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优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建立和谐社会为目标,遵循高职高专的教育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河南、面向农村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医德教育是该校的特色。老校长的题词:“必须有高尚之医德,才能悟化出精湛之医术”是该校的办学理念。他亲自撰写了《医生为什么受人尊敬》、《医学与政治的关系》等篇文章,在他90岁高龄时还亲自到教室为同学们上医德课。在老校长精神鼓舞下,该校坚持“德育为首,医德为魂”的育人理念,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澍青人继续秉承老校长的办学思想,深入学习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理论,使德术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把为基层农村培养德术并举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学校的办学目的和特色。
学校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有关的人文科目,如护士礼仪、卫生法规、音乐鉴赏、诗词鉴赏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该校现共有各类学生社团51个,开展各种特色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红歌大赛,主持人大赛,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使学生有更好的社会和职业的适应能力。
学校注重产学研结合,多次召开由用人单位负责人和临床实习医院参加教改研讨会,认真听取他们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案,有力的推动了试点专业和重点专业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在“以德为先”的理念和特色的指导下,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像2006年被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师吴绪宝、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郝风娟和被评为贵州省十大青年志愿者张体鹏等德才兼备、符合社会需要的高品德、高技能型的优秀医学应用性人才。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同命运、共发展。确定了办学宗旨为立足高职高专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河南,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医疗、卫生保健专业,培养具有高素质、强技能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创出特色,办出品牌。 建校26年来,共毕(结)业学生30000余人。该校的教书育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历年的中医和西医自考增取得优异成绩,省、市教委组织的历次统考均名列前茅。历年高等学历文凭考试国、省统考课程的及格率、平均分、最高分等均列同类学校前列。“十五”期间学校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达8项,出版专著教材10部。学校享有较高的办学声誉并得到社会普遍认可,是河南省乃至中原地区民办教育的奇葩。
该校历次被评为省、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或示范单位。学校创始人王树青荣获全国“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创新奖”的金牌及金奖章,并代表学校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表彰大会,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接见、颁奖和合影留念。 26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医学卫生专业人才,为我国城乡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社会上赞誉该校学生“医德好、动手能力强,用得上、留得住”。学校先后荣获省市各种嘉奖,如“河南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郑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河南省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团队”等数十个奖项。
2006年学校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7省教育厅对该校考核后评价“该校务实精神强,有全国第一流的实验设备,医德教育突出,是我省社会办学较好的单位之一”,并确定该校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优秀等次。学校创始人王树青同志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并合影留念,校长王左生被授予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及省十大优秀科技新闻人物。临床医学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授予该校“2010年度考生最理想的高校”荣誉称号。同年,该校团委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是团省委对基层团组织的最高综合性奖励称号,这是该校首次获此殊荣。充分利用庆祝建国60周年等大型活动的开展,融入到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医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心理教育等“专题讲座”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教育。最近,由河南省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组织的全省高校德育建设评选活动结束,该校被评为“医德建设先进单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