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三种商品销售额变动情况及原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1-05
在目前的经济学中,主流学说对价格波动的解释是供需理论。供需理论讲的是如果商品的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供小于求价格就会上涨,代表人物马歇尔等人,这一点大家都很容易明白,也很容易理解;

其次是价值决定理论,也就是劳动价值论,商品价格(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代价(如生产成本、劳动、社会必要劳动等),当生产该商品的成本提高了,该商品的价格(价值)就会上涨,当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下降了,该商品的价格(价值)就会下跌,代表人物马格努斯、马克思等人,该理论也很容易理解;

再者就是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讲的是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当边际效用增加时,商品的边际效用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当商品的边际效用减少,商品的价格就会下跌,这个稍微复杂,但学过微观的还是没问题的;

当然,还有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学派,比如斯拉法价格学派。斯拉法认为,商品价格是由生产投入-产出关系和劳资分配关系决定的。

以上理论都是正确的,且都能够在我们的商品交易中运用(尤其是前三个理论)。

所以我们在分析商品的时候,往往一开始都是从供需的角度去切入,如果中长期供大于求,定义为商品价格下跌周期;如果中长期供小于求,定义为商品价格上涨周期。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我们会考虑商品的生产成本;如果商品高价格伤害了下游产业,产业内有价无市,导致下游企业生产一件亏损一件,我们往往会把这个价格区间定义为价格顶部;但是如果商品价格过低导致了上游企业主动削减产能甚至陷入亏损,那我们也会把这个价格区间定义为价格底部。

所以关于价格波动的原因,我是这样看待的:

商品价格的运动规律存在着两个作用力:价格动能、价格势能。

价格动能主导价格的运动的轨迹,是商品价格运行的驱动;价格势能主导价格的运动的顶底,是商品价格的估值。

价格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当一个商品价格太低或者太高,往往是势能主导(也就是估值主导)。只要估值一出现问题(太低或者太高),势能的作用就凸显,让价格发生变化。

当一个商品在上涨或者下跌的过程中,往往就变成了动能主导,价格的动能本质是价格寻找驱动。在上涨或者下跌的过程中,价格驱动往往就是供需、库存、开工、利润率等。只要这类要素中某一个主导了这个商品,价格就会能够围绕这个驱动一直运行下去。

直到价格动能的故事无法继续下去了,也就是商品要么是绝对的高位要么是绝对的低位,那么商品的价格势能就起来了。首先是震荡、横盘,然后势能转化为动能,要么一飞冲天,要么瀑布倾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