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这个被世人误解的绝世佳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提起林徽因,很多人首先想起的怕是她与徐志摩那轰动一时的那段情;又或者想起的是金岳霖为她一辈子的单身不娶。

这两个标签,经过世人的添油加醋,已经让林徽因这个绝世佳人背上了太多太多冷眼和骂名。说她不甘寂寞,说她脚踩多只船,话说得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

可是,事实不过是:她只是梁思成的妻。

1904年,她出生在浙江杭州。其父林长民在北洋政府任职,家底殷实,所以从小林徽因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天资聪颖,让父亲林长民非常喜欢她。

林长民经常把她带在身边,一为让林徽因增长见识,二是更好的教导她成长。到了1920年,林徽因更是随着林长民到了欧洲,充当随行小翻译。

在欧洲,她爱上了新奇百态的欧式建筑,爱上了了随着狂风乱舞的红色枫叶,还爱上了一个像漩涡一样吸引她的男人——徐志摩。

这个大她许多的男人对未尝情事的她,有种莫名的魔力。他藏在诗里的话语,一声一声叩击着她的心房,热切而激烈。让她在无所适从之时,也带着些许芳心萌动。

正在他们爱得难舍难分之时,谁也没想到,林徽因和父亲却突然从欧洲不辞而别,回国了。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林徽因突然就抛下徐志摩回国了。她舍得下这份爱吗?她弃得下这初次心动的感觉吗?

其实究其时间背景和林徽因的身世,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在徐志摩和林徽因相识相知相爱后,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来到了德国。这时,林徽因才知道徐志摩是有家室的人。而林徽因并非正室所出,属于庶女。从小她便看惯了女人之间的争斗,而且她本性要强,再让她夹在张幼仪和徐志摩之间,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所以,她逃走了。

回国后,她将全部精力投身在沉重的学业里、繁忙的活动中,慢慢忘记那个诗一般的人。就在这样的时光里,她却邂逅了这个即将陪伴她走完余生的人——梁思成。

有人说,遇见梁思成是林徽因的幸运,有人说林徽因这辈子最大的成功不是建筑不是文学,而是嫁给了梁思成。

可我们为什么不说,这是林徽因的聪明。她聪明地放弃了多情的徐志摩,然后从人海茫茫中,精准地找到了这位如春风和煦温暖的男人。

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比林徽因大三岁。他从小深受父亲的熏陶,冷静睿智,但有着超乎常人的坚持和责任心。

他与林徽因的相识,是因为他们可爱的父亲。梁启超与林长民是很好的工作伙伴,相互扶持为中国谋划一个更好的将来。关系亲如战友,在闲暇之余他们就撮合梁思成和林徽因。

梁思成喜欢绘画,林徽因喜欢建筑。两人兴趣还算合拍,林徽因是话多之人,梁思成往往充当倾听者,所以两人的相处极为融洽。到后来,梁思成甚至受林徽因影响,将自己的钻研的方向从绘画,改成了建筑。

两人后来一同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因为当时学校的建筑学不招收女学生,理由是太苦太累,女生承受不住。林徽因作罢,选了美术系,而梁思成则按计划选了建筑系。

话说到这里,我们又不得不佩服林徽因。她热爱建筑,虽然建筑学不招收女学生,但林徽因在学习美术的同时,硬是选修了所有建筑学的科目,最终还获得了建筑系助教的职位,而且她美术学的成绩还相当优秀。

她就是这样的倔强,她就是这样要强,她就是这样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自己的魅力。

所以,梁思成被这样的优秀的她深深吸引。1928年春,他们喜结连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或许会有人问,有浪漫帅气的徐志摩在前,林徽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看上去没那么浪漫甚至有些不苟言笑的梁思成呢?

是的,梁思成本人也有这样的疑问。新婚之夜,梁思成问她:“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

在我的理解中,林徽因选择梁思成,是因为懂得。因为梁思成懂林徽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所以,婚后的梁思成用最包容的态度,让林徽因活成她最想要的样子。所以,林徽因才能在“太太的客厅”里大放异彩,所以她才能在婚后多年性格依旧如少女时那样,这是多么不容的事儿啊。

而林徽因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无非是建筑二字。而梁思成对建筑,也近乎痴迷。所以后来,两人专心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一心想要创建一套中国的建筑体系。

这在当时,还没有什么建筑体系概念和没有古建筑保护意识的中国来说,此举可谓是是开天辟地。

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用手中的尺子,丈量了河北、山西、山西、河南、山东、辽宁、湖南、浙江、江苏这些地方所有的古建筑,手绘极为精准的测绘图高达1898张,完成了一套研究中国建筑的科学完备的稀世珍宝,堪称奇迹!

林徽因,梁思成还有刘敦桢和莫宗江一行人,从南走到北,从东走到西,攀爬每一座古建筑,丈量每一块木头的长度,除了要忍受艰苦环境的折磨,还要忍受一座座古建筑毁掉的痛心和来自国外的压力 。

七年,他们迎着遍地地荆棘,一路向前。最终梁思成、林徽因等人走遍了中国190多个县,几乎积累了2000多个古建筑的资料,留下无数珍贵的影像记录和数据资料。

如果不是他们,20余处中国最早的建筑物将毁于一旦;几百处1400年前的古建筑将不复存在,那都是中国古代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后人的至宝啊。

有人说,如果放在当代,尽管如今科技发达,环境条件优越,但如此壮举也是无人能成。因为林徽因,梁思成等人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凭的不是完成后能获得多少金钱地位,能获得多少名誉权利,凭的仅仅是他们的赤子心!凭的是一种对国家的责任感!

所以,尽管梁思成腿脚不便,林徽因肺病缠身,条件极度艰苦,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七年之久,在中国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寻找历史的踪影,直到抗日战争真正爆发!

那么看到这里,还会有人对林徽因抱有不满的态度吗?还会只在乎那些莫须有的花边新闻而对她用尽尖酸刻薄的言语吗?

可是,一个女人再能干,也抵不过病痛的折磨。

在日本侵略期间,为了躲避战乱,梁思成林徽因带着孩子,从北平迁往长沙,后又从长沙辗转至云南。

在这途中,林徽因的肺病一次次复发,一次次折磨着她的身子,直到1940年,林徽因来到李庄,彻底躺在了病床上。这一躺,就是四五年。

幸好还有梁思成。虽然这个男人言语不多,但给人以绝对的安全感。在战乱时期,他们栖身之地——李庄条件艰苦,没有水电,更没有医院,与外界交流极为困难。所以,梁思成为了能让妻子的病情得到缓解,自学成材,成为了专业级别的医护。家里人大大小小的病,他基本上都能看上两眼。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一家才于1946年回到北平。虽然环境好了,可林徽因的病却再也没治好。

可即使是这样一个随时能要了她命的病魔缠身,她仍然坚持在工作线上。受邀编写了 《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与梁思成一起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等。

也就是这样的女人,在中国大肆拆除中国古建筑之时,被丈夫搀扶着绝望地指着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说, “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作为古文化保护着的林徽因,拥有这个的风骨,又怎么不让人佩服。

眼睁睁看着中国土地上,老祖宗留下来的建筑一幢幢被拆毁;眼睁睁看着老祖祖留下的文化消失,她的痛心疾首,她的惋惜痛苦,直接导致的就是她病情的恶化。

两年后的4月1日,林徽因于同仁医院病逝。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寓,在她的墓碑上,写着“建筑师林徽因墓”。这对于林徽因自己来说,应该是最好的评价了吧。

在她的墓碑下方,还静静躺着一块秀丽花圈的汉白玉。这原来是为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雕饰试刻的一个样品,人民把它作为一篇独特的无字墓志铭,奉献给它的创作者林徽因。

曾经,我也喜欢凭别人的片面之词来评价一个人,曾经我也因为网上的流言蜚语,而对林徽因不甚喜欢。

可在真正了解林徽因这个人后,我却对她充满无限的愧疚。我竟然对这样一个人怀着厌恶的态度,那我该有多讨厌。

以前我也用这样的态度写了许多人,如今想来,还是颇为偏激了些。

不要凭别人的一面之词,而以偏概全地评价一个人。以前似懂非懂,现在林徽因却间接地教会了我,我无比感动。

最后,推荐一部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八集纪录片,我写得绝对没有它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