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交织的“炼”课之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课备课心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2022.6.9

关于统编教材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从2022版的新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出,其教学价值是单篇教学无法替代的,尤其在当今核心素养的时代,更是对提升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作用尤为重要。本学期,在工作室赵培丽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确定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内容,三四月份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已经观摩了四位老师的名著整本书阅读指导优秀课例。我和张莹老师、马采霞老师共同承担了五月份的名著整本书阅读“同课异构”教学任务,收获了不一样的成长。

当我接到赵培丽老师给予我锻炼的机会时,我本能的想拒绝,想找各种理由:自己已经近两年没有登台讲课的底气、县城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还没有起步,师生多是不阅读、不指导的“望天收”状态;忙于日常教研室的工作;在新网师中学语文构筑理想课堂中,跟随导师刘恩樵老师一起学习;从5月16日开始,忙于两个长达21天的省培,完成各项作业等。但我最终没有将这些不想真正成长的借口说出口,接受了这次挑战:走入学堂,走上讲台,走近学生,一起走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经典的书中,用心地备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不断尝试中,收获了否定自己、重构自己、成长自己的些许趣味。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三种课型: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这三种课型是一个有梯度、层进式的课堂模型。

导读课上,教师的作用是“点燃”,重在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学生依据阅读任务单进行个性化通读;推进课上,教师依据任务化精读,带领学生在文本和生活中来回出入,重在“点拨”;分享展示课上,应落在实践应用、专题化共读上,课堂应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教师只要做精要的“点评”。

一、“炼”课之旅

回望这一个月,在我们县城的3个学校4个班级试上了5节导读课的备课之路,真是一场苦乐交织的“炼”课之旅。

为了上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课,我先用阅读与听读穿插的方式认真完成整本书阅读的第一步:实实在在地真读;然后,通过阅读教材导读文字资料,结合教材所给的三个专题中“保尔成长史”,有选择地重读了名著中关于保尔成长蜕变的重要章节;接下来,我利用网络资源,从名家的个性解读、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中,借鉴、丰富、建构自己的教学设想。

所有的教学,都要了解学情,立足学情,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的需求,这是导读课上的有效的前提。学生对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是怎样的阅读状态呢,从我与学生课前的简短谈话中,了解到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读过原著的,有一部分是跳读了一部分精彩章节,阅读是随意的,碎片化的。1.初上导读课作为名著导读课,我从《精致语文听徐杰老师评课》一书中,读到了徐杰老师对罗浩宇老师执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陌生化导读”的艺术的品鉴一文,深受感触,模仿罗老师的教学,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也设计了有变化的四个环节:“观书名,猜内容”“观图片,识人物”“读选章,明关系”“读原著,比特色”。其中,第二环节的用给出的句式来给保尔打招呼的活动是借鉴罗老师的,第四环节罗老师设计的是“作对比,读原著”,选取的是保尔自杀的情节,我选择的是保尔在烈士墓地悼念逝去战友时的情节。第一次试上是在实验中学,借的是戴文秀老师两个班的在校学生,当时疫情原因,走读生都在家里上网课。为了和学生拉近关系,我把自己用毛笔书写的25张关于读书名言作为礼物送给了学生。第一个环节是先让学生关注书名,猜内容,借助于教材导读材料,并在教材导读材料中,引导学生关注名著的核心信息,再补充背景资料,进入第二个猜读环节;第二个环节是观保尔不同时期的四张图片,根据这些暗示,猜一猜保尔的成长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哪些事?学生多没看书,只能根据图片简单猜出当时的情境,我及时地评判和补充了前后关联的情节,紧接着,用给出的句式来给保尔打招呼的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言说的欲望,学生说出了保尔是一个好奇心强、勇敢、坚强的人。这一环节难的是打通“图”与“文”之间的关联,且诱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第三个“读选章,明关系”环节,我之前的设计是从六个选章中,截取了六段反映与保尔有着某种关联的主要人物的文字,要求学生课堂上跳读,猜一猜和保尔之间的人物关系。赵老师看过课件后,给我的建议是可以聚焦一个篇章,学生能找多少是多少,学生找到了有成就感,找不到有悬疑感。我听取赵老师的意见后,把这一任务聚焦到跳读第六章《被捕与脱险》,学生明显是有畏难情绪的,原因是没有真读,还有我课堂语言不具启发性,没能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之火。这一环节难的是处理情节上“显”与“隐”的辩证关系。第四个环节的设计,我设想观看过视频,研读一段,通过对比,读出原著的“好”来。可是,因为视频比较短,学生也没有猜出保尔思考生命意义的情节,出示原著文字朗读时,由于我设计的一部分字是绿色,后面大部分学生看不清楚,所以,学生读了文字后也没能体会出原著比影视作品更能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课后我心情比较沮丧,向赵老师委婉拒绝上名著导读课,赵老师真诚鼓励我,他语重心长地说:好课是“磨”出来“上”出来的,每一次试上就是发现问题和修正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的确!哪一位老师设计的公开课不是一次次经过磨砺慢慢朝向“高富美”(立意高、内容富、形式美)的?我不能就这样放弃!反思自己这节课上,学生答不出来时,我马上就说出了答案。我忘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缺乏的是一份等待学生的智慧,这“等待”是等待学生自主独立思考,是等待学生敢于向问题挑战的勇气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