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癌症,为什么全球一半都在中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现在这样的天气,早晨起来喝一杯热茶再舒服不过了,既暖身又暖心。可小九竟看到这样的报道:常年喝热茶,有人患上了食管癌……

据姑苏晚报消息,从20年前开始,50岁的张先生就爱上了喝热茶, 每天都要冲泡茶水,趁热喝上好几杯 。4个月前,身体向来 健康 的张先生在吞咽食物时 有哽咽感, 但当时没当回事,直到一周前连水都难以咽下,他才到医院就诊。

最终,张先生被确诊为“颈部食管恶性肿瘤”,必须进行手术切除并重建食管。

人体口腔和食管的表面有一层娇嫩而脆弱的黏膜,在接触高温时, 食管黏膜会被轻度灼伤,随后进行自我修复,受伤组织会脱落、增生和修复。

但如果食管黏膜长期接触高温,就需要不断地修复,促进组织增生和增厚, 在长期反复的炎症过程中,食管黏膜会出现病变,进而引发食管溃疡和食管炎,严重可导致癌变

因此,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 超过65 的热饮 ”列为2A类致癌物。和嘴巴不同,食管对温度不太敏感,即使被烫到也不会特别痛,容易被人忽视。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新发食管癌病例约为40万例,死亡病例约30万例。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 每年新发和死亡病例占全球病例的一半左右

中国食管癌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河南、河北及山西三省靠近太行山的交界地区存在着一个 “食管癌高发地带”

据调查,1974年河北磁县男性食管癌发病率为1/500,也就是平均每500个男性就有1人患食管癌。1959年到1970年,河南林县的食管癌死亡病例 占所有死亡病例的2成

为何食管癌如此高发,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中美医学机构就一起合作调查了背后的原因。

1.腌制食物

这一带的百姓喜欢食用腌制过的蔬菜,还会将发酵的蔬菜汁水当做饮料解渴。腌制蔬菜和肉类往往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在被人食用后,会转化为亚硝胺, 亚硝胺有明显的致癌作用

2.霉变食物

由于节俭观念较强,很多人在食物变质后也舍不得扔掉,会继续食用。霉变的花生和粮食可能含有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有强致癌性,是一级致癌物 。除了储存不当的粮食外,调查人员还发现,河南林县人自家做的酸菜缸中,水面上往往有一层厚厚的白色霉菌, 霉菌能促进亚硝胺的转化,有协同效应。

3.营养缺乏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影响致癌物的代谢,增加肿瘤的发病率。上世纪我国农村普遍落后,山里难以获得物资,林县居民多是每天吃着有一点蔬菜的小米粥, 很少有其他食物,普遍缺乏营养

4.不良饮食行为

林县居民喜爱烫食,有些人甚至能直接吞下80 的食物。这种爱吃烫食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得居民们的 食管癌发病风险比常人高出3倍 。过热食物容易使得食管出现急性炎症反应,食管癌的诱因之一就是食管黏膜的反复损伤和修复。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容易被认错。

进食会有阻挡感,是早期食管癌最常见的症状 ,尤其是食用粗糙食物时,会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等。如果这一典型症状经常出现,建议尽快就医检查。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进食不顺和吞咽困难也会进行性加重,当肿瘤压迫喉返神经, 还会出现饮水呛咳和声音嘶哑

食管癌的高危人群为 40岁以上且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 的人:

专家建议,高危人群最好 每2年做1次胃镜检查 ,如果检查结果为轻度异型增生,以后就每年1次胃镜;如果是中度异型增生,以后要每半年1次胃镜。

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肿瘤的筛查很重要。想要远离食管癌,除了定期的筛查外,还应当戒烟限酒,尽量不吃过烫的食物和水,进行合理的膳食保证营养的平衡,多吃水果蔬菜,适当进行 体育 锻炼。

#谣零零计划# #39 健康 超能团#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