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中国历史上某一朝代的城市规划 1000字 谢谢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4-29
隋唐长安——前期都城的伟大杰作
汉末封建割据势力的混战结束,取得了西晋短期的统一后,又经历时二百多年的南北朝分裂局面,中国历史上才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隋、唐时代(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7年)­——这是封建经济向上发展、国家得到统一的重要时期。此时国家的强盛、文化的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在当时世界上也是仅有的。它的首都长安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的中心。以唐长安为中心的驿道不仅沟通全国,而且也是东西方交通的枢纽,它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在东方的起点站。因此长安又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繁盛,宾客辐臻的都市,就是在这种政治经济的基础上,当时的城市建设欣欣向荣,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堪称为我国封建前期都城的伟大杰作。
(一)城市的选址
隋代建立起来的大兴城奠定了唐长安的形制和规模,公元582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开始在关中平原建造大兴城。当时考虑到汉长安旧城址的水质不好,供水又有困难,特别是用地面积也不能适应重新统一了的帝国新都的需要,故在汉长安以南选择新址另行建造。支持建设工作的是在中国建筑史上卓有贡献的规划家和建筑师——宇文恺等。为了规划新城,他们先后到洛阳、邺城去考察,吸取其优点,并结合新址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以创造性地规划设计。这种先调查研究,后进行规划的工作方法在中国的城市建设史上是一个良好的传统。
新址在利用自然条件方面,有如下的特点:
首先在城市的选址和布局上,充分掌握和利用了自然环境的特色。城市北枕“龙首原”(这是一个稍高的台地);南对终南山的子午谷,左右各有一条水流(灞水和沣水),在此总布局下确定城市的中轴线([注]:“前直子午谷,后枕龙首山,左临灞岸,右抵沣水”)。
在建筑群的选址上也力求发挥了有利的自然地形条件。长安地区有六条岗埠,当时被称为“六坡”,城区重要的建筑物为宫室、官署、寺观、官员住宅等,尽可能地争取建造在这些制高点上,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安全,争取高爽的自然环境,以及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丰富城市的立体轮廓。
(二)规划布局
唐长安的规划布局很有特色:
1.布局严整、规模宏大
隋唐长安是平地新建的城市,其平面为整齐的长方形,东西9721米,南北为8651米,面积达84平方公里,比明清北京城还要大22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西安城明代所建的十倍。
长安城垣方正平直,加强了规模布局的严整性。长安共有十七个城门,东南西三面各有三个城门,一般城门有三个门洞,在中轴线上的明德门有五个门洞,各城门上有城楼。从近年唐墓发现的壁画上所描绘的楼城形制,可以想象其雄伟的外观。
2.宫城为主、分区明确
宫城居于城北中心位置,使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东西宽2820米,南北宽1492米)它的南部为皇城,是封建政府机关所在地。宫城和皇城之间,有一块宽441米的扁方形广场。它是我国早期规模最大的宫廷广场。在皇城南面正中,有贯穿南北的朱雀门大街,构成了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
公元634年开始,在北面“龙首原”上修建了最初作为避暑用的大明宫。在此高地上,远可眺望终南山,近看城市坊巷就如同在宫殿栏杆的下面(“如在槛内”),其前方对着高耸独立的大雁塔。含元殿建筑群是大明宫的正殿,东西两端有逥廊和殿阁相连,选形浑厚,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气势雄伟的建筑风格。
3.街道系统级别分明
长安城是由14条南北大街和11条东西大街等组成,形成了整齐的方格形街网系统,加强了城市平面布局的严整性。其中正对南面的三条南北大道和横贯东西城门的三条东西大道;称为“六街”,是长安城的主要干道,并与市际交通孔道相联系。
街道级别分明:第一级为主要大街宽100—155米;第二级为一般的坊里街道,宽39—68米;第三级别为顺城街,宽20—25米。其中以中轴线上的朱雀门大街为最宽有155米。街旁有水沟,两旁植有行道树(如槐树、榆树等),当时重要的交通手段是乘马,妇女亦能骑乘,从“虢国夫人游春图”可以得到证明。街道宽阔乃便于骑兵驰骋,又利于贵族官员庞大的仪仗队伍巡街。因此这种街道网系统是适应当时城市生活”需要的产物。
4.坊里完整、相对独立,它是城市居住的基本单位。
由于街道划分整齐,坊里布置匀称。长安城共110个街坊,面积大小不一,最小街坊面积27.9公顷(南北500—590米、东西558—700米);次小街坊面积50多公顷(南北500—590米,东西1020—1125米),最大街坊在皇城两侧面积有90多公顷。(南北长660—830米,东西宽1020—1125米)。街坊四周筑有夯土垟。街坊内的道路有两种:一种仅有一条横街,另一种为十字街。十字街型街坊内又划分为16个小区,市民百姓多在坊内居住,只有达官权贵和大的寺庙才有从坊垟上临城市大道开门的特权。坊内管理严密,坊门定时启闭。唐长安盛时人口有可能近一百万人,坊里,实际上是可容纳上万人的相对独立的小城市——城中之城。敦煌壁画上的“华严城”或许是这种坊里的反映。
[注] 敦煌……..
5.东西市市场集中、位置适当。
长安不仅有发达的国内商业贸易,并且与国际上亦多商业往来。东西两市为全城经济活动中心,各占一坊地。市坊四周合理地略向后退一些距离。市为“四街八门”,市街将市场均匀地分为九块,管理市场的机构位于正中。店铺在其四周,两市各有220个行业,不仅经营民间交易,皇宫所需也仰给于此。围绕看两市,尚有不少商贩及种类繁多的官府与民间的手工业,此外城内尚有茶肆、酒馆、旅馆等。少数民族以及亚洲各国尤以波斯人、大食人等亦来此贸易。但城市的工商业与广大农村的需要是脱节的。由于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昌盛,逐步打破了工商业集中在两市的规定。城市四周重要交通线及城门附近逐渐出现了工商行业,到了中后唐更出现了夜市,突破了工商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6.寺观林立、园林昌盛
由于政府提倡宗教,麻痹人民,长安城内寺观林立,据记载达150多种寺观,实际上或多于此数,其中大雁塔,小雁塔至今仍然存在。寺观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共活动的地方,如“慈恩寺”内有戏场。大雁塔当时就是登高望远的名胜所在。
这些宗教建筑在当时都穷极华丽,其建筑风格对全国及日本等都有影响,宗教的传播同时伴随着频繁的文化往来,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内容。
唐长安大小园林甚多,在皇家园林中有规模极为广阔的禁苑,它除供游乐处外,尚有拱卫宫城,兼有生产的作用。有与宫殿相结合的园林为大明宫后的太液池与兴庆宫的龙池等。此外尚有寺庙园林、衙署园林和达官贵人住宅内的宅园。
隋唐长安水渠的建设,主要用以解决城市生活用水,局部可利船以运输物资,此外它可以供统治者游乐的园囿用水。有名的曲江池就是经开凿了黄渠成了唐长安最大的名胜风景区。唐代中叶,曲江游宴盛极一时,因芙蓉花多,故又名“芙蓉园”。此外,郊区有皇家专用的风景区为骊山温泉和私家园林是杜曲、韦曲,王维的“辋川别业”等。私家园林多以自然风景为主,设计风格淡雅。唐代的园林也是处于一个发展时期,长安及东都洛阳的园林发展其影响甚为深远。
(三)小结
1.长安城是在隋代建成的,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统一、大变革的时期。这统一与变革在长安城的建设中一定程度地也得到体现。从调查研究、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到制定规划总图后城垟、开道路、营宫室、逐渐修坊里等,都是经过一番周密的规划,并有慎密的建设程序、施工组织和相当水平的施工技术,建筑、道路、水源、河网、园林等建设相互配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建设速度也很快,以公元583年 6月开始下诏建都,拆除长安旧城宫殿移至新都建设,第二年6月就迁入新都,前后不过十个月。(这主要指城市主体工程)
2.就规划布局说来,隋唐长安比汉长安等城市在不少方面有所发展,并有其特点。
分区进一步更趋明确,皇宫禁苑等在城北,居民街坊相对集中于城中,城南道路系统、坊里布局匀称整齐兼有集中的“市坊”。唐代坊里及市场形制至与此发展至高峰。也是最后的典型了。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在改变着城市生活,城市形态也孕育着新的变化;此外,皇家、私家园林、城内城外风景地区建设均有所发展。所有这些规划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当然首先服从统治者的利益和为何有效地控制人民,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就规划布局技术和艺术说来却更趋成熟更具技巧了。
这些规划和建设上的成就并非突如其来的,它是一千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经验的积累和互相借鉴的结果,特别是吸取了东汉洛阳、曹魏邺城、北魏洛阳等建设经验所取得的新的成就,所有这些成就,应该被看作是一个伟大民族的科学文化取得粲烂发展的重要标志。
3.隋唐长安城的规划体系影响甚大,对国内影响着当时及后期的一些城市建设,例如我国封建时代的一些州县和十字形平面规划体系,就是受唐长安(洛阳)坊里布局的影响,对国外还影响了当时日本和朝鲜的城市形态。公元7世纪日本平城京(今奈良)和平安京两座都城就是受唐长安及洛阳的规划制度的直接影响。而唐代建筑园林手法也同时传入日本,得到进一步发展。
隋长安存在时期,正值欧洲处于分裂时期,经济衰退,城市衰微,除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外,没有别的城市能与此相提并论的。
4.人口集中约百万左右的唐长安,其粮食供给等更非关中渭水盆地所能负担得了的,不能不大量仰给于漕运。隋唐两代之所以必须在漕比较便利的洛阳设立东都,并且唐代以后,从此不得不放弃在长安作为国都,全国政治中心东移,如宋代则在南北运河和黄河交汇地区的汴梁建都,经济和运输是重要的原因。这一结局是隋代杰出的规划者始终未料及的。从唐长安城的实际发展情况也可以看出城市过于空阔,唐长安经过近三百年的经营,城南一带始终荒凉缺少居民。看来尽管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一些思想家已朴素地指出了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关系,但人们对城市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等种种客观规律的认识是很有限的。
第2个回答  2014-04-16
不谢~~~不谢~~~不谢~~~不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