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辩论:五四时期中国史坛的学术论辩目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6

绪论


在20世纪初的学术舞台上,中国史坛爆发了一系列激烈的论辩,以“整理国故”运动为核心,探讨了国学的边界、历史研究的方法以及古史学说的争议。这些论辩不仅展示了学者们的学术见解,也影响了当时的学术风气。



第一章

一、关于“国故”的争论与胡适的倡导


(一)“国故”一词的含义曾在学界引发广泛的讨论,其中胡适主张对其进行系统整理,以回应批评和挑战。


(二)胡适提出整理国故的主张,旨在倡导以科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紧密相关。



二、国学必读书目之争

(一)胡适与梁启超在推荐最低限度的国学读物上存在分歧,这引发了一场关于基础教育的深入讨论。


(二)《京报副刊》上关于青年必读书目的讨论,进一步激发了对国学教育的思考。



三、对“整理国故”的评价与反思

(一)对“国故”的理解和应用被重新审视,它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成为讨论焦点。


(二)科学方法在“整理国故”中的运用及其局限性,引发了深刻的学术反思。



第二章 古史论战及其评价


(一)古史论战起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顾颉刚的疑古学说在此时崭露头角。


(二)论战中,刘掞藜和胡堇人对“层累”说的质疑与顾颉刚的回应交织,引发学术界的深入探讨。



...(后续章节内容省略)...



后记

这些论辩和争论持续影响了中国史学的发展,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古史辨派”的评价与反思仍在不断进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