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四)庄子的处世秘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在回答河伯的第三问中,北海若认为道是不分贵贱、不分大小的,道才是一切的主宰。既然不分贵贱大小,河伯就不知道如何取舍,因为俗世的思维,必定是取贵舍贱,取大舍小。所以河伯提出第四问,那我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应该取向什么,舍弃什么?北海若回答,万物就像马儿奔跑一样,随时在变化,何必问应该做什么,应该不做什么,随之变化就行了。

河伯一听更懵了。如果随着万物变化而变化,那么,道有什么用呢?道不是主宰一切的吗?于是河伯提出第五问:“既然随着万物的变化而变化,为什么还那么看重道呢?”

北海若回答:“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物的条理,通达事物条理的人必定知权达变,知权达变的人必定不会被外物伤害。至德的人,火不能烧灼他,洪水不能淹溺他,严寒酷暑不能侵扰他,飞禽走兽不能伤害他。这并不是说他们刀枪不入,百毒不侵,水火、寒暑和禽兽都奈何他不得。而是说至德的人,能够明察安危,安于祸福,谨慎去就,因而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他们。所以说:‘天然蕴含于内,人为显露于外,有德之人顺乎天然。’知道天的作为和人的作为的人,他会立足于天然,安处于所得;他取向不定,屈伸无常,返归大道而领悟至极的道理。”

《逍遥游》中提到姑射山上的神人,“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会感到灼热”。这段话太反科学,有这样的神人吗?在此处庄子进行了说明,神人并不是修炼了什么仙术,可以水里火里出入自由而毫发无损。只不过是领悟了道,能够通权达变,谨慎去就,不入祸害之地罢了。

《道德经》第五十章也说到:“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战争中不会受到武器的伤害。犀牛没办法用角攻击他,老虎没办法用爪袭击他,刀枪也没办法砍刺他”,为什么会这样?“以其无死地”。老子的这段话也说明,不是善于养护生命的人有什么仙术,或者他是铜头铁臂,而是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地域。也就是躲得远远的,超出了这些坏家伙的攻击范围。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总之一句话,存己才能救人,自己不能保护自己,别的什么都不要说了。

北海若所说的这段话,其核心要义,就是道是无为的,人要效仿无为,不要凭自己的血气之勇、主观妄见去做事,而应通权达变,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其原则就是:“天然蕴含于内,人为显露于外,有德之人顺乎天然。”也就是说,外化而内不化。内在守道不移,外在随顺万物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庄子的处世之秘。

河伯继续问:“什么是天然?什么又是人为?”

北海若回答:“牛马天生就是四只脚,这就叫天然;用马络套住马头,用牛绳穿过牛鼻,这就叫人为。所以说,不要用人为去毁灭天然,不要用有意的作为去毁灭天然的禀性,不要贪婪而死于名利之下。谨慎地持守自然的禀性而不丧失,这就叫返朴归真。”

“用马络套住马头,用牛绳穿过牛鼻”,有些人认为这是不对的,应该让马和牛返归原野,恢复它们的自然生活才是对的。千万不要这么理解,这么理解的话,人类还能利用什么呢?人类只能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利用万物要顺其物性,马比较爆烈,因此必须用马络套住它的头,避免它受到伤害;而牛比较温顺,用牛绳穿过牛鼻就可以控制它。如果倒过来,用笼头套住牛的头没有必要,用绳子穿马鼻会因马的爆烈对马造成伤害。牛马都是四足,这是天然;但利用它们的方法不同,这是人为。人为与天然配合,才符合天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