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描绘了那几副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2-11
作者对一种闲适生活自在的追求吧,反正就是非常的自在。
第2个回答  2020-02-11
荷塘月色,不要等了,坐着看他看见月亮照在荷塘上美好的画面,所以他就写出了这首好听的歌曲
第3个回答  2020-02-10
第一节作者交代“月亮渐渐升高了”,“墙外马路上的孩子们的欢笑听不见了”,“妻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这表明一切都是静的,而这种静,恰恰反衬了作者自己内心的“颇不宁静”。这种不宁静,正是源于现实世界对作者的冲击。他对这种冲击缺乏准备,无法面对,不能接受,因而形成了极大的困惑,所以才借着夜游荷塘来排遣自己的愁绪。
“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白天的朱自清已不复存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另一个朱自清,是一个摆脱了尘世的烦恼,专心地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的朱自清。
因此,朱自清是以两种身份、两种面目出现在文章中,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漫游荷塘过程中,幻化中的朱自清不自觉地或自觉地代替了尘世里的朱自清,这才会把一切烦恼摆脱,潜心观赏荷塘月色;才会由眼前的荷塘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梁武帝的《采莲赋》,联想起南朝民歌《西洲曲》,惦记起几千里外的江南故乡;也才会有着文章中如此独到的发现和深切的感受,从而产生苏轼游赤壁时“羽化而登仙”的感觉。可以说朱自清已经完全陶醉在月下荷塘这片小天地里了。
时值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能够有着这样的闲情逸致,固然表现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难道又能少了那种在如此环境下还能超脱的自得之意吗?这种自得之意又有几分能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情”呢?
漫游荷塘之后,陶醉于个人小天地里的朱自清又回到现实中来。“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样的结束语,一方面和第一节的末尾相呼应,反映了朱自清文章行文的严谨,结构的完整,布局的精巧,更主要的是照应开头,告诉读者,夜已深了,别人已经睡着了,连自己的爱人也睡熟了,岂不是再一次表现了“众人皆睡而吾独醒”吗?言外之意可能就是“众人皆浊而吾自清”了。
综上所述,写作《荷塘月色》时的朱自清以屈原自况,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发泄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但更主要的是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清高和圣洁的思想感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