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最重视科技的时期是什么时期 ?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6-12-28
大概是洋务运动到民国的一段时期.是中国人开始觉醒的时刻.高层和大众发现差距并追赶先进国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2-26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但当西方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近代科技开始生机勃勃迅速发展之际,它却反而进展迟缓,越来越落后到西方的后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点。
一 、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
重用实际应用曾经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但是,过于讲究实际而轻视理论的探讨,则使科技在经历一定的发展之后很难越入新的水平。
中国古代除了医学建立的博大的理论体系而且至今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之外,其它各个领域均缺乏科学理论。中国天文学有着丰富的天象观察、精密的天体测量、频频改进的历法,终因陷入应用政治学的轨道而未能进入哲理推论与科学抽象的殿堂。至于各个技术领域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更往往“言其所当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详其法而不著其理”,这样,大大影响了技术的进步。
中国传统科学擅长综合,处处从总体、从联系、从动态去研究,但是这样就忽略了对单独事物的独立研究和深入研究,不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浑然一体。而且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
二 、传统观念的束缚
中国封建中后期大盘传统观念上往往不敢创新,不勇于发现。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中。就看看我国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四者除了印刷术是毕生的创新发明外,其余三者都是中国人民意外发现的:火药是古代道士在炼丹的时候意外发现的,造纸术是劳动人民在漂洗蚕丝的时候意外发现的,罗盘则是矿工在挖矿的时候发现的。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中,推崇政治、鄙薄技术,成为国家的时尚,很多科学著作往往无人问津,以至绝版。由此可见,崇政新技这种传统观念形态已经成了阻碍科技进步的巨大社会力量。
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又有重“道”轻“器”的传统。重视宏观规律的探讨,重视事物总体的特质,重视事物与环境关系的探讨,而轻视一事一物的具体行质的研究。因此中国古代贤哲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新颖见解,结果总是一致的导向对人心的启迪,落脚到告诉人们某种社会人生的哲理。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科技发展的限制和束缚也是不言而喻的。以儒家伦理教系来限制科学发展的事例屡见不鲜,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伤毁”观念的束缚下,人体解剖学在中国很难发展就是一个例子。
三 、封建制度的扼制
中国古代若干消极的观念成了传统并成为了束缚科技发展的巨大力量可以说完全是封建统治者的错误导向的结果。除此之外,封建制度还有一些直接扼制科技发展的方面,不容忽视。
首先,是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下,中国历代统治者无不以垄断全国土地、资源、生产,用科举制操纵天下的荣辱沉浮来统治全国。知识分子舍入仕即无进身的阶级、科学技术非直接服务于朝廷即无应有的地位。科学事业和科技人员依附于封建专制制度,缺乏独立的社会地位,始终未能形成独立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根本原因
同时,科技人员在政府机构中不及所占比例极小,而且待遇十分卑微。以唐为例,一些科技人员最高不过正五品,一般都是七品。知识分子普遍以从事科学工作为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怎能期望科技有大幅度进步!!!
四、统治者的干涉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还经常直接限制科学的发展。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是世世代代老死不出乡里的个体小农经济和近百年沿袭不变的伦理道德传统。而科学技术则意味着自由独立思想的充分发展和劳动工具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因此,封建统治者的一切非官方科学技术有天生的恐惧心理是必然的。特别是被认为密切关系封建王朝气运兴衰的天文之学,更被历朝统治者严格控制,厉禁民间私习。唐朝规定私家不得有天文图书,否则处以重刑。明朝也有相同的规定。这种保守、封闭、专制的学习氛围,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疑有着极大的扼制作用。
五 、闭关锁国的阻碍
我国封建中后期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实行国内贸易,这样国内经济发展就很慢。
国内贸易不能使国家致富,因为在国内贸易中,一个人所得,只是另一个人所失,财富仅在国内转换,买来卖去,国家财富还是那么多,所以对外贸易是增加国家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为了使国家富起来,我们必须遵守这一点:出口的商品一定要比进口的多。
一个国家如果不把现金投入对外贸易,即使它拥有许多金银货币,并禁止输出,也不免要穷下来。例如,号称“黄金之窟”的西班牙拥有西印度群岛的金银矿,禁止金银输出。但是,由于本土贫瘠,生产力落后,不能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外货,加上好战的毛病,因此,它的金钱有时被对方劫走,更多的是供给驻在遥远他国的军队,结果把金钱消耗干净,因而不得不采用低劣的铜币,造成了对外贸易的混乱和国势的败落。
所以闭关锁国致使中国经济停滞不前。
六 、游牧民族的侵略
当黄河流域农耕文明日益发展的时候,中国的西北、东北地区,正繁衍生存着剽悍善战的游牧民族,他们世代“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依靠畜牧、狩猎为生。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促使他们经常南下,“利则进,不利则退”,给中原的农耕民族造成很大的威胁。而当某一游牧部落出现了具有政治远见和号召力的领袖时,像成吉思汗等,这时游牧民族的经济劫掠便可能发展成大规模的征战。这样,对农耕区正在生机勃勃发展之际的经济构成了巨大威胁。
每次中原农耕人向北远征,无不耗竭本国财富,而且几乎没有一次完全歼灭游牧人,从来都是“驱逐”、“赶走”。然而几十年几年甚至数月后,游牧民族又会卷土重来,再次南下劫掠,结果,农耕人经常是赔了军费又折兵,村庄还被洗劫一空。
处于守势的中原农耕人,他们世代相沿用以抵御游牧人的最基本策略是造城塞、修长城、屯边军。历尽艰辛前仆后继耗尽了大量财富而修筑起来的万里长城,正体现了中原华夏民族试图保护自己家园的心态。
游牧民族的侵略致使农耕民族长期发展的经济毁于一旦。
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传统观念的束缚,封建制度的扼制,闭关锁国的阻碍,统治者的干涉,游牧民族的侵略。这几点纵横交错,使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十分迟滞,甚至后退,所以在鸦片战争中就会出现数十上百万名士兵打不赢数千名士兵的现状。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经济发展迟滞的直接后果。
我认为,中国现代主要的目的是加强科学教育,继承和发展国内先进技术,同时积极主动吸收其他国家民族的长处。做到“洋为中用”“施夷长技以制夷”。在这一点上我们的邻居日本、韩国就做得十分到位。
作为新一代青年,要居安思危,勇于奋斗,要为民族科技尽一份力。
我相信,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中国的科技一定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第3个回答  2006-12-2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