所有学生分到三个班内。这样,成绩好坏平均,每个班整体上基本可以差不多,班主任也可以接受。

当然,每个学校的分班方法可能不一样,但是不管怎么分,每个班的整体水平差不多这是基本的原则。

真巧,我女儿正好是高一,也是这个学期才分班的。现在我分享下我女儿学校这个学期分班情况。

我女儿现在市重点高中读书,去年听招生老师说,4个A+至7个A+称为实验班,8个A+至9个A+称为宏志班。为了培养尖子生,学校又另外举办一个班,称为北大宏志班,这个班一共有50个学生。当初进这个班的条件是中考成绩必须是全A+,而且要经过学校自主招生考试才能入选这个班。

入学考试一共考四门功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初中知识占60%、初中到高中的衔接占40%,考试成绩是笔试分+面试分。

进这个班的条件是,将来必须是学理科的,这个班是滚动制的,三次月考成绩的综合排名,决定你下个学期是否能在这个班。我女儿有幸入选了这个班。

上个学期的期末,班主任给学生填了选文理意向表。我女儿这届一共有1300名学生,文科最好的班级只设一个班,班上一共有50名学生,而理科最好的班级一共有两个班,一个叫北大班,就是我女儿现在这个班级,另外一个叫清华班。这两个班,每个班只有36名学生,而别的班有50名学生以上。

我女儿所在的班级是整个年级最好的班级,清华班仅次于北大班,其余的班级也是按高一上个学期考试分数排名情况,分为宏志班和实验班,实验班比宏志班稍微差一些。

起初我们不知道学校这么分班,以为我女儿那个班还是50个学生,直到放寒假才知道,我女儿这个班由50个同学减少到36个。除了有些同学去学文外,能留在这个班的同学三次月考成绩,必须排在学校前72名,排名在72名以外的同学就分到宏志班。学校担心我女儿这个班没有对手,就特意从那些班级中选出排名在前72名的同学,稍微差一部分分到我女儿这个班,另外一部分组成一个班来跟我女儿这个班抗衡。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两个班比较均衡。这两个班平时都在暗自较劲,大家你追我赶,互不相让。

学校为了激励这两个班级,即使每次小小的测试,两个班都要进行对比。在这两个班的学生压力非常大,我女儿说如果有哪一次,他们班跟清华班的分数稍微差一点的话,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就马上给他们敲警钟,提醒大家不能松懈。

我女儿说他们班因为有些同学是吊车尾留下来的,有几次测试,班里的平均分比清华班还少,清华班的同学实力比较均衡。但我女儿这个班尖子生比较多,这次段考,学校前十名,我女儿这个班占了8个同学,前三名被我女儿这个班全部包揽了。每次学校有什么比赛,大部分奖项都被我女儿这个班拿走了。

我女儿学校这个学期大致分班的情况就是这样了。如果在高一上个学期没能进入最好的班级,千万不要泄气,只要你肯用功,到高一下个学期分班时,都有机会进入好的班级。

我女儿初中同桌入学考试时没能进入最好的班级,开学报名那天,她跟我女儿说,她绝不会轻易放弃的,让我女儿在北大班等着她。现在她真的做到了,上个学期三次月考综合她排在学校第35名,现在进了清华班,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听我女儿说这次分班以后,就定下来,学校将不再进行调整了。

一般的高中都是分为实验班和平行班的,实验班大部分都是初升高时提前签约的考生,少部分是进入高中后考试选拔进入的;平行班一般都是按照高一入学考试来分班的,原则上各校都会把学生分类和成绩平均分班。

分类是按国际班,艺术 体育 班和普通平行班来分;

成绩平行班是高一入学时考试中等的学生。

有部分学校会按照成绩平均分配,有些学校会按成绩上中下来分,主要是看各校的风格、师资力量、升学率及领导思路来。

进入高一,一般不分重点班不重点班,把学生成绩排成队。班级也排成队。由工作人员公平分配。比如有十个班,就编成十个班。然后由十个班主任各捡一个班。高一下学期,才分文理班。新高考,就不知如何搞了。

也有学校按中考成绩高低编班的。也是高一下学期分文理科。

不同学校是不一样的,大部分是通过考试,进行分班,也就是分班考。建议在暑期做好复习和预习工作,能在分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改革下的高中分班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广东模式,一种是山东模式, 这两个省走在了高考改革的前列。

广东模式:3+3,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六选三。

这种模式是最科学,最全面的, 完全让学生自主决定学哪一科,让学生拥有充分的选择权 ,六科中选最喜欢的,平时成绩最好的三科,加上语数外,这样高考就能达到学生考试最高水平的分数,对于学生来说,绝对是福音。

但是,很对地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师队伍不够支撑这么庞大的选课组合,也就只能保留几种选择人数最多的组合,其他选择人数少的组合就只能砍掉了。

山东模式:3+1+2,语数外+物理 历史 必选一科+化学生物政治地理选两科。

这种模式也是很么科学,很现实的,面相 社会 需求, 物理必须要有人学 ,一些科研专业必须学物理,可是物理是所有科目中最难的,自由选择的话,物理学科肯定是受冷遇的,那样的话顶尖 科技 人才的培养就没了基础; 历史 也是必须要有人学的 ,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民族精神的传播,人文社科类人才也是我们 社会 必需的人才。

给家长、高一新生的建议: 分班选课时,实事求是是第一原则,不要太功利,那样反而达不到目的,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能学哪科,哪科能学好,学不好的科目不要盲目跟风,硬着头皮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公办学校都是平均分班,私立学校会分重点班

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不允许分快班跟慢班,可是下面还是分重点班跟普通班,美其名曰因材施教,反正也没有人管。

一般进入高中,高一分班是按照三个档次分班。

第一档次:就称为基地班吧,因为不同学校名字不一样。也就是说冲击清华北大的基地,一般这样的班级一个重点高中也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因为多了竞争力就小了。有的学校基地班考一次就分一次,总是保证每次考试的前五十名或者前一百名在基地班,所以压力大,但是学习氛围肯定很好了,除了学习也没有散事。

第二档次: 科技 班

一般这种班级就是用来冲击985、211,最少也要冲击一本的。里面的学生都很聪明,配备的教师也比较不错。

第三档次:普通班

其实很多学校的普通班就是放羊班,最差的资源,管理也比较松懈,很难出来真正的黑马,当然了,如果是重点高中,普通班考一半本科还是很容易的。

开学后一般举行分班考试,根据成绩排名分出快慢班。

按录取分初步分班,并且全部班级动态管理,每季度调整一次。高分进重点,低分踢出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