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历史上的三座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5

江南水乡——黄岩,历史上交通发达,桥梁众多,见证了黄岩的历史变革、世代变迁。

觅一个闲暇的周末,背上相机,去寻找和定格那些遗落在橘乡大地的悠悠古桥。

最有名的桥

五洞桥,又名西桥,古时为县城西城门的要津之地。

始建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知县张孝友“垒石为桥”,又名孝友桥,受西江激流冲击,不到百年倾塌。

南宋庆元二年(1196)重建成五折石拱桥,取名五洞桥。

如今的五洞桥附近高楼鳞次栉比,永宁公园也抬首可望。

在繁华喧嚣中,五洞桥却独留一处安宁,世间的喧嚣,好像都和它无关。

最古老的桥

绍兴桥,是黄岩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桥,位于江口山下郎街东官河上,古为黄椒驿道重要桥梁之一。

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赵氏宗室客居黄岩的赵思礼将木桥改建为石拱桥,元延祐间、清嘉庆间均重修。

单孔石拱平桥,翼栏望柱刻狮子、猢狲、荷莲等,额面刻花,拱部条石北侧外沿有“绍兴桥”三个字。

据传太平天国军士至此,下马跪敬。

最精致的桥

下浦桥,位于高桥杏林村,沟通永丰河支流南北两岸。

建造年代不详。

嘉庆十五年(1810),集资重建,为三孔石拱桥,三洞临水,面成折,桥面两侧设望柱、栏板,望柱上端雕仰覆莲,栏板上刻八仙与花朵,雕刻工艺精湛。

东北对西南走向斜跨于河上,当地群众又称之为“朵角桥”。

古为黄岩至院桥、高桥、沙埠等地的水陆交通要道。

最简约的桥

三洞桥,是下浦桥的姊妹桥,横跨羽村与霓桥金村之间的西建河上。

乾隆十八(1753)日照寺僧文觉和九峰寺僧立广重建,嘉庆十八年(1813)日照寺僧道正与潘贵龙募化集资重修三孔石拱,桥面有52级石阶,正中嵌一见方雕有莲瓣的石板,两端望柱雕狮子,中间望柱方头刻荷莲,中栏额面雕鸟兽,干净、利落,却又不失古朴。

最别致的桥

镇锁桥,位于院桥鉴洋湖。

镇锁桥为古道西泽捷径重要石桥,长135米,宽3米,引桥呈弧形,曲线优美,南面主桥三洞石拱构筑,北面一孔石拱。

镇锁桥形如大兜网,不仅能防止湖水直泻下游成为水灾,又能关住院桥一带风水。

最仙气的桥

小澧桥,这座古桥位于北洋镇小澧桥村古街的西头。

建于宋代,是单孔卷洞大拱桥,长24米(含引桥),宽2.84米,跨度甚大,远望如虹影高悬,全用长条石砌筑,桥上望柱雕刻覆莲,桥体还有荷莲、狮子等吉祥图饰,古有“仙履桥”之称。

清乾隆二十四(1759),小澧桥重修。

最养眼的桥

兴隆桥,位于上垟沈岙村,据村民讲,是清代时期的建筑。

历久而弥坚,通体的石青色已经逐渐被绿色掩盖,岁月在这座桥上留下的是蔓延在桥底下青苔,是桥栏上倒挂而下的藤属植物。

最沧桑的桥

新来桥,在江口街道新来桥村,始建年代不详,县志未记载。

桥为单孔石拱桥,呈东西走向。

新来桥边整体建筑基本完好,部分栏板望柱已毁,两头踏步现存11级,约6级埋于地下,桥头栏板、望柱保存完好。

西侧被毁较多,多处栏板、望柱间相接榫卯开裂移位。

桥面望柱16支,柱头分别雕刻狮、猴及四面开光葫芦形莲花宝相塔柱,桥面中间置一块缠枝花草浮雕石板。

最传奇的桥

七里浮桥,县城北门的永宁江潮流湍急,隔断台温驿道。

唐代至南宋前期,设江亭渡,因奔渡争舟时有事故发生。

嘉定四年(1211),知县杨圭与黄岩名士林鼐等人,建成利涉浮桥,长100丈,宽3丈,舟船40只,竹篾当缆索,是黄岩最早的浮桥。

康熙十九年(1672),市民募资改用铁索,同治初年(1862)重修。

1955年澄江大桥通车,次年浮桥移设上游,改名七里浮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