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洞察】当大佬们在谈“风口”的时候,他们到底在谈什么?(3)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风口(1)识天气:如何辨别风口与判断风口的大小
风口(2)看风向:风口出现的四种常见路径
风口(3)知天时:选择市场增速的时间窗口

时势造英雄,上节主要讲“势”,市场的趋势的成因和机制。这一节讲“时”,也就是市场趋势的时间窗口,如何在恰当的时机切入恰当的市场。

前面说到,风口就是因为某种大趋势而导致目标市场快速增长的窗口期,窗口期市场因为需求与竞争的原因,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市场快速增长,时间稍纵即逝。

为了更好思考与理解窗口期,可以从两个时间点去思考:

风口期 :市场高速增长的窗口期:风口期是一个市场积蓄势能释放的过程,一旦释放完毕,市场的高速增长就会结束 ,具体可能体现为存量市场重构完毕,或者是增量市场供求平衡。此时,风口结束。

起飞期 :创业融资的窗口期。当一个大风口出现的时候,每家主流投资基金都会对这个风口进行布局;当主流投创机构布局完成之后,再来说同样的故事去融资就很难忽悠了。此时,起飞结束。

时势造英雄,我们常常说的“时势”,综合了对势能的判断(势能:市场需求的大小),对阻碍的判断(竞争对手的多少),对力量格局变化和导火索事件的判断,创业者追风口,最重要的就是对“时”的把握。把握时机也是一个试探性和市场互动的过程,以下五种素质可供参考:

1.对战略的思考 :也就是提前看过风口,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熟悉客户,熟悉需求,熟悉供求矛盾关系,对风口可能的路径进行了预判。

2.对情报的收集 :关注所有可能影响风口势能和阻碍变化的力量。哪些力量前面有说,主要是三种驱动力和阻碍因素。

典型的情报收集包括:
宏观PEST:政策研读,技术发展,经济形势(宏观和行业),社会习惯变化。
微观:客户调研,竞品发展。

3.对标志性事件的警觉 :风口的出现往往有一个标志性事件,或者导火线。

主要有三类事件值得创业者关注:
第一: 竞品事件 :竞品出现大版本迭代,或出现新竞品。竞品尝试过的各种打法,代表了竞争对手对势能和路径的认知。把市场想像成一堵大墙,竞品和我们都是头撞南墙,尝试用各种姿势和力度在这堵大墙上打出一个缺口,如果竞争对手换了打法,那必然代表他对市场有了新的想法,这个想法是什么?基于什么事实?都是值得关注的。如我们的竞争对方一直在做B2C,现在突然转B2B了,或者换业务方向或模式了。无论是对是错,都是值得思考。

第二: 获客事件 :竞品打出了一个漂亮的病毒营销事件,用户快速增长。说明竞品在南墙上撞出了一个缺口。这时候必须快速研究它是怎么做到的,要快速决策,决定是否跟进。然后快速执行,跟进甚至超过对手。

第三: 融资事件 :竞品获得投资。在所有事件中,融资事件最明显,但我们认为也最不重要的。在市场上只有客户的声音最重要,融资事件只是侧面反映了投资人这群聪明人对某个创业者的认同,并不代表客户的声音,如天使轮,但进入A轮,可以说明一点,获客方式已经跑通。A轮过后,再跟进往往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第四: 快速决策 :当标志性事件出现的时候,要快速判断,这一事件是否意味着趋势的变化,之前的判断路径需不需要调整,能不能乘势而起?是机遇,就快速调整方向,准备起飞;不是机遇,就坚决按自己原来的套路打;

第五: 闭环执行 :起飞之后 ,所有的战略依然需要在试错中调整,所以快速的闭环执行是必需的。(如何闭环以后再讲)

追风口的核心是判断时机,判断时机需要做自我修炼。那些追上风口的创业者,往往在风起之前就已经有了预感和准备,追风口的过程也有清晰的判断。能够问出“看见风口了,敢不敢追”的创业者,多半都是没想清楚的,接着试错和修炼。

为什么存在起飞期?

就创业而言,挣钱是皮,融资是毛,如果创业者能够证明自己在市场上的能力,就一定会有投资人追着你投资。当一个大风口出现的时候,每家主流投资基金都会对这个风口进行布局;当主流创投机构布局完成之后,再说讲同样的故事融资,就比较困难。此时起飞结束。简单来说,投资人的资金和注意力是有限的,风投风投,跟风而投,风口期短,起飞期也短。

有些同学会问:"虽然我融资晚,但我的产品比竞品好。为什么融不到资?",好的投资机构在投资之前,会对整个行业做全面的梳理和研究,在投资人关注风口的时候,你没在他的视野里,在投资人布局完毕之后,你才出现,首先说明你对时机的把握是落后的,其次,还是那个问题,投资人的资金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人家投过了,爱过了,你才出现,“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起飞期有多长

因行业而异,说多打脸,一般认为:
1.对于纯互联网业务:平台类创业可以初创团队已经没有起飞机会,内容类创业长期存在初创团队起飞的机会。

2.对于“互联网+”业务,并且是存量市场价值链重构或者代际差异导致的增量市场,如果有巨大的市场、迫切的刚需,起飞期会比较长。只要算算竞争对手的速度和你的速度,让投资人相信你能抢下一块市场。就可以融资成功。直观判断,在一个竞争对手融到C轮或者垄断5个以上一线城市之前,都有初创团队起飞的机会。

3.对于“互联网+”业务,处于第二条描述之外的市场,风口不那么大,通常也没大市场,不是迫切的刚需,如果本领域中出现两家以上融资到B轮的创业企业,一般来说则认为起飞期已经关闭。后续创业者必须考虑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化。

4.对于“互联网+”业务,商业模式很难确立(非刚需、低频、小众、低毛利)的领域,本领域中出现两家以上融资到A轮的企业,后续创业者如果没有差异化的商业模式,特别出色的团队或运营数据,融资难度会显著增加。

【市场洞察】当大佬们在谈“风口”的时候,他们到底在谈什么?三节分享完,大家可以看《单点突破》和结合身边案例加深理解和执行。

风口(1)识天气:如何辨别风口与判断风口的大小
风口(2)看风向:风口出现的四种常见路径
风口(3)知天时:选择市场增速的时间窗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