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二中的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宋朝以前,在该校现址就有学馆,后为书院。南宋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年)武昌县令胡朝颖任书院山长,是为县学。元·至元甲戌(一二七四年)改为府学。至元癸巳(一二九三年)建立“龙川书院”,延续至一九O二年。其间,多次重建校舍,书院长盛不衰,培育了一大批华夏英才,校名校址始终未变。
庆元元年(1195),武昌县令胡朝颖回乡主讲书院,任有史书记载的书院首任山长。  元癸巳年(1293),34名金牛镇名士募捐正式建立“龙川书院”延续至一九O二年。  光绪二十八年(1902)“龙川书院”改办“武昌县立高等小学堂”,是为本校近代教育的开端。  民国元年(1912),由“武昌县立高等小学堂”改为“虬川中学”,当年招收初中新生一百余人,俊义云集,生机勃勃,校园内一派辉煌。  1925年,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波及金牛,在共产党员王爱群、何耀祖的领导下,成立了农会、工会、商会。这时校友万松涛、黄永轼回母校积极进行革命宣传。有不少学生参加了北伐军。  1926年8月,北伐军路过金牛,借住校舍,失慎起火,校舍付之一炬。在关心教育者四处奔走、各乡贤达捐资相助下,学校恢复旧观。
“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侵略中国,1938年10月27日,日军波田支队开赴金牛。学校成了日本侵略军的据点,学校被迫停办,停办长达七年之久。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学校复学,改名为“鄂城县立初级中学第二部”,共开设6个班,学生195人。  1949年,金牛镇解放。大部分年轻教师赴大冶专署举办的“鄂南干校”学习,十月一日学校正式开学,鄂城县县长韩光兼任本校校长,教职员工19人,学生127人。  1950年3月20日,陈德厚被正式任命为校长,发动全校教师开展艰苦建校、生产节约运动,清理图书室,成立团支部、学生会,开展自愿减薪运动,支援国家建设和农村春荒。  1951年3月25日,大冶专署张体学政委(后为湖北省省长)来校视察并向全校师生作时事报告。同年6月,学习有关参干、参军的文件,成立保送委员会,报名人数达到178名。经过县招生委员会审查,批准我校学生30人参干。  1952年9月,学校开学,全校学生合计569人,人数增加一倍多,进入发展快车道。同年11月,学校新建教师办公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竣工,教师开始集中办公,图书阅览室开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