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在白门楼招降了吕布,吕布会真心归降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26

这是一个由顺理成章转变为疑问的话题。如果当初曹操招降了吕布,结果是和吞食天地游戏一样吕布与曹操成为了一对儿组合还是曹操成为继丁原、董卓之后第三位被吕布手刃的主公?在吕布的问题曹操是否真的想要杀死吕布呢?其实天下人都知道吕布的能为所以想要拉拢吕布死心塌地给自己效力恐怕才是所有主公的一致想法。就好像趋利避害的道理一样,吕布这种人物属于既得利益至于以后的弊端就很难说。

原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吕布对刘备曰:“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刘备的回答则更加直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最后因为这句话吕布才彻底走上了死路。

但是讲到这里,我结合后面的人物描述不由得得出几个疑问:

第一,就是曹操可以收纳杀害自己长子曹昂与爱将典韦同爱侄曹安民的张绣和贾诩,而且这两个人有生之年都是死心塌地为曹操卖命效忠。以及后来的庞德,一开始也叫唤着要暗杀曹操,可最后水淹七军时候面对关羽的好言相劝最终宁愿站着死。所以曹操对于收拢人心还是很有办法的。在吕布的问题上,曹操难道就这样的没把握吗?

第二,曹操如果自己有了最终的打算,那么为什么在吕布的问题上偏偏要问刘备的意见呢?曹操并非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特别是官渡一战,曹操力排众议采纳郭嘉的建议与袁绍正面交战,所以曹操在当时身边也带着如程昱、郭嘉等谋士,而偏偏在这个时候问刘备绕开自己的谋士团才是最大的疑云所在。

第三,刘备如果记恨吕布曾经夺取了徐州,那么可以直接说杀吕布即可,为什么偏偏要落井下石的撤出来丁原与董卓的教训故意把吕布的问题升级呢?

关于这三个疑问,我稍稍再做解答,我们要分析吕布日后会不会反性不得不重新回到丁原和董卓的问题上去。

先说吕布杀丁原。当初董卓欲废少帝改立献帝,丁原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当时吕布就出场了,这一出场可了不得,硬是把在场的文武强行压下去了一头。两军列阵还没正式开打就把董卓吓得撤退三十里下寨。之后董卓才感叹吕布不能为自己所效命。而后就是李肃策反吕布那一段。原文是这样说的:

帐前一人出曰:“主公勿忧。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可乎?”

卓大喜,观其人,乃虎贲中郎将李肃也。

卓曰:“汝将何以说之?”

肃曰:“某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号曰赤兔,日行千里。须得此马,再用金珠,以利结其心。某更进说词,吕布必反丁原,来投主公矣。”

卓问李儒曰:“此言可乎?”

儒曰:“主公欲破天下,何惜一马!”

以上是《三国演义》的内容,吕布被彻底写成了一个贪财又见利忘义的小人。但是这其中也是有疑点的,如果吕布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董卓又为什么不会想到将来吕布要对自己反性?如果实力雄厚的袁绍或者荆州富庶之地的刘表拿出更多的金银,吕布会不会也像对待丁原一样对待自己呢?而且董卓身边也有李儒这位谋士,不可能分析不出其中的利害关系。

再看正史中的记载,当初李肃只是提出了赤兔马,而后的金银珠宝和玉带是董卓追加的。在李肃与吕布的对话中,吕布开场就是一套感慨:

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

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

布曰:“恨不逢其主耳。”

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实际上丁原在对待吕布的问题上也欠妥。吕布有着天下无双的勇武,但是丁原给予吕布的官职仅为主簿,那么“主簿”在东汉时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主簿在东汉时期属于正职长官下属的文书佐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领导的秘书这样的官职。后主簿在隋唐时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具体内容和本文无关所以就不详细介绍。

丁原位居刺史的官职,州刺史和州牧在东汉时期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省,州牧则是有对应的爵位,州刺史则无爵位。也就是说丁原身为一个州刺史的官职,下设是可以安置校尉、中郎将、牙门旗这样的官职的。一个主簿的官职显然是屈了吕布的才能。一个长期怀才不遇,特别是才能已经被得到肯定的人,突然面对一个懂自己才能而且承诺要重用自己的人,跳槽的渴望就会被瞬间迸发出来也一点也不奇怪。

所以丁建阳之死确实有吕布的原因,但是自身的原因同样十分重要。你养着一只老虎,却每天给它吃青菜和鱼,偏偏不给他吃肉结局可想而知。

再说吕布杀董卓的问题,如果开始董卓以丞相与太师的双重身份在朝还能多多少少说明其正统性的话,到了吕布杀他之时他可是要接受禅让的,也就是说他那个时候不论是从义还是从理方面都说不过去了。而吕布杀董卓也显得那么顺应天义。

《三国演义》中有着注明的王司徒巧献连环,成功导致吕布和董卓的反目。但是正史中其实不然,正史上吕布杀丁原之后接管了并州军成为并州军的头目。而董卓的大部队属于凉州军,比如牛辅、李傕、郭汜、华雄、樊稠、张济等。并州军主要是吕布、张辽、杨奉。所以不论是兵力方面或者势力方面,吕布代表的并州军都处于劣势,被凉州军所压制。董卓原本就是靠凉州军起家,所以自然而然心里会偏袒凉州军。这本身就引起了吕布与张辽等人的不满。而后在历史中也有过一次吕布与董卓争执,如今大权在握的董卓再也不是胸怀天下的西凉枭雄,日渐跋扈的他有一次竟真的把一把断剑朝吕布掷出,这一下子就让吕布的心更加凉了,而且时刻担心董卓有一天真的会杀掉自己。特别是吕布后来与董卓的一个小妾私通,更加深了吕布内心的不安,而这个时候司徒王允则趁这个机会开始对吕布挑唆,激化了并州军与凉州军的矛盾,也激化了吕布与董卓的矛盾,后来在一次董卓与袁绍的战斗中吕布突然反水杀死了董卓。

从吕布两次弑主来看,都是主公的做法对不住自己在前。而曹操如果真的给予吕布高位,特别曹操比董卓更加会处理元老阵营与外来阵营的关系。那么吕布是否会三次反水呢?在此我虽不能武断的直言一定会反水,但是我也认为反水的几率还是有的。因为吕布的并州军被凉州兵赶出长安以后,吕布开始变得成熟起来了,正因为这个成熟让他有了去争天下的野心。

虽然曹操会对待他如上宾但是汉朝也并非全部都是曹操的幕僚,也有诸多汉朝的官员,这个阵营吕布又当如何呢?特别是天下名士对于吕布的看法都一致同意吕布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曹操阵营中难免也有对吕布不满者,特别是张辽、魏继、宋宪、侯成还是吕布的人,吕布在曹操的阵营中有着庞大的势力范围,这样的吕布也不是曹操能轻易驾驭的了得。

关于曹操在白门楼问刘备的提上,我认为或许这也是曹操对于刘备的一种试探,如果曹操拿不定主意可以问身边的军师,而不是向一位宾客去要最后决策性的意见。况且前面也说过曹操绝不是一个好谋无断的主公。所以结合第一点,他应该还是更加倾向于杀刘备的,但是纵观吕布麾下的陈宫、高顺、张辽都是曹操很渴望得到的人才,如果自己贸然杀了吕布,这些武将肯定也会记恨曹操绝不会跟随曹操。同时通过几次与刘备打交道,曹操一开始对于刘备的态度也是渴望拉拢,但是后来他与他的谋士们都发现刘备并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人,特别是煮酒论英雄那一段,曹操直言不讳将来的天下纷争必定是要在自己与刘备之间展开。

而刘备也看出了曹操试探自己的用意。如果这个时候刘备说不杀吕布,那么将来吕布一旦反性,曹操就有一万个理由先去把刘备灭掉。如果说杀吕布,那么就暴露出自己能看透曹操的心思,关键自己还不是曹操的人,那么很快也会陷入很可怕的境地。所以刘备这个时候也回答的相当巧妙,把丁原和董卓搬了出来。

另外曹操的这个试探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去观察刘备的气度如何,因为当初吕布夺徐州跟刘备本身就有过节,而后吕布也有辕门射戟的经典之作为了刘备得罪了自己最后的救命稻草袁术。可以说刘备这个时候的回答也是决定自己的生死,一旦答错就会惹上杀身大祸,吕布被推下的时候并没有太怨恨曹操,反而是大骂刘备,当时刘备也是长出一口气,把吕布豁出去了至少自己的命保住了。

一个关于吕布的问题,同时也映射出了一场高水平的博弈,在已经稳获第一大赢家的曹操开盘,而且刘备赢的几率只有一半,吕布也并非没有翻盘的可能。但是就因为一句话,将这个迷局的走势钉死,也彻底改变了今后的格局。不得不说刘备其实也很有高明的一面,曹操的这次开盘只是在账面上取得了胜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