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都有哪些大名鼎鼎的“狠话”?

如题所述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凶狠的话语常常能起到中伤对手,为自己鼓劲的作用。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的“狠话”,它们或是因为说话者鼎鼎大名,或是因为自身给后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流传千年。那么,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狠话呢?

中学课本上有一篇名叫《唐雎不辱使命》的古文,它是说,秦王想要用五百里土地强行置换安陵君的封地,安陵君不想让出世代守护的土地,又害怕秦王生气,便派唐雎出使秦国。

来到秦国,唐雎表明了己方的立场,告诉秦王:“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声名安陵君的封地是从先王那里得来的,哪怕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换,何况仅仅五百里。这时秦王非常不满,便问唐雎可曾听说过天子之怒,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扬言如果自己发怒,那么就会有百万人因此而死,他们死去流的血会蔓延千里;唐雎不甘示弱,便问秦王可曾听说过布衣之怒,秦王很不屑地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他觉得平民的发怒,不过是丢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这样没有意义的发怒。

唐雎辩驳说:“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并威胁秦王说:“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如果是“士”发怒,只不过是死掉两个人,血只能流五步的范围,但可以让天下为之哀悼穿素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挺剑而起。这样的狠话和动作自然也吓到了秦王,于是他立刻向唐雎道歉,并打消了取得安陵君土地的念头。

和唐雎类似的,还有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曹沫。彼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齐国征讨鲁国,夺走大片土地,鲁国为了向齐国求和示好,继续让出城池,齐桓公于是邀鲁庄公在柯地会盟,缔结友好条约。然而,就在两位国君正于坛上准备缔约时,曹沫突然用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说:“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他说,齐国欺人太甚,仗着国力强盛就侵略鲁国,现在,鲁国的城墙倒下,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意即,齐国已经把势力扩张到了鲁国的城外。现在你好好想想该怎么办。他的这句“君其图之”很像是今天“你自己看着办”的意思,配合上抵在喉咙的匕首,齐桓公只得答应归还占领的鲁国土地。

除此之外,历史上著名的狠话还有诸如秦末农民起义时陈胜吴广登高大喊的:“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句狠话开启了后来两千多年,凡是底层人民不满意统治便会发动起义的“传统”。此外,诸如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上书中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曹操逃亡期间误杀吕伯奢一家时说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等等,都是流传甚广,以致家喻户晓的狠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