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卫的学艺历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若非亲睹,我们断然不会将那瘦小的体形与庞然的雕塑同题并论。然而这就是青年雕塑家林家卫和他的作品,也正是这对比强烈的反差,激起了我们的兴趣。怀着十分的好奇,我们来到了中卫雕塑工作室。环顾1200平方米的工作场地,“自我雕塑”四个大字遒劲夺目。在几处土坯与半成品中间堆放着大小不一的雕刀和其它工具。循着一件件造型各异风格迥然的作品,直面潜心创作中的林家卫和他的志同道合者们,我们在琢磨着这群为“山海雕魂”而首先“自我雕塑”的人……
鼓浪屿来了山里娃
天生丽姿的鼓浪屿醉倒了天下宾朋。鼓浪屿艺校——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就在这“海市蜃楼”上。近半个世纪来,这只缪斯的摇篮圆了多少英才的童年梦幻!1991年9月,林家卫激情难抑,因为他跨入了这只缪斯的摇篮,从此,他将在此圆梦。家处闽北山区一个叫后坪的小村,从小学到初中从未上过美术课的林家卫,临到中考前半年上南平三中复读,方知啥叫素描和写生。
—— 哇,连素描都不懂,还想考艺校?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山里娃!城里同学哄笑。
—— 山里娃咋啦?生性倔强的他加倍冲刺了!多看多思,不耻下问,白天他在三中上文化课,傍晚又赶到数里之外的画室补习,深夜还躲在蚊帐里练素描……林家卫考取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山里娃终于跃入“龙门” !其间他付出的代价与艰辛只有画室的张老师最清楚。张老师坚信只要不断努力,一经名师指点,这个颇有悟性和潜资的弟子定然能成为艺坛新星!
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坪村比过年还要热闹。村、镇,甚至县领导都前来道喜……卫娃,一定要珍惜喽!老外公喜滋滋地道。在山里人眼中鼓浪屿是啥?那可是人间天堂,能上那屿上读书,真是八百年修来的福!全家人和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把他送到开往厦门的火车站。
—— 啊,再见后坪!再见,养我育我的闽北大山!我一定不负众望……望着层层远去的群峰,小家卫感到鼻子有些酸酸。噢,山,山;山——还是山……开门见山,抬头俯首都是山。放学回家,坡后砍柴,同小伙伴们“捉迷藏”、“打游击”。哪天不翻山?自打睁眼看世界,这山就成了他的一切。尝不完的山货、唱不尽的山歌、饮不够的山泉,连同阿妈当年的乳汁,把他育成地地道道的山里娃。天长地久,山里人的朴实、善良、勤劳与执着,还有山涧的灵气浸润了这山娃的心魂。
喂,鼓浪屿我来了,艺校我来了!置身仙境般的校园,家卫在心中欢叫。
—— 但是艺校并非懒汉的保险箱……天才加勤奋才是艺术家的唯一出路!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这段讲话刻进了家卫的心中。于是老师们发现这个个头最小、起步最晚的山里娃是最刻苦的学生。四年后这位全年级唯一的三好生留校任教了……
提及雕塑,还有一段趣话。三年级开始分专业。那时雕塑根本没有今天热门,同绘画或装璜专业相比,不仅赚钱慢且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因此,大家多不愿报此冷门,有几位分到雕塑班的同学竟急得哭鼻子。做为专业总分第一的优秀生,家卫有挑选专业的优先权,但为了协助辅导员做大家的工作,他带头“选择”了雕塑。孰料这“牺牲”却铺垫了他未来事业的基石。一旦进入状态,他更如鱼得水,从此,米开朗基罗、罗丹、马约尔、潘鹤……这些令世界瞩目的大师,带着不朽的艺术语言走进了他的生活。
自我雕塑
画是让人看的,歌是让人听的,雕塑呢?两者兼备。这种起源于远古人类,古老而年轻的艺术,以其必占三维空间,富有强烈体积感的特性,在给人“视听”感受的同时,更以其特有的语言交流情感,传递欢乐与悲哀,用激情冲击着观赏者的魂魄。
——同学们,请看看500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与这尊1936年德国青铜雕《圣母哀悼》的异同。它们均取材于圣经的同一故事,同样表达了慈母丧子的悲哀,但后者则借题发挥,传达了二战期间广大民众痛苦的呻吟与反战的呼声。如果作者一味“雕塑”,而对身边的事物漠不关心,能创造出撼人心弦的作品?赏析课上,家卫用眼在看,用心在听,用脑在沉思。那一尊尊呼之欲出的雕塑之魂不正是作者的心声?一如他的笔记中所述,我不仅要学会雕塑必备的基本理论与技艺,更要领悟大师们的创作精髓。如不深入生活,哪来创作冲动?没有激情,没有爱心,作品又怎么有血有肉,有灵有魂?要雕塑作品,必须不断自我雕塑。
从此他对生活更加热爱,对待他人更加关心,他和班委们的学习热情带动了大家,全班同学你追我赶,常常点着蜡烛工作到子夜。雕塑大师王则坚教授多年后还在夸,我带过多届雕塑班,95届的同学最使我感动!当年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家卫领导的团支部曾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团支部……
山海雕魂
山有灵,海有魂。不信?读林家卫的系列雕塑定会得出这一结论。不论是悲泣鬼神、气贯长虹的《马江海战》,捍卫我中华海疆誓与侵略者殊死抗争的清兵将士;还是继往开来,为再创世纪辉煌的《开拓者》;或是那力挽狂澜、为民填海,勇于牺牲的《精卫》……即便是一棵小草,甚至一根木条也要给它们生命的律动。你瞧,这块早已裂缝的洗衣板,也不知用了多少代。阿妹几次嚷嚷,都什么年代了,还用这破玩艺儿?阿妈却宝贝似地藏起,那是你阿奶当年的的嫁妆,有着咱几代人的印痕!家卫则用生命的感悟,艺术再现了阿奶那发皱的手,并赋以岁月的《秋声》,刻下了对山的感恩。
1997年,他创作的《一国两制》被选入校庆45周年的优秀作品。展示在富山展览城的主厅正中央。专家评论:作者抓住了小平同志的五官表情,那闪耀着智慧火花的双眸、紧闭的双唇、微蹙的眉宇,刻画出人物豪放、开朗,热情而不失严谨的性格,而指点江山的手臂则画龙点睛,将一代伟人坚强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艺校,山里娃艺术生命的母体,林家卫永远是你的学生。1998年他怀着十分矛盾的心情告别了心爱的母校,向茫茫商海游弋。他创作,他要雕塑生命的航程。然而学校创作经费拮据,有时连雕塑必备的泥土都供不应求,何况雕塑艺术尚需不断地投入。他不能坐等年华,他急需必备的资金为创作做后盾!呛过咸过曾经无奈过,但毕竟山魂铸就,山里娃终于挺住了狂涛的摔打!在进行初步积累的同时,他创办的中卫工作雕塑室也悄然生根,发芽,吐放出点点新蕊。
2000年中国雕刻艺术节,高手云集,一尊雕塑引起了中外专家热烈争论。这便是林家卫的获奖作品《护古》。该作“荒诞离奇”,竟将秦俑之首错位于希腊人之身,并巧借维纳斯残缺之美,造成从视觉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凸现“保护人类文物古迹”的主题。这类“荒诞”的表现手法在他近年的作品中不时出现。它表明家卫不但在继承,同时在创新。他用雕塑的语言传递心灵的感悟与激情。
《班超西行》这幅以张骞通西域为序的巨型浮雕,艺术地再现了班超父子续通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画卷。面对长达63米、千余众生的“西部故事”,你不得不叹喟他对生活的诠释,并使你由此联想到加强民族团结,实施西部开发的伟大战略……
当然,直面雕山艺海,年轻的家卫显得十分稚嫩。他还需要呵护、锤炼,还需吸吮更多生活和艺术的养份;也唯其稚嫩,他将有无限的前程。不过我们想要提醒山里娃——既志在“山海雕魂”,勿忘“自我雕塑”。
— 张一其《山海雕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