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行为观察量表【课堂观察:提升教师教学行为的质量与效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3
  活动背景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一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课堂观察的特点:一是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二是除了运用个体的感官、心智之外,往往还要借助一些特制的观察工具――课堂观察表。科学正确地使用观察工具,可以克服教研活动中教师听课目的模糊、评课笼统、评价缺少针对性等问题。
  本次活动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质量与效益”为研究主题,以课堂观察为研究手段,确定“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有效性”为观察视角,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质量与效益的提升。
  活动实施
  1.课堂观察活动安排
  时间:2010年12月9日
  地点:象山殷夫中学
  教学内容:《让网页有声有色》(浙江省版信息技术教材)
  上课教师:伊老师
  2.研究 教学设计 、确定观察量表
  我们把参加活动的教师分成了备课组和观察组。在上午的观察前会议当中,由备课组代表伊老师阐述教学设计,将想要达到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向观察组解释,并提出了自己在教学行为方面的不足。观察组由3位教师组成,通过和备课组的交流分析,不断改进观察量表,使观察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最终确定从“教师提问”、“教师讲解与演示”、“教学行为时间分配”三个点来观察课堂,具体观察内容如下表1、表2、表3所示。课堂提问的观察从关注问题本身转向问题提出以后学生的反应,能否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更能体现同题的思考价值。
  符号说明:一个方框代表一个学生,互动过程中按问题的序数写入对应方框中(教师提问类型:21-内容、22-无关、23-认记、24-理解、思考;学生反应类型:31-理解回答、32-略加思考、33-深入思考、34-无回应;教师理答类型:41-单纯鼓励、42-导向性评价、43-打断学生、44-同伴补充);字母“M”代表男生,字母“W”代表女生。
  3.现场观察、记录及分析数据
  观察组的3位教师提前5分钟进入了课堂现场,按观察任务确定了各自的观察位置,以确保能收集到真实的信息,如实地记录所看到、听到的种种现象与数据。在观察结束后,观察组根据观察量表所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或整理,利用Excel等电子制表软件绘制出不同的图表,如图1、图2、图3所示。对记录的文字材料进行整理,按观察量表的设计意图逐条核对文字,或补充、或删减、或合并,转换成简洁的语言表达,真实地复原当时的课堂情境,并得到对应的结果。
  4.解释图表、得出诊断性的帮助意见
  观察组的3位教师会同备课组的教师一起针对现场观察得到的定性文字与定量数据、统计或整理的图表,分析可以陈述的问题或观点,建构分析框架。在对发现的问题或对教学特色进行剖析与反思后,解释数字的具体含义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并提供相应的诊断性帮助意见,如表4所示。
  活动效果
  1.促使教师对主题问题深入思考
  关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行为的质量与效益,这是每位教师都明白的道理。但如何实施、怎样改进,教师认识不到位。通过此次以课堂观察为研究手段的实践活动,使教师提升了教学行为的质量与效益,从而为教师的行动研究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2.促使日常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
  以前的教研活动,评议时漫天撒网,常是焦点分散。这次以课堂观察为研究手段的实践活动,问题集中,再加上都使用了课堂观察工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论时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活动思考
  1.正确确立观察主题
  观察的主题一般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针对性。课堂观察的主题应从现实需要中产生,应该具体、明确、富有针对性,并且直指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在确定观察主题的时候,问题一定要具体,不能求全。二是预设性。观察主题的确立一定是跟教师期望的结果相联系的,要能够直接揭示问题的本质而不仅仅是对问题表象的观察。
  2.合理选择观察点
  观察点的选择要遵循容易观察、方便记录、便于解释的原则。同时,观察点要少而精,选择的观察点越小,观察就越容易进行,得到的记录就更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便于结果的分析和使用。观察点不求面面俱到,要通过“一斑”而窥“全豹”。
  (作者单位:浙江象山丹城二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