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好神奇的小石头》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左伟老师的这本图画书,真的堪称中国挖洞书第一!安东尼布朗都赞不绝口。它讲的是一块神奇的小石头:不停地转身,变幻着角度、变化着不同的颜色,同时变成各种各样不同的物品!它带给我们的,除了惊奇,还有说不尽的欢喜。 快来看呀:小石头一转身,变成了绿色,略尖的一角朝向左上方,这次它会变成什么呢?想象、猜测,带着期待翻页!啊,小石头被添上了眼睛和两只脚,成了一只胖青蛙。旁边还有两片圆圆的荷叶和一朵粉色的荷花呢。好啦,不停地翻页,不停地看小石头变下去吧!这本绘本好玩、好看,色彩丰富、图片可爱,极能锻练孩子的想象力,培养阅读兴趣。

《好神奇的小石头》·图画篇

啊!小石头变成灰色了,略尖的一端朝左,加上一大一小两只耳朵,又配上一条小尾巴,就变成了一只小老鼠,还配有一首小诗呢。一块简单的石头,不断变幻着角度,再添上简单的几笔,就成了一个个憨态十掬的形象:咖啡色的小刺猬、蓝色的大鲸鱼、黄色的鸭梨、橙色的蘑菇(蘑菇下面还有一只躲雨的小蚂蚁呢)…… 孩子们看着这赏心悦目的图画书,饶有兴趣地观察着小石头的变化,认识不同的物品和斑斓的色彩,然后,不用你说,就想拿枝笔,在纸上跃跃欲试啦。画什么呢?当然是先画一个小石头啦。

童书推广人杨政在《爱讲故事的爸爸是最好的爸爸》一书中说,“绘本,都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画家用心勾勒出来的,它的表达形式极为广泛:速写、素描;油画、版画;水粉画、水彩画、中国水墨画、剪纸,乃至摄影、拼贴……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他的幼年就读过了几百本绘本,那我们就是为他在心里储备、建设了一个最美的艺术馆啊!”

《好神奇的小石头》·文字篇

通观全书布局,以“这是一个神奇的小石头。啊!小石头变成灰色了。接下来,你猜猜看,他会变成什么呢?”点题,然后反复用“接下来,他会变成什么呢?”来承接下文,激起读者的好奇心,进而在答案中恍然大悟。关于所变物体形状的诗,节奏简单明快,琅琅上口,趣味十足,更是本书的亮点。这些小诗,只有短短的三句话,两个短句,一个长句,妙趣横生,可爱之极。例如变到绿色的青蛙时,作者写道:“小青蛙,爱唱歌,一唱唱了一百个。”让孩子在欣赏图画、探究谜底的同时,又学到一首首儿童诗,过渡得非常自然。

《好神奇的小石头》·拓展篇

上一篇已经说过,两个短句、一个长句、妙趣横生的儿童诗是这本《好神奇的小石头》的亮点。例如,“下雨了,乐悠悠,蘑菇有了新朋友”,小雨点自高空悠悠落下,变成橙色蘑菇的小石头,静静地立在青草地,一只小蚂蚁,笑嘻嘻躲在蘑菇下避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图和文字相得益彰。建议爸爸妈妈在给大点的孩子读这本绘本时,鼓励孩子画个鸟啊、花啊,然后模仿这种句式,自己记下(或由爸妈代笔)一首首简单明快的儿童诗。这对孩子来说,一定是个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绘本的趣味性、美感以及作家和画家的用心,都符合孩子的心理预期和接受能力,是培养孩子观察、想象、思考和表达的最佳工具。有的家长认为小学生读绘本太幼稚了,其实绘本恰恰是搭建在通往写作之路的一座桥梁,有了绘本作媒质,孩子们的写作之路,就不会是枯燥、恐惧,而是鸟语花香,流水潺潺,一路走来,兴致盎然。即使是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因为认识的字并不太多,所以不要急于让孩子读厚厚的名著,逼迫孩子看字很多的书,因为如果这样下去,孩子的阅读兴趣会一点点地,烟消云散,而且再难拾起!

《好神奇的小石头》·应用篇

关于这本书中的儿童诗素材,生活中俯仰皆是,简单明快、琅琅上口、节奏感强,应用得非常广泛。记得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一日飞来一只麻雀,蹦跶蹦跶地在院里觅食。我灵机一动,指着小小的麻雀,随口编了首小诗逗孩子:“小麻雀,灰棕棕,不会走来只会蹦。蹦到西,蹦到东,眨眼飞得无影踪。”夸张的表情,欢快的语言,让怀里还不到一岁的宝贝笑个不停。他当时肯定不懂这首诗的内容,定是诗的句式和节奏感让他觉得有趣而已。

童年时,曾在一只老式的木箱里翻出一本两端都被老鼠啃过的书,那是作家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书中几只老鼠为了吃被他们当做点心的小布头,展开了一场赛诗大会。其中鼠老四的诗是:“鼠老四,真能干,能吃饺子能吃面。香油能喝一大碗,点心能吃二斤半!”岁月荏苒,光阴似箭,但是书中那五只老鼠作的诗,因其有趣,早已烂熟于心,每每忆起,还是忍不住想笑!

一日发现书店有售《小布头奇遇记》,一阵狂喜,赶快买下来。时隔这么多年,我又和这本经典相遇,这本身,就是一个惊喜——经典是不会褪色的,又譬如这本《好神奇的小石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