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宝后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8
皈依三宝时的注意事项!
皈依者应注意的事项 皈依三宝以后,我们在生活的实践上,应该正确的认识以下各点: ◎皈依三宝需要吃素吗? 皈依三宝并不一定要吃素,皈依只是宣誓自己终生信奉三宝,不改变信仰,与吃素没有关系。不皈依的人也可以吃素,皈依的人也可以不吃素。皈依不是受戒,所以没有戒条的约束,如果说有,也只有一条,即:我信仰佛教,永远不改变信心。所以皈依三宝不是吃素,也不是受戒,更不是出家。 ◎皈依三宝以后可以祭拜神明、祖先吗? 皈依三宝的人仍可以敬神、祭祖。因为皈依与拜拜不同,皈依是一生的,是一种信仰;拜拜是一时的,是表示尊敬、礼貌。我们平时看到异教徒,都可以跟他握手、点头,表示礼貌,对于我们的祖先、神明,当然也可以表示尊敬,但是尊敬不同于信仰,所以皈依后不可以再迷信神明。 ◎皈依三宝是一时的吗? 皈依三宝不是一时的崇拜,是尽形寿的信仰,是一生的。据︽瑜伽戒本︾记载 ,一日不皈依便是犯戒,所以身为一个佛教徒,每天要三皈依,一者表示不忘自己是个佛教徒,再者借此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信仰层次,并植下趣向菩提的种子。 编辑本段误区误区一 有些人认为:皈依就是到庙里办个手续,填个表,领个皈依证,以证明自己是佛门弟子。 这种知见是错误的。办个手续,填个表,领个皈依证等,这些都是表面的形式,那这种“皈依”是毫无意义的,也根本不能叫真皈依。 误区二 有些人认为:既然皈依不在于形式,那么修行佛法,根本不需要皈依。 这种知见是错误的。皈依虽不在于形式,但也有其重要含义,是行者弃旧恶而修行佛法的转折点。行者只有皈依三宝,才是佛门弟子。所以行者还是要皈依的。 误区三 有些人认为:若想皈依三宝,则必须到庙里找和尚皈依。 这种知见也是错误的。皈依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非要到庙里找和尚皈依不可。
皈依三宝后都要戒什么
皈依三宝后,在家居士有五戒,和八关斋戒,以及在家菩萨戒。【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不杀害有生命的动物;不偷盗是不盗取别人的财物;不邪淫是不作夫妇以外的淫事;不妄语是不说欺诳骗人的话;不饮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人性的酒类或毒品。

【八关斋戒】

﹝出毗婆沙论并杂阿含经﹞

关者,禁也。谓禁闭杀盗淫等八罪,使之不犯故也。论云:夫斋者,过中不食也。以八戒助成斋法,共相支持,故又名八支斋法。每月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是为六斋日。于此六日,能修行此八斋戒者,诸天相庆,即为注福禄增寿算也。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断一切众生之命也。自不杀生,亦不教人杀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也。自不偷盗,亦不教人偷盗。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于非己妻妾,不行淫欲之事也。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自不妄言,亦不可以虚妄之言而诳于他也。

[五、不饮酒],不饮酒者,谓酒是乱性之本,起过之门,故不可酣饮也。

[六、不坐高广大床],高广大床者,阿含经云:床高一尺六寸,非高也;阔四尺,非广也;长八尺,非大也。但过此量者,名高广大床,不宜坐也。

[七、不著花鬘璎珞],不著花鬘璎珞者,谓不以花为鬘,珠玑为璎珞,而作身首之饰也。

[八、不习歌舞戏乐],不歌舞戏乐者,谓自不习歌舞戏乐,及不得辄往他处观听,亦不教人歌舞戏乐也。

【菩萨戒】 (经名)大乘菩萨僧之戒律也,总名三聚净戒,别有二途,一梵网为宗之说,二瑜伽禀承之说。梵网为宗之说受戒之作法出于梵网经律藏品,其戒相为梵网经所说之十重禁四十八轻戒,是三聚戒中之摄律仪戒也。瑜伽禀承之说出于善戒经,彼经为佛初成道之说,补处之弥勒亲闻之,瑜伽论之菩萨地品也,依此说则摄律仪戒与声闻地之所说相同,与小乘比丘之二百五十戒亦同。但为菩萨利他摄诸善法饶益一切众生为菩萨戒。即三聚中之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也。故戒相所说不一定,瑜伽论持地论各有不同。        菩 萨 重 戒 戒 目 表

┌────────────┬──────────────┐

│  梵网经戒本 │  菩萨优婆塞经戒本 │

├────────────┼──────────────┤

│ 条数  戒目 │ 条数  戒目 │

│ 1  杀戒 │ 1  杀戒  │

│ 2  盗戒 │ 2  盗戒 │

│ 3  淫戒 │ 3  大妄语戒 │

│ 4  妄语戒 │ 4  邪淫戒 │

│ 5  酤酒戒 │ 5  酤酒戒 │

│ 6  说四众过戒 │ 6  说四众过戒 │

│ 7  自赞毁他戒 │ │

│ 8  故悭戒 │ │

│ 9  故嗔戒 │ │

│ 10 谤三宝戒 │ │

└────────────┸──────────────┘...>>
皈依三宝有禁忌吗?
统摄一般人不敢皈依三宝的立场,通常有五点,这五点使得社会人士产生莫大的错觉与误会,致使他们迟迟不敢皈依三宝,何等为五? 一、以为皈依三宝就是要开始吃素了。基于这因素,有许多人一听到皈依三宝,当下逃之夭夭,不见踪影,这是不敢面对皈依的因素之一。其实皈依三宝,并没有要求我们非吃素不可,真正要求我们吃素应该是受完在家菩萨戒之后,才有明文限制,但是个人发愿受完皈依,有意念想吃素,这是最好不过了。二、以为皈依三宝后就是要出家,这也是构成一般无知者不敢皈依三宝之因素。其实,佛门弟子有两大类:一则出家弟子,不可婚姻娶嫁。二则在家弟子,可行婚姻娶嫁。出家要有大善根,大智慧,大福德才能因缘成熟,并非三归之后想出家就得出家的。 三、以为皈依三宝后就不可婚嫁,这也是对皈依存著误会所致,障碍了自己无法皈依三宝的因缘。 四、以为自己业障深重,烦恼丛生,接近三宝的话,自己越觉得自己罪重无比,满身不清净之感,于是自暴自弃,自划无形围墙,使自己没有勇气踏入佛门来皈依三宝。 五、贡高我慢者与邪见者。这些人更糟糕,自认为自己的观念最上最尊,一股无形傲慢之气凌驾云端,鄙视一切,或自认自己读了一骸世间常识,就了不得了,以世间法来衡量佛法,因此,自己障碍自己之善根,甚为可惜!邪见是无法出离生死的,歪理十八条,条条有理,邪见也是皈依三宝的一大障碍。【头条】 游本昌新片《刀见笑》:用武侠表现佛教三毒理念【观点】 理净法师:地震现象是由众生共业所感【觉悟】 贫生童子供佛斋僧后财富源源不绝【素食】 对核辐射有特殊防治效果的八种果蔬【朝圣】 黄梅四祖寺——中国禅宗丛林的发端【图片】 天下苏州 共赏佛塔【书店】 绵山神佛造像上品【慈善】 浙江省宁波市佛教居士林向盈江灾区捐款6万余元【禅茶一味】 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常识】 【一日禅】 没有物质的积累 心灵自然没有挂碍【心灵物语】 种兰花不是为了生气【佛艺】 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卧佛 张掖大佛寺
什么是皈依三宝,为什么要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皈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贩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即使上香礼拜,也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就好比一个学生,如果不曾办理注册手续,永远只是个旁听生罢了。世间上的金银、真珠、玛瑙称为‘宝’,那是世间财宝:而佛、法、僧是法身慧命之宝,是出世的财宝。所以,我们学佛修行,首先应该皈依三宝。 三宝,是佛、法、僧的总称。 ‘佛’,是梵语‘佛陀’﹝buddha﹞的简称,指证悟宇宙真理﹝自觉﹞,而又能本着无尽的慈心悲愿,以真理来教化众生﹝觉他﹞的圆满觉者。 ‘法’,梵语‘达磨’﹝dharma﹞,有很多的意义,在这里是指佛陀所直说的真理教法,一般泛指三藏十二部经。众生依法修行,就能证得真理,得到究竟的解脱。 ‘僧’,是梵语‘僧伽’﹝samgha﹞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在这里是指奉行佛法,和合共住的出家僧团。其特质有二,即‘理和’与‘事和’。理和,指大家所断除的烦恼,所证得的真理,都是相同不二的:事和,指身、囗、意王业在事相上,共同遵守六项要点,不相违背,是建立僧团的基础。即; 见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这是思想的统一。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这是法制的平等。 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这是经济的均衡。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这是心意的开展。 囗和无静;在言语上,和谐无谆:这是语言的新切。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这是相处的和乐。 因此,从自利而言,僧团是修身养性,陶铸圣贤的大冶洪炉:从利他而言,僧团是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僧团的重要性由此可知。 简单的说,佛是救主,法是真理,僧是导师,三者都是令众生得度的重要因缘,缺一不可。譬如佛是良医,法是妙药,僧是看护,对于患病的人来说,唯有同时拥有三者,才能病愈。人生亦然,唯有依靠佛、法、僧三者的力量,才能离苦得乐,到达自在解脱的世界。因此,佛法僧称为三宝。 我们脱离生死轮回,解脱精神上的苦楚。因此,佛、法、僧统称为‘三宝’。 皈依的意义:皈依是‘皈’投’依’靠三宝,请求救护,而得解脱众苦的意思。世间上,小孩子需要依靠父母,生命才得安全:老人需要依靠柺杖,走路才能安稳:航海的人需要依靠指南针,船只才能平安返航:黑夜中需要依靠明灯,行人才能看清方向。三宝就像我们的父母,当一个小孩被人欺侮时,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是只要他叫一声‘妈妈’,别人就不敢随便欺负,因为他有母亲。同样的,世间上邪魔外道、坏人坏事很多,有了三宝做为依靠,生命就有了安全的依枯。 三宝又像我们的指南针,可以引导我们在茫茫的人海中航向平安的避风港。每个人一到晚上都知道要回家,皈依三宝、常念三宝的功德,可以让我们仰仗三宝功德的加被,借此宝筏,出生死流,勇渡苦海,回归真贾的自我,回到自己真正的本来之家。所以贩依三宝可以让我们现世找到安身立命之处,让我们未来有家可归!
过两天要皈依了应该注意什么
下面贴一篇皈依的意义给你参照:

皈依的意义

皈依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也含有救济、救护之义。三皈依是指归投三宝、依靠佛、法、僧三宝,藉著三宝功德威力的加持、摄护,能止息无边的生死苦轮,以及能远离一切怖畏,而得呵护、解脱一切忧悲苦恼。

世间的人,依靠金银财「宝」,就能获得物质生活;若能依靠佛法僧「宝」,就能得到精神升华的安稳。

《成佛之道》一书说:「众生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在一生又一世的时间推移过程中,流转升沉于苦海中,亟需依靠三宝的舟航,才能到达彼岸。但众生愚痴,不知皈依,有的知道求皈依,却误信邪师外道,甚或迷恋世间的财宝、权位、眷属、生命……等,殊不知财产为五家所共有,逢到大水、大火,遇到盗贼、恶王,或生了不肖儿女,财富随即就转眼成空,而崇高的权位也将落空。如《顶生王经》记载:顶生转轮王统一四大洲,上升忉利天,与帝释共同治理天宫,终不免坠落人间,忧愁而死。亲爱的眷属,一旦无常来时,也要分离;再者,有生必有死,故生命不足恃,而国家、社会,也总在治乱之中,流转不已。因此,这一切均不是究竟的皈依处,故有『皈依处处求,三宝最吉祥』之谓。」

《阿毘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载道:「众人怖所逼,多皈依诸山、园苑及丛林、孤树制多等。此皈依非胜,此皈依非尊,不因此皈依,能解脱众苦。诸有归依佛,及归依法僧,于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盘。此归依最胜,此归依最尊,必因此皈依,能解脱众苦。」

此之皈依,即由深切之信心,深信佛、法、僧三宝确为真正的皈依处,能因之而得种种功德;既知三宝有此等功德,乃立愿做一名佛弟子,信受奉行,恳求三宝的威德加持摄受,将一己的身心归属于三宝,从此不再信奉天魔外道。

《大乘义章》卷十说:「归投依伏,故曰归依。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王,如怯依勇。」

一般而言,皈依是信仰。希愿领受外在的助力,从他力而得到救助,这是他力的宗教,佛教皈依固然有此意义,而除此之外,更有不共外教的地方,因为皈依的最深意义、最终目的,乃是皈向自己的自心、自性。即如佛陀在涅盘会上教诫弟子的「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的皈依真义。这明示了弟子应依仗自力,依正法修学,依自己的佛性,自己能成佛故。因此自己身心之当体,即为正法涅盘。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这才是皈依的真正意义。

皈依三宝者,如得灵丹妙药,能够医治贪瞋痴的心病;如灯烛星月,能够指引我们的迷途;如苦海舟航,能够脱离生死的苦海;如贫人得宝,能够庄严我们的身心。

《俱舍论》卷十四说:「皈依三宝能究竟解脱众苦。」

《大乘义章》卷十也举出三点皈依三宝的旨趣:

1、为远离生死之恶、不善。

2、为求出世涅盘。

3、为利益众生。

《优婆塞戒经》说:「为破诸苦,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皈依三宝。」

《般若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得名,无为即无漏之别因也。由此三宝常住在世,不为世法之所欺慢,因此称为宝,如世间的珍宝为众生所重。今此三宝为诸群生,三乘七众所归仰。」

《善生经》说:「若人受三自归,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全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皈依三宝者,其福过彼,不可胜计。」

《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说:「假使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诸佛如来,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彼等诸佛世尊至真等正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万岁中,常以一切娱乐之具,衣服饮食床卧汤药,种种奉施,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香华伎乐缯盖幢幡香烛油灯,种种所须,悉皆供养,实得无量无边不可算不可数福德之聚。佛言:阿难!犹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
皈依三宝之后应该怎么做
今天我们受了皈依,从此将三宝作为依止的对境,从偏道邪道步入正道,是真正值得欢喜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道皈依的戒律。

在我们现前这个世界中出世的佛是释迦牟尼佛;我们现在的教法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现在皈依了释尊并出家的僧众也是我们皈依的对境。

皈依佛以后,不能皈依外道。比如说,佛陀的教法是不能杀生,但在有些外道教法中,杀生是可以得解脱的。仅从这方面看,佛陀的教法和外道的教法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皈依佛门以后,不能再皈依外道。

皈依法以后,不能伤害别人。佛陀讲的法都是帮助别人的方法,所以我们皈依后若伤害别人,就破了皈依戒律。因此皈依法以后,不能再去做杀生这样的事。

皈依僧以后,与所有的道友都要和睦相处。

另外,我们平时应该穿一些带红、黄颜色的衣服,不要穿全白全黑的衣服,或者至少你们的衣服上有一点红色、黄色的线也可以。如果实在不方便的话,自己的饰物上有一点红黄颜色也可以。这样,佛陀会保佑你们。

今天给你们授了皈依戒,你们要明白自己皈依的目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这些,很难说是否得到了皈依戒。那么我们皈依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要获得佛的果位。获得佛果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帮助众生,因为像现在这样还是凡夫人的时候,是帮不到众生的。所以皈依也好,修法也好,都是为了帮助众生。

你们皈依以后要多看佛法方面的书籍。比如,多看佛教的历史,了解释迦牟尼佛的法脉传承,重要的是要多看以前祖师大德们的传记,多了解以前的传承上师们和现在的具德上师们是怎么修法的?了解我们的传承祖师们他们修法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他们刚开始修法的时候是怎么修的?中间修了多少年?修法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修法圆满以后是什么样的?圆满后和修法前有什么差别?这些都要知道。

另外,平时你们要多念诵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们皈依后每天要念108遍三皈依,即便没有时间,也要念7遍。念诵的过程中要观想释迦牟尼佛在自己的前上方,要好好祈祷释尊。有时间也要多念念阿弥陀佛名号、观音心咒等等。

等你们对佛法的了解更加深入,对佛法的信心更加坚定之后,就可以修习更深一些的法了。
女性皈依后要注意什么
皈依后的注意事项:

在皈依三宝后,有些事是我们应作的,有些事是我们不应作的,这些称为‘皈依学处’。皈依学处分为三宝共同的学处及不共的学处。共同学处是皈依三宝后该守的行持;不共的学处是指因为皈依了三宝中的某一宝而该作或该戒的事行。 在不共学处中,分为该戒除避免的事行及该奉持的事行两种。该避免的事行称为‘遮止学处’ ;该奉持的事行称为‘成办学处’。

遮止学处有三条:

(1)因为皈依了佛,我们不宜再依止世间各种天神、土地公及龙族等等。这些生命形式,不过是与我们一样的凡夫而已,并未超脱生死,所以绝无能力利益我们的未来生,亦不堪作我们的依止对像。这些凡夫众生,的确有少许能力,但却并无像佛陀般的德行及悲心。在我们供养这类众生时,他们或许会把少许世俗上的好处给我们;但一旦忘了供养,他们可能像人类一样小器,马上便会反脸、施害我们。作为佛教徒,我们亦不宜与父母及家人不协调。如果你的家族一向有祭天、祭地等传统,我们亦可以参与供养。在供养时,我们应以同辈友人的心态作供,奉上水果及茶等,请他们给予世间顺缘或起码不要加害,但我们不可以由心依止,否则便积下了因缘于未来生为他们的下属,而且亦违犯了皈依佛的遮止学处。

(2)既皈依了正法,我们便要依止佛陀的教法行持,不应作与佛法相违的事。在正法中,最中心的基础便是不可伤害其他性命,包括昆虫等。所以,我们至少要做到不杀生。在人生中,我们当然不免会在无意中踩死昆虫等。在我们小心爱护生命之余,若无意地踩死了昆虫等,并不算违犯了皈依法宝的遮止学处。但如果我们有心地杀生,便马上违犯了这学处了。譬如说我们去餐厅时,亲手指著一尾鱼,叫餐厅为我们杀死及烹调,吃时觉得十分满意,这便是圆满的杀业了。自己不杀而叫人代杀,果报比自己亲手杀更重。有人喜欢去海鲜餐馆用膳,所以尤其要小心,决不可直接参与杀生。不吃素的人,只可食用已死及非为自己杀的肉。有些地方的文化中,不单把动物杀死,更要以残忍的方法杀害,例如慢慢放血、活活地把它们晒干或活蒸等。由于这种杀法令众生受的痛苦更大,此杀生的业力及果报亦更大。如果我们不单自己戒杀,而且更教人戒杀,对自己、该人及其它众生都有甚大利益,而且更会令自己长寿。

(3)既皈依了僧宝,我们便要避免与恶友来往。什么是恶友呢?是那些教导及引诱我们伤害众生、不依因果的人。在初皈依时,由于我们自己对三宝的依止未够坚定,很易受人唆摆,所以必须小心保护自己的依止心。一旦有了真正的依止心后,我们就不怕别人的不良影响了,甚至以后还要以悲心去引导他们向善。‘有真正的依止心’的定义是什么呢?在古印度有一座很大的那兰陀佛教大学(梵名Nalanda,位于印度中部现今称为Bihar省份的地方),学校内有很多学僧。有一次, *** 教军队攻占了该地,包围了大学,军人守在门外命学僧一个一个挨着排队走出来。在门口,学僧被给予选择权,要命的便要发誓放弃对三宝的依止,要坚持三宝弟子身份的便马上处死。在这情况下,如果你宁舍命亦不舍依止,这便是‘有真正的依止心’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但不可真的放弃依止,甚至在开玩笑中说说亦是不恰当的。

以上为三条遮止学处。

成办学处也有三条:

(1)既依止了佛陀,便应对任何佛的形相视为真正的佛,不论其为金的、银的、泥的或纸上印的。我们不应把佛像当货物般售卖或典当,亦不可视之为世间财宝般而把金的放在坛中央,把泥的藏在一旁。既然这些都视为真佛,便不分金的或泥的了。此外,我们不可不礼貌地以手指佛像或佛画等,亦不可把佛像或佛画等放地上。在评论佛像或佛画时,我们应小心自己的用词,只可说:‘我......>>
皈依三宝要什么仪式?皈依后会怎样?
皈依者应注意的事项   皈依三宝以后,我们在生活的实践上,应该正确的认识以下各点:   (1)皈依三宝需要吃素吗?   皈依三宝并不一定要吃素,皈依只是宣誓自己终生信奉三宝,不改变信仰,与吃素没有关系。不皈依的人也可以吃素,皈依的人也可以不吃素。皈依不是受戒,所以没有戒条的约束,如果说有,也只有一条,即:我信仰佛教,永远不改变信心。所以皈依三宝不是吃素,也不是受戒,更不是出家。   (2)皈依三宝以后可以祭拜神明、祖先吗?   皈依三宝的人仍可以敬神、祭祖。因为皈依与祭拜不同,皈依是一生的,是一种信仰;祭拜是一时的,是表示尊敬、礼貌。我们平时看到异教徒,都可以跟他握手、点头,表示礼貌,对于我们的祖先、神明,当然也可以表示尊敬,但是尊敬不同于信仰,所以皈依后不可以再迷信神明。   (3)皈依三宝是一时的吗?   皈依三宝不是一时的崇拜,是尽形寿的信仰,是一生的。据《瑜伽戒本》记载,一日不皈依便是犯戒,所以身为一个佛教徒,每天要三皈依,一者表示不忘自己是个佛教徒,再者借此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信仰层次,并植下趣向菩提的种子。   (4)皈依三宝是拜师父吗?   皈依不是拜师父,是皈依三宝,所以皈依三宝以后应该礼佛、闻法、敬僧。常见一些学佛的人,虽然自称三宝弟子,实际上只有一皈。例如:只知礼佛,而不闻法敬僧;或只知闻法,而不礼佛敬僧;或只知敬僧,而不礼佛闻法。甚至,仅仅尊敬供养为其主持皈依的那一位师父;或者把佛陀当神明看待,只是一味的祈求财货福禄,这些都不是正信的佛弟子。正信的佛弟子应该对于佛、法、僧三者都予以礼敬,而且应当时常前往道场,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法,视一切僧均为我师,这才是正信的三宝弟子。   此外,皈依三宝的人,一定要有正知正见,要深信因果,要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此才能获得佛法的受用,才能得到信仰的利益。
去寺庙皈依需要什么条件?得准备什么东西,要多少钱
带身份证,一寸照片两张。皈依时是要先拜个出家人为师求授三皈,所以要拿些供养(四事供养或钱财皆可,随已力,不拘多少)!此即表诚心,又是为自己培福!至于皈依证的工本费等,则听寺院之规矩,通常是收于10或20元不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