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中性点电压上升为故障相电压。 (就解释下这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30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中性点电压并没有上升(所有三相四线的电压关系都没有变),而是电压参考点是地,而地变成了故障相(电压)电位。所以中性点电压升高是相对接地相而言的。是假像。

以地为参考点,地为零电位;

中性点接地南则中性点为零电位;中性点不接地情况下,哪个点接地哪个点就是零电位。

X相接地则X相为零电位;也就是整个系统是以X相为地(零)电位作为参考点了,所以,中性点电位被“抬”高了。

扩展资料: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系统中,当一相发生接地时:

一是未接地两相的对地电压升高到√3倍,即等于线电压,所以,这种系统中,相对地的绝缘水平应根据线电压来设计。

二是各相间的电压大小和相位仍然不变,三相系统的平衡没有遭到破坏,因此可继续运行一段时间,这是这种系统的最大优点。

但不许长期接地运行,尤其是发电机直接供电的电力系统,因为未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到线电压,一相接地运行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两相短路。所以在这种系统中,一般应装设绝缘监视或接地保护装置。当发生单相接地时能发出信号,使值班人员迅速采取措施,尽快消除故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