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罚字的四字成语有赏罚信明、赏罚分明、赏劳罚罪、罚一劝百、罪不当罚、奖罚分明、赏罚严明、信赏必罚、明罚敕法、以毁为罚、赏罚无章、赏罚不信、明罚勑法、赏信必罚、二罪俱罚、罚不当罪等。
成语解析:
一、赏罚信明
【解释】: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出处】:《汉书·王嘉传》:“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
白话文:“孝宣皇帝赏罚信明,实施与控制,记人之功,忽然在小错误,以达到治理平。”
二、赏罚分明
【解释】: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出自】: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白话文“该赏的赏,该罚的罚,根据材质来治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三、赏劳罚罪
【解释】: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同“赏功罚罪”。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四回:“吾人奉命讨之,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军到处,不得扰民。赏劳罚罪,并不徇纵。”
四、罚一劝百
【解释】: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出自】: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
白话文“罚一劝百政的经,不同意而被不晚啊。”
五、罪不当罚
【拼音】:[ zuì bù dāng fá ]
【解释】: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出处】: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谁个惩办要严,谁个处罚从轻,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罪不当罚的极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赏罚信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赏罚分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赏劳罚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罚一劝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罪不当罚
罚不当罪、
赏罚分明、
明罚敕法、
以毁为罚、
罚一劝百、
赏劳罚罪、
赏善罚淫、
二罪俱罚、
赏善罚恶、
赏同罚异、
恭行天罚、
罚弗及嗣、
罪不当罚、
赏贤罚暴、
赏高罚下、
罚当其罪、
赏信必罚、
罚不责众、
赏罚无章、
陟罚臧否、
赏罚黜陟、
赏罚不当、
赏罚不信、
黜陟赏罚、
蒲鞭之罚
1、罚不当罪 fá bù dāng zuì
释义: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出处:先秦·荀子《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翻译:品德与地位不相称,才能与职务不相称,奖赏与功劳不相当,惩罚与过失不相当,没有比这更不好的了。
2、罚不及嗣 fá bù jí sì
释义: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出处: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然罚不及嗣,子可以轻。”
翻译:但是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他的子孙可以从轻发落。
3、罚不责众fá bù zé zhòng
释义: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
翻译:何况也不会把所有人都处罚了。
4、罚一劝百 fá yī quàn bǎi
释义: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出处: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
翻译: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才是为政之道,如果到时候犯了再惩罚也不迟。
5、罚当其罪 fá dāng qí zuì
释义:罚:处罚,惩罚。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
出处:唐·王方庆《魏郑公谏录·对百官应有堪用者》:“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翻译:奖赏与功劳相称,没功劳的人自然会退散,惩罚与过失相当,想作恶的人也会感到恐惧。
逍遥法外
xiāo yáo fǎ wài
【解释】逍遥:优游自得的样子。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
【出处】巴金《探索集·再说小骗子》:“那些造神召鬼、制造冤案、虚报产量、逼死人命等等、等等的大骗子是不会长期逍遥法外的。”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作贬义。指没有制裁的犯罪分子。一般作谓语、宾语。
【辨形】逍;不能写作“肖”。
【近义词】逍遥自在
【反义词】罪有应得、法网难逃
【例句】
(1)对破坏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要严厉惩处;不能让他们~。
(2)自从严打斗争开展以来;犯罪分子再也不能~了。
除邪惩恶 惩:处罚。
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出处:鲁迅《集个集·编校后记》:“他爱看侠士小说,固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碰了种种钉子。”
词严义正 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出处: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词言义正 词:言词,语言。
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辞严气正 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同“辞严义正”。 出处:《宋史·孙长卿楚建中等传论》:“建中雅量却敌,辞严气正,尤为厅伟。”
辞严义正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
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辞严谊正 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出处:元·刘埙《隐居通议·诗歌六》:“蕃武忠君爱国,辞严谊正,不暇自恤,枚蹈危机,其失在于疏尔。” 辞严意正 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同“辞严义正”。 出处:宋·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辞严意正质非俚,古味虽淡醇不薄。”
当头棒喝 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恶言厉色 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二罪俱罚 罚:处罚。前后两桩罪过一并处罚 出处: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赢了将功折过,输了二罪俱罚。”
罚不当罪 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出处:《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罚一劝百 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出处: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李汉注引《中说》:“牡如晦问政,子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 祸首罪魁 首:头目;魁:首领。犯罪作恶的首罪者。
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疾声厉色 疾:急速。
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疾言厉色 疾:急速。
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就地正法 正法:执行死刑。
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五回:“因为案情重大,并且是积案累累的,就办了个就地正法。”
口沸目赤 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出处:《韩诗外传》卷九:“言人之非,瞋目扼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宽猛相济 宽:宽容;猛:严厉,猛烈;济:相辅而行。指政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政宽 *** 慢,慢则纠之以猛,猛 *** 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雷动风行 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雷厉风飞 ①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同“雷厉风行”。
②严厉威猛。 雷厉风行 厉:猛烈。
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
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出处: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
雷令风行 犹言雷厉风行。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
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内峻外和 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色厉胆薄 色:神色。
厉:严厉、凶猛。薄:脆弱。
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赏贤罚暴 犹赏善罚恶。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深文峻法 犹言严刑峻法。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声色俱厉 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碎尸万段 极言对罪大恶极者予以严厉的惩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林冲喝道:‘你这个害民强盗,我早晚杀到京师,把你那厮欺君贼臣高俅,碎尸万段,方是愿足。’” 天网恢恢 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
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 出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问罪之师 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
夏日可畏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