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生长激素要多少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3-13
你有过“身高焦虑”吗?
越高的男孩就是“玉树临风”、“高大威猛”,不到一米七的话就会被耻笑“不像个男人”。女孩可以稍矮一点,但是太娇小玲珑了也不好找工作和对象,把基因留给下一代。
每一代的父母都有“偏方”。除了喝牛奶,还有吃不打鸣的小公鸡等。那如果告诉你,现在有个非江湖游医、民间偏方的长高绝招---“增高针”。
有的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后,一年长11厘米。你会让自己小孩去打吗?
成年人在断骨增高,小孩在打十万元一年的“增高针”
为了不想“低人一等”,成年人和小孩都在付出努力。第一个问题:打生长激素有用吗?
答案几乎是绝对的—“有“! 但是一共能长多少厘米,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那不受控制。
同样是注射生长激素,有的小孩一年长了11厘米,甚至还有18厘米的“幸运儿”。有的小孩一年长1厘米,同时长胖30斤,视觉上反而更矮了。
第二个问题来了:一共需要打多久的生长激素?花费多少?
市面上的注射生长激素分为粉剂和水剂。水剂分为长效水剂(一周一次)和短效水剂(每天一次)。一年花费大约在6-10万左右。打三年,就是半辆特斯拉的钱。
生长激素注射量跟体重是挂钩的。体重越重,用量就越大,注射价格更高。所以,越小的孩子打,不仅效果可能更明显,所需的花费也稍微少点。
长高的代价是几十万,就是家长一边咬咬牙,一边在赌博。有的人赌赢了,有的人血本无归。
“婆婆生病的住院费,小孩的生长激素钱,我们只能停一个”
这一天有一对让我印象深刻的母女,她妈妈带着她从儿科转诊到我们神外科。跟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也是想打“增高针”的。只不过为了安全,打针之前对孩子也有诸多考量。
想打针长个子?先查查脑子。
三甲医院不是民间黑心小作坊。首先要确定小孩是缺乏生长激素,才会由我们后期补上。之后再做一下脑部磁共振,查查脑垂体瘤。
如果是因为脑瘤压迫,导致的小孩生长不足、个头不高,就得先解决脑瘤的问题。否则一针生长激素下去,比个子先长的会是脑子里的瘤。
走过流程,这位11岁、身高1米45的小姑娘可以打上“增高针”了。她妈妈告诉我,孩子做过检查,报告显示“部分生长激素缺乏”。如果不尽早身高干预,可能青春期后只能长到一米五左右。虽然第一年就要10万的花费,但这个家等不起了。
孩子几岁可以考虑打生长激素?
4-12岁是黄金年龄。但长高不是一锤子买卖啊,使用的过程越长,效果也可能更好。长期使用的话,激素针的安全性得比较高才行。
“婆婆生病住院,我们一开始给孩子准备的打针钱就不够用了,只能停一个。不能不管老人,也不能不管孩子。老人心里也内疚,觉得拖了我们后腿。我和她爸爸急得没办法,决定去借钱。两个都不放下!”拉着女儿手的妈妈这么跟我说。
这些家长不是不清楚生长激素的危害,但最后还是义无反顾地送孩子来打针。
不只是变胖,注射后的不良反应有甲状腺异常、高血糖、骨头滑脱...
有的孩子注射完生长激素后,变得虚胖了。时常疲劳、乏力,甲状腺功能暂时性减低了。
有的孩子注射完生长激素后,变得血糖高了,需要定期监测,防止出现糖尿病。
有的孩子注射完生长激素后,变得不适症状多了,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
手脚变大、红肿、皮疹、中耳炎都算轻的,不算受太大的罪。
对于这些还有生长潜力的小孩,这份巨款能花得出去的家庭,另外一些家庭甚至很羡慕。自己的小孩骨骺闭合了,身高定型,一方面省钱了,一方面又伤心。
我女儿13岁,一米五八。为省十万元的增高针,她说以后可以不结婚
这是一个看上去最普通的一家三口。1米72的爸爸和1米6的妈妈,带着女儿来医院。小姑娘的同学们都很高,一米7左右的女孩子一抓一大把,自己只能晚上躲在被子里哭。
父母何尝不心疼?自己家身高基因一般,希望自己小孩是发育晚的那一类,又害怕错过唯一一次改变一切的机会。
尤其是亲眼看到邻居家的女孩,身高和女儿一样。一米五八的个子却在相亲的时候被男方挑三拣四。
做妈妈的忍不了了,查了很多资料。先是带孩子测了骨龄,结果显示大于同龄人。又去做了检查,可以注射生长激素。现在的问题就是钱。最普通的生长激素,一年的花费高于父母一年收入的整整一半!
夫妻俩一个支持打针,一个因为经济压力太大,不同意打针。没少在家因为这事吵架。有一次,懂事的女儿跟爸妈说:“爸爸妈妈别吵了。我想好了,还是不打针了,只要我以后不结婚就行。我就不会被别人挑三拣四。去大城市就没人笑话我矮,我要好好赚钱,攒钱给那些得了”侏儒症“的小孩捐款。”父母一听,眼泪都止不住。
她妈妈告诉我,女儿真的很乖,喝牛奶、早睡、跑步、摸高什么都不落下。在学习上不一定是最刻苦的小姑娘,在长高上一定是。她还曾请教班上个高的同学,问问他们的日常习惯。每个人,能做的都做了。
“低人一等”的歧视链,人人都曾当过“帮凶”
曾经有一则消息登上微博热搜,说的是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女孩从陕西大英语系毕业后,因为个子原因被判定体检不达标,无缘教师资格证?!
“我的身高既然不符合要求,当年学校为什么要录取我?”已经在工作确定的情况下,却因为身高问题拿不到教师资格证的女孩这么控诉着。
原来,身高不到一米五,就不能教英语了。
也许军事院校、警校或者特殊行业可以提出相关限制。但是,长得矮就不能教英语这个规定着实让人无法理解。
国内外都有“身高歧视”,但中国没有与歧视作斗争或确保现有保护措施执行的途径
如果说中国等级制度自带歧视性,现代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也没好到哪里去。大家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看重人的“面子工程”,个子高代表一定的优势。
在经济学领域里甚至还有个概念叫做“身高溢酬”。什么意思呢?就是高个子的人比矮个子的人挣钱多呗!在西方国家,他们甚至把比率都给算出来了。身高增长4-5英寸,工资多9-15%。也有老外去算了下中国的。
2012年,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合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男性身高增加1厘米,收入平均提高4.5%。女性的话,能达到7.3%。
是啊,东西方都有这个“以貌取人”的坏毛病。但问题是,中国没有与歧视作斗争或确保现有保护措施执行的途径。
没有与身高歧视作斗争的声音,没有人真正站出来做第一个“反身高歧视”的吹号角者,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或者团队去监督现有保护措施执行,没有一股团结的力量推动社会变革。
那自然这种身高焦虑会愈演越烈咯,无数人在做“帮凶”。对身高满意的人,对自己基因很有信心,对“反身高焦虑”此事毫不关心。对身高不满意的人,就会打针、打针、打针。
没钱打针?那就借钱打针!
原来,社会上流行996、007。先是有了抗争,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跳出来,更改规则,还广大劳动者正常“双休”的休息权利。
你要是不跳出来,为“反身高焦虑”发声。新华社前段日子点名的生长激素滥用现象根本不会消失,千亿规模的龙头企业也不会凉,未来我们的孩子们只能继续打针、打针、打针。
Dr.X说
孩子的身高基本符合以下这个公式
男孩=(父身高+母身高+13)/2±5 cm
女孩=(父身高+母身高-13)/2±5 cm
在怀疑自己孩子身高是否过矮之前,可以先通过公式自测。一定要去生长发育门诊专业咨询、确认原因。我们的目标是,有矮小症等疾病需要打针的患者打得上针,被“身高焦虑”残害的患者无需打针。我们每个人,都生来平等。
第2个回答  2022-03-13
你有过“身高焦虑”吗?
越高的男孩就是“玉树临风”、“高大威猛”,不到一米七的话就会被耻笑“不像个男人”。女孩可以稍矮一点,但是太娇小玲珑了也不好找工作和对象,把基因留给下一代。
每一代的父母都有“偏方”。除了喝牛奶,还有吃不打鸣的小公鸡等。那如果告诉你,现在有个非江湖游医、民间偏方的长高绝招---“增高针”。
有的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后,一年长11厘米。你会让自己小孩去打吗?
成年人在断骨增高,小孩在打十万元一年的“增高针”
为了不想“低人一等”,成年人和小孩都在付出努力。第一个问题:打生长激素有用吗?
答案几乎是绝对的—“有“! 但是一共能长多少厘米,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那不受控制。
同样是注射生长激素,有的小孩一年长了11厘米,甚至还有18厘米的“幸运儿”。有的小孩一年长1厘米,同时长胖30斤,视觉上反而更矮了。
第二个问题来了:一共需要打多久的生长激素?花费多少?
市面上的注射生长激素分为粉剂和水剂。水剂分为长效水剂(一周一次)和短效水剂(每天一次)。一年花费大约在6-10万左右。打三年,就是半辆特斯拉的钱。
生长激素注射量跟体重是挂钩的。体重越重,用量就越大,注射价格更高。所以,越小的孩子打,不仅效果可能更明显,所需的花费也稍微少点。
长高的代价是几十万,就是家长一边咬咬牙,一边在赌博。有的人赌赢了,有的人血本无归。
“婆婆生病的住院费,小孩的生长激素钱,我们只能停一个”
这一天有一对让我印象深刻的母女,她妈妈带着她从儿科转诊到我们神外科。跟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也是想打“增高针”的。只不过为了安全,打针之前对孩子也有诸多考量。
想打针长个子?先查查脑子。
三甲医院不是民间黑心小作坊。首先要确定小孩是缺乏生长激素,才会由我们后期补上。之后再做一下脑部磁共振,查查脑垂体瘤。
如果是因为脑瘤压迫,导致的小孩生长不足、个头不高,就得先解决脑瘤的问题。否则一针生长激素下去,比个子先长的会是脑子里的瘤。
走过流程,这位11岁、身高1米45的小姑娘可以打上“增高针”了。她妈妈告诉我,孩子做过检查,报告显示“部分生长激素缺乏”。如果不尽早身高干预,可能青春期后只能长到一米五左右。虽然第一年就要10万的花费,但这个家等不起了。
孩子几岁可以考虑打生长激素?
4-12岁是黄金年龄。但长高不是一锤子买卖啊,使用的过程越长,效果也可能更好。长期使用的话,激素针的安全性得比较高才行。
“婆婆生病住院,我们一开始给孩子准备的打针钱就不够用了,只能停一个。不能不管老人,也不能不管孩子。老人心里也内疚,觉得拖了我们后腿。我和她爸爸急得没办法,决定去借钱。两个都不放下!”拉着女儿手的妈妈这么跟我说。
这些家长不是不清楚生长激素的危害,但最后还是义无反顾地送孩子来打针。
不只是变胖,注射后的不良反应有甲状腺异常、高血糖、骨头滑脱...
有的孩子注射完生长激素后,变得虚胖了。时常疲劳、乏力,甲状腺功能暂时性减低了。
有的孩子注射完生长激素后,变得血糖高了,需要定期监测,防止出现糖尿病。
有的孩子注射完生长激素后,变得不适症状多了,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
手脚变大、红肿、皮疹、中耳炎都算轻的,不算受太大的罪。
对于这些还有生长潜力的小孩,这份巨款能花得出去的家庭,另外一些家庭甚至很羡慕。自己的小孩骨骺闭合了,身高定型,一方面省钱了,一方面又伤心。
我女儿13岁,一米五八。为省十万元的增高针,她说以后可以不结婚
这是一个看上去最普通的一家三口。1米72的爸爸和1米6的妈妈,带着女儿来医院。小姑娘的同学们都很高,一米7左右的女孩子一抓一大把,自己只能晚上躲在被子里哭。
父母何尝不心疼?自己家身高基因一般,希望自己小孩是发育晚的那一类,又害怕错过唯一一次改变一切的机会。
尤其是亲眼看到邻居家的女孩,身高和女儿一样。一米五八的个子却在相亲的时候被男方挑三拣四。
做妈妈的忍不了了,查了很多资料。先是带孩子测了骨龄,结果显示大于同龄人。又去做了检查,可以注射生长激素。现在的问题就是钱。最普通的生长激素,一年的花费高于父母一年收入的整整一半!
夫妻俩一个支持打针,一个因为经济压力太大,不同意打针。没少在家因为这事吵架。有一次,懂事的女儿跟爸妈说:“爸爸妈妈别吵了。我想好了,还是不打针了,只要我以后不结婚就行。我就不会被别人挑三拣四。去大城市就没人笑话我矮,我要好好赚钱,攒钱给那些得了”侏儒症“的小孩捐款。”父母一听,眼泪都止不住。
她妈妈告诉我,女儿真的很乖,喝牛奶、早睡、跑步、摸高什么都不落下。在学习上不一定是最刻苦的小姑娘,在长高上一定是。她还曾请教班上个高的同学,问问他们的日常习惯。每个人,能做的都做了。
“低人一等”的歧视链,人人都曾当过“帮凶”
曾经有一则消息登上微博热搜,说的是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女孩从陕西大英语系毕业后,因为个子原因被判定体检不达标,无缘教师资格证?!
“我的身高既然不符合要求,当年学校为什么要录取我?”已经在工作确定的情况下,却因为身高问题拿不到教师资格证的女孩这么控诉着。
原来,身高不到一米五,就不能教英语了。
也许军事院校、警校或者特殊行业可以提出相关限制。但是,长得矮就不能教英语这个规定着实让人无法理解。
国内外都有“身高歧视”,但中国没有与歧视作斗争或确保现有保护措施执行的途径
如果说中国等级制度自带歧视性,现代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也没好到哪里去。大家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看重人的“面子工程”,个子高代表一定的优势。
在经济学领域里甚至还有个概念叫做“身高溢酬”。什么意思呢?就是高个子的人比矮个子的人挣钱多呗!在西方国家,他们甚至把比率都给算出来了。身高增长4-5英寸,工资多9-15%。也有老外去算了下中国的。
2012年,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合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男性身高增加1厘米,收入平均提高4.5%。女性的话,能达到7.3%。
是啊,东西方都有这个“以貌取人”的坏毛病。但问题是,中国没有与歧视作斗争或确保现有保护措施执行的途径。
没有与身高歧视作斗争的声音,没有人真正站出来做第一个“反身高歧视”的吹号角者,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或者团队去监督现有保护措施执行,没有一股团结的力量推动社会变革。
那自然这种身高焦虑会愈演越烈咯,无数人在做“帮凶”。对身高满意的人,对自己基因很有信心,对“反身高焦虑”此事毫不关心。对身高不满意的人,就会打针、打针、打针。
没钱打针?那就借钱打针!
原来,社会上流行996、007。先是有了抗争,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跳出来,更改规则,还广大劳动者正常“双休”的休息权利。
你要是不跳出来,为“反身高焦虑”发声。新华社前段日子点名的生长激素滥用现象根本不会消失,千亿规模的龙头企业也不会凉,未来我们的孩子们只能继续打针、打针、打针。
Dr.X说
孩子的身高基本符合以下这个公式
男孩=(父身高+母身高+13)/2±5 cm
女孩=(父身高+母身高-13)/2±5 cm
在怀疑自己孩子身高是否过矮之前,可以先通过公式自测。一定要去生长发育门诊专业咨询、确认原因。我们的目标是,有矮小症等疾病需要打针的患者打得上针,被“身高焦虑”残害的患者无需打针。我们每个人,都生来平等。
第3个回答  2022-03-13
你有过“身高焦虑”吗?
越高的男孩就是“玉树临风”、“高大威猛”,不到一米七的话就会被耻笑“不像个男人”。女孩可以稍矮一点,但是太娇小玲珑了也不好找工作和对象,把基因留给下一代。
每一代的父母都有“偏方”。除了喝牛奶,还有吃不打鸣的小公鸡等。那如果告诉你,现在有个非江湖游医、民间偏方的长高绝招---“增高针”。
有的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后,一年长11厘米。你会让自己小孩去打吗?
成年人在断骨增高,小孩在打十万元一年的“增高针”
为了不想“低人一等”,成年人和小孩都在付出努力。第一个问题:打生长激素有用吗?
答案几乎是绝对的—“有“! 但是一共能长多少厘米,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那不受控制。
同样是注射生长激素,有的小孩一年长了11厘米,甚至还有18厘米的“幸运儿”。有的小孩一年长1厘米,同时长胖30斤,视觉上反而更矮了。
第二个问题来了:一共需要打多久的生长激素?花费多少?
市面上的注射生长激素分为粉剂和水剂。水剂分为长效水剂(一周一次)和短效水剂(每天一次)。一年花费大约在6-10万左右。打三年,就是半辆特斯拉的钱。
生长激素注射量跟体重是挂钩的。体重越重,用量就越大,注射价格更高。所以,越小的孩子打,不仅效果可能更明显,所需的花费也稍微少点。
长高的代价是几十万,就是家长一边咬咬牙,一边在赌博。有的人赌赢了,有的人血本无归。
“婆婆生病的住院费,小孩的生长激素钱,我们只能停一个”
这一天有一对让我印象深刻的母女,她妈妈带着她从儿科转诊到我们神外科。跟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也是想打“增高针”的。只不过为了安全,打针之前对孩子也有诸多考量。
想打针长个子?先查查脑子。
三甲医院不是民间黑心小作坊。首先要确定小孩是缺乏生长激素,才会由我们后期补上。之后再做一下脑部磁共振,查查脑垂体瘤。
如果是因为脑瘤压迫,导致的小孩生长不足、个头不高,就得先解决脑瘤的问题。否则一针生长激素下去,比个子先长的会是脑子里的瘤。
走过流程,这位11岁、身高1米45的小姑娘可以打上“增高针”了。她妈妈告诉我,孩子做过检查,报告显示“部分生长激素缺乏”。如果不尽早身高干预,可能青春期后只能长到一米五左右。虽然第一年就要10万的花费,但这个家等不起了。
孩子几岁可以考虑打生长激素?
4-12岁是黄金年龄。但长高不是一锤子买卖啊,使用的过程越长,效果也可能更好。长期使用的话,激素针的安全性得比较高才行。
“婆婆生病住院,我们一开始给孩子准备的打针钱就不够用了,只能停一个。不能不管老人,也不能不管孩子。老人心里也内疚,觉得拖了我们后腿。我和她爸爸急得没办法,决定去借钱。两个都不放下!”拉着女儿手的妈妈这么跟我说。
这些家长不是不清楚生长激素的危害,但最后还是义无反顾地送孩子来打针。
不只是变胖,注射后的不良反应有甲状腺异常、高血糖、骨头滑脱...
有的孩子注射完生长激素后,变得虚胖了。时常疲劳、乏力,甲状腺功能暂时性减低了。
有的孩子注射完生长激素后,变得血糖高了,需要定期监测,防止出现糖尿病。
有的孩子注射完生长激素后,变得不适症状多了,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
手脚变大、红肿、皮疹、中耳炎都算轻的,不算受太大的罪。
对于这些还有生长潜力的小孩,这份巨款能花得出去的家庭,另外一些家庭甚至很羡慕。自己的小孩骨骺闭合了,身高定型,一方面省钱了,一方面又伤心。
我女儿13岁,一米五八。为省十万元的增高针,她说以后可以不结婚
这是一个看上去最普通的一家三口。1米72的爸爸和1米6的妈妈,带着女儿来医院。小姑娘的同学们都很高,一米7左右的女孩子一抓一大把,自己只能晚上躲在被子里哭。
父母何尝不心疼?自己家身高基因一般,希望自己小孩是发育晚的那一类,又害怕错过唯一一次改变一切的机会。
尤其是亲眼看到邻居家的女孩,身高和女儿一样。一米五八的个子却在相亲的时候被男方挑三拣四。
做妈妈的忍不了了,查了很多资料。先是带孩子测了骨龄,结果显示大于同龄人。又去做了检查,可以注射生长激素。现在的问题就是钱。最普通的生长激素,一年的花费高于父母一年收入的整整一半!
夫妻俩一个支持打针,一个因为经济压力太大,不同意打针。没少在家因为这事吵架。有一次,懂事的女儿跟爸妈说:“爸爸妈妈别吵了。我想好了,还是不打针了,只要我以后不结婚就行。我就不会被别人挑三拣四。去大城市就没人笑话我矮,我要好好赚钱,攒钱给那些得了”侏儒症“的小孩捐款。”父母一听,眼泪都止不住。
她妈妈告诉我,女儿真的很乖,喝牛奶、早睡、跑步、摸高什么都不落下。在学习上不一定是最刻苦的小姑娘,在长高上一定是。她还曾请教班上个高的同学,问问他们的日常习惯。每个人,能做的都做了。
“低人一等”的歧视链,人人都曾当过“帮凶”
曾经有一则消息登上微博热搜,说的是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女孩从陕西大英语系毕业后,因为个子原因被判定体检不达标,无缘教师资格证?!
“我的身高既然不符合要求,当年学校为什么要录取我?”已经在工作确定的情况下,却因为身高问题拿不到教师资格证的女孩这么控诉着。
原来,身高不到一米五,就不能教英语了。
也许军事院校、警校或者特殊行业可以提出相关限制。但是,长得矮就不能教英语这个规定着实让人无法理解。
国内外都有“身高歧视”,但中国没有与歧视作斗争或确保现有保护措施执行的途径
如果说中国等级制度自带歧视性,现代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也没好到哪里去。大家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看重人的“面子工程”,个子高代表一定的优势。
在经济学领域里甚至还有个概念叫做“身高溢酬”。什么意思呢?就是高个子的人比矮个子的人挣钱多呗!在西方国家,他们甚至把比率都给算出来了。身高增长4-5英寸,工资多9-15%。也有老外去算了下中国的。
2012年,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合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男性身高增加1厘米,收入平均提高4.5%。女性的话,能达到7.3%。
是啊,东西方都有这个“以貌取人”的坏毛病。但问题是,中国没有与歧视作斗争或确保现有保护措施执行的途径。
没有与身高歧视作斗争的声音,没有人真正站出来做第一个“反身高歧视”的吹号角者,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或者团队去监督现有保护措施执行,没有一股团结的力量推动社会变革。
那自然这种身高焦虑会愈演越烈咯,无数人在做“帮凶”。对身高满意的人,对自己基因很有信心,对“反身高焦虑”此事毫不关心。对身高不满意的人,就会打针、打针、打针。
没钱打针?那就借钱打针!
原来,社会上流行996、007。先是有了抗争,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跳出来,更改规则,还广大劳动者正常“双休”的休息权利。
你要是不跳出来,为“反身高焦虑”发声。新华社前段日子点名的生长激素滥用现象根本不会消失,千亿规模的龙头企业也不会凉,未来我们的孩子们只能继续打针、打针、打针。
Dr.X说
孩子的身高基本符合以下这个公式
男孩=(父身高+母身高+13)/2±5 cm
女孩=(父身高+母身高-13)/2±5 cm
在怀疑自己孩子身高是否过矮之前,可以先通过公式自测。一定要去生长发育门诊专业咨询、确认原因。我们的目标是,有矮小症等疾病需要打针的患者打得上针,被“身高焦虑”残害的患者无需打针。我们每个人,都生来平等。
第4个回答  2021-09-22
生长激素的价格是由计量决定的,一般大概就是1千到4-5万,生长激素主要能改善孩子的身高。还需要定期复查之类的。
第5个回答  2022-03-13
具体价格因品牌、规格等不同,通常1支300U数千元不等。注射疗程1-3年不等,需要结合骨龄愈合情况、发育情况动态确定。还需要保持充足的营养、维生素D和钙摄入等,加强运动保证优质睡眠。建议专业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明确生长激素缺乏原因,正确使用生长激素,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及其他代谢情况,定期复查随访。具体可以进一步咨询。做任何医美项目之前,一定要谨慎选择医院或大型机构,确保医院及机构的资质规模,以及相应医生的执业资质。把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