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长进,终须事上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01:事上磨练,动静皆定。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人只有在磨练中才能成才,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熟,这就是在事上磨练的含义,也就是要培养活智慧,而不做死学问。

王阳明的“心学”常常被误以为是专在心里空想,实际上王阳明一再告诫弟子,别悬空虚想,要在事上磨练。

事上磨练,通俗地说,就是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动静皆定。

以此沉着冷静,正确应对,最后就进入“不动心”境界。

02:事上磨练,强大内心。

民间有句俗语这样说,“不受烟火不成神,不受折磨不成人”,不经事,不经磨练成不了有担当的人。

王阳明说:“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着力处,亦便是用力处。”

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人是否洗心革面,在平常状态下看不出,只有当利害关头,经历了重大变故,遭到了委屈和侮辱的时候,平时容易发怒的人能不发怒,胆小怕事的人能无所畏惧,才可以说磨练到了一定境界,这些紧要关头也是修心要猛下工夫的时候。

在人生遭遇骤变打击之时,能做到方寸不乱,需要的是大智慧。

在重大的挫折和打击面前,保持住一颗平常心,并能够把命运的迎头痛击当作磨练心性、超越自我的大好机会,才能动心忍性,意志坚强,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断提高。

03:事上磨练,重在实践。

王阳明早年推崇“静处体悟”,就是让人静坐,抛开一切思虑杂念,体认本心。

后来认识到一味强调静坐澄心,会产生各种弊病,容易使人“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甚至使人变成“沉空守寂”的“痴呆汉”,因此,他又强调“事上磨炼”,尤其重视实践。

王阳明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满口都是圣贤话语,却不去实践,这不是真正的“知”,同样熟读经典,不通实务,百无一用的书生,就算品德高尚,也不是真正的“知”。

王阳明一介文人,不是战将出身,却能用兵如神,屡建奇功。

其中一个原因是王阳明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读书人”,早年骑马射箭游塞外,二十六岁时苦读兵法,用果核排列成阵形进行演练,皆体现出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的观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