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小说创作之历代服饰资料参考(八)清朝服装(8)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清朝道光年间,政府腐朽没落,国力渐衰,帝国主义乘机侵入,社会生产严重停滞,激起人民反抗。1851年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运动,历经14年,势力遍及全国18省,其规模之宏伟、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无可比拟的,极大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根基。

太平天国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其中,男子留满全发、改穿汉服的“ 留发易服 ”行动,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项措施。

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朝为目标,在服装与配饰方面鄙视清朝的衣冠制度,建立起了自己的服饰制度。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推行服装制度的农民政权。

下面部分资料源自 《太平天国服饰志》 。

太平天国 初期 ,本无服饰制度,将领与士兵穿着简陋。占领武昌后,太平军势力日益壮大,将、士服饰有了区分。

进入南京后 ,洪秀全坐上天国的统治宝座,开始仿效帝王之制,专设“ 典袍衙 ”“ 绣锦衙 ”等服饰制造、管理机构,并按官职的级别规定袍服的种类、颜色以及帽、靴的区别。

对服装的选择非常慎重,例如: 清廷的纱帽雉翎一概不用 、 服装不准使用马蹄袖 等。太平天国的 袍服 和 马褂 分别有 黄、红 两色。从天王至丞相等重要将领穿 黄龙袍 、 素黄袍 ,军帅、旅帅等其他将领穿 素红袍 。黄、红马褂内有花绣纹。在袍服正中绣团形职衔。包头布的色彩和用料有严格的等级区分。

太平天国于1861年颁布了 《钦定士阶条例》 ,限定:“民间居常所戴之帽,皆用乌布纂帽,其富厚殷实之人,则缎绉纱,任由自便,但不得用别样颜色,致与有官爵者相混。”

条例中对 秀士、俊士、杰士、达士、国士、武士、榜眼、探花、状元 的衣帽、袍靴式样也作了与其身份相应的规定。

士兵 只准扎巾而不许戴冠,临阵打仗时才许戴盔帽;不许穿红黄色衣服,不许穿绸缎和华美服装。如果士兵自家带有绸缎或其他华美服装或红、黄色彩衣服,可以当内衣穿,但必须盖上“ 天朝圣 库”的大印。盔帽大多用竹、柳、藤编成,外包绸布,名为“ 号帽 ”或“ 得胜盔 ”,盔上绘有各种花朵及彩云,并在正中写“ 太平天国 ”四字。

士兵行军打仗时穿“ 号衣 ”。所谓号衣,是无袖、无领的大马甲,前胸后背印绣图案。

另有“ 腰牌 ”制度,凡天国兵士,都在腰带上佩挂一块长方形木牌,上写部队番号及官长姓名,并盖有火印,以此作为出入军营的凭证。

射眼龙纹是太平天国时 特有的一种龙纹 。

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借上帝及耶稣之口,把龙比作“魔鬼”“妖龙”“东海老蛇”。而当他穿上龙袍时,无法自圆其说,便把龙的一眼“射闭”,名谓“射眼”。即画龙纹时,将龙的一只眼圈放大,眼珠缩小,另一眼比例正常,两道眉用不同颜色。

他宣布凡是射了眼的龙纹,是“宝贝金龙”。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将清两江总督署改造为天王府,并打造金龙殿,在服饰、礼义等各个方面效法历代的皇帝,逐渐接受了龙文化。

1853年后, 取消射眼规定 。《天父下凡诏》称:“今后天国天朝所刻之龙尽是宝贝金龙,不用射眼也。” 

太平天国对妇女服饰虽然有所规定,但并不严格。

妇女一般不戴角帽及凉帽 ,大多用 绸缎扎额 。起义 初期 ,大多数妇女都 穿男服 ,也有穿着苗装的。

定都天京以后,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妇女多不穿男装,依身份地位的不同所用图案纹样繁简不一。

普通妇女则穿由各色绸缎制成的长袍。由于天国妇女要参加战争及生产劳动,所以服装样式讲究“合身、适体”, 以圆领为主下摆部分较为宽松,衣长过膝 ,为了区别清朝服装的右衽,开襟 改为左衽 。为了活动方便,常在衣服的下摆开衩,有两侧开的也有下摆中间开的,并用红绿绸绉扎于腰际,形成“ 当腰横长刀,窄袖短衣服 ”的服饰特色。

英国人呤喇在其所著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多处提到太平军妇女穿着的服饰:“ 中国最俊美的男人和女人只能在太平军行列中看到 。”

其实太平天国妇女服饰受广西客家文化影响较大。太平天国早期活动区域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及广西金田村,均为广西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太平天国前期的东王、南王、西王、北王、翼王和太平军将士也多为两广的客家人,他们都有着强烈的中原情结。客家人崇尚自由,因此太平天国妇女的服饰也较为宽松。另外,客家女子均着长裤,不喜穿裙。

(摘抄自书籍《中国服装简史》王鸣 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