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6

1. 沪教 初中 语文古诗文 汇总

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望岳 杜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无题 李商隐

山坡羊 潼关怀古

石壕吏 杜甫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苏轼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春望 杜甫

卖炭翁 白居易

泊秦淮 杜牧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如梦令 李清照

黄鹤楼 崔颢

游山西村 陆游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浣溪沙 晏殊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赤壁 杜牧

已亥杂诗 龚自珍

2. 沪教版初中古诗文汇总(预备—初三)

中考古诗词(初中1—6册91首) 李白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杜 甫 1、《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春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4、《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羌村三首(其三)》 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7、《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苏 轼 1、《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4、《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辛弃疾 1、《西江月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4、《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李清照 1、《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

3. 求沪教版6下的语文文言文整理

《论语》八则 孔子 《论语》 一、原文 1.学而(1)时习之,不亦(2)说乎?有(3)朋(4)自远方来,不亦(5)乐乎?人不(6)知(7)而不(8)愠,不亦(9)君子乎? 2.(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11)知也。

3.(12)知(13)之者不如(14)好之者,好之者不如(15)乐之者。 4.(16)三人(17)行,必有我(18)师(19)焉。

(20)择(21)其(22)善(23)者而(24)从(25)之,其不善者而(26)改(27)之。 5.温(28)故而(29)知新,(30)可(31)以(32)为师矣。

6.(33)岁寒,(3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无(35)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36)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吾(37)尝(38)终日不(39)食,终夜不(40)寝,(41)以思,(42)无(43)益,不如学也。

二、译文 1.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它,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而不怨恨,这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3.(对于知识)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学习知识为为快乐的人。

4.几个人一同行走,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其中好的人向他学习,把其中不好的人作为自己改正错误的借鉴。

5.温习已经掌握的知识,并且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6.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7.不要求立刻成功,不贪图小利。想要立刻成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8.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好处。(与其这样)不如去学习更好。

三、加点字 1.时:按时 2.说:同“悦”,愉快,喜悦,高兴 3.朋:志同道合的人 4.自:从 5.乐:高兴,快乐 6.知:了解,理解 7.而:但 8.愠:怨恨,恼恨 9.君子:有修养的人 10.知:知道,懂得 11.知:通“智”,智慧 12.知:了解 13.之:知识 14.好:喜欢,爱好 15.乐:以…为乐 16.三:几 17.行:走 18.师:值得取法学习的人 19.焉:在这里 20.择:选择 21.其:其中 22.善:好 23.者:…的人 24.从:跟从 25.之:代词,他 26.改:改正 27.之:代指错误 28.故:旧的 29.知:知道,掌握 30.可:可以,值得 31.以:把 32.为:作为 33.岁寒: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 34.然:这样 35.欲:想要 36.达:达到目的 37.尝:曾经 38.终:整 39.食:吃 40.寝:睡觉 41.以:用来 42.无:没有 43.益:好处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 《孟子·公孙丑下》 一、原文 孟子曰:“天时(1)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2)郭,(3)环而攻之而不胜。

(4)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5)池非不深也,(6)兵革非不(7)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8)委而(9)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1)固(12)国不以山溪之险,(1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14)亲(15)戚(16)畔之;多助之至,天下(17)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加点字 1.不如:比不上 2.郭:外城 3.环:围 4.夫:语气词 5.池:护城河 6.兵革:武器装备 7.坚利:坚固锐利 8.委:此指抛弃 9.去:离开 10.域:限制 11.固:巩固 12.国:国防 13.威:建立威信 14.亲:指族内 15.戚:指族外 16.畔:同“叛”,背叛 17.顺:顺从 三、译文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者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依靠划定的边疆界限,巩固国防不必依靠武力的强大。

实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实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自己的内亲外戚也会背叛他;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整个天下的人都愿意服从他。

凭借天下人都服从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亲外戚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能实行仁政的君主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就必定胜利。

《吕氏春秋》二则 一、原文 引婴投江: 有(1)过江上者,见人(2)方(3)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4)故。

曰:“此其父(5)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6)岂(7)遽善游哉?以此(8)任物,亦必(9)悖矣。

刻舟求剑: 楚人有(10)涉江者,其剑(11)自舟中(12)坠于水,(13)遽(14)契其舟,曰:“(15)是吾剑之(16)所从坠。”舟(17)止,从其所契者入水(18)求之。

舟已(19)行矣,而剑不行,求剑(20)若此,不亦(21)惑乎? 二、加点字 1.过:经过 2. 方:正在,正要 3.引:牵拉 4.故:原因 5.善:擅长,善于 6.岂:难道 7.遽。

4. 求沪教版6下的语文文言文整理

《论语》八则孔子 《论语》 一、原文1.学而(1)时习之,不亦(2)说乎?有(3)朋(4)自远方来,不亦(5)乐乎?人不(6)知(7)而不(8)愠,不亦(9)君子乎?2.(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11)知也。

3.(12)知(13)之者不如(14)好之者,好之者不如(15)乐之者。4.(16)三人(17)行,必有我(18)师(19)焉。

(20)择(21)其(22)善(23)者而(24)从(25)之,其不善者而(26)改(27)之。5.温(28)故而(29)知新,(30)可(31)以(32)为师矣。

6.(33)岁寒,(3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无(35)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36)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8.吾(37)尝(38)终日不(39)食,终夜不(40)寝,(41)以思,(42)无(43)益,不如学也。

二、译文 1.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它,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而不怨恨,这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3.(对于知识)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学习知识为为快乐的人。

4.几个人一同行走,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其中好的人向他学习,把其中不好的人作为自己改正错误的借鉴。

5.温习已经掌握的知识,并且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6.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7.不要求立刻成功,不贪图小利。想要立刻成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8.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好处。(与其这样)不如去学习更好。

三、加点字1.时:按时 2.说:同“悦”,愉快,喜悦,高兴 3.朋:志同道合的人 4.自:从 5.乐:高兴,快乐 6.知:了解,理解 7.而:但 8.愠:怨恨,恼恨 9.君子:有修养的人 10.知:知道,懂得 11.知:通“智”,智慧 12.知:了解 13.之:知识 14.好:喜欢,爱好 15.乐:以…为乐 16.三:几 17.行:走 18.师:值得取法学习的人 19.焉:在这里 20.择:选择 21.其:其中 22.善:好 23.者:…的人 24.从:跟从 25.之:代词,他 26.改:改正 27.之:代指错误 28.故:旧的 29.知:知道,掌握 30.可:可以,值得 31.以:把 32.为:作为 33.岁寒: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34.然:这样 35.欲:想要36.达:达到目的 37.尝:曾经38.终:整 39.食:吃40.寝:睡觉 41.以:用来42.无:没有 43.益:好处天时不如地利孟子 《孟子·公孙丑下》一、原文孟子曰:“天时(1)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2)郭,(3)环而攻之而不胜。

(4)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5)池非不深也,(6)兵革非不(7)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8)委而(9)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1)固(12)国不以山溪之险,(1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14)亲(15)戚(16)畔之;多助之至,天下(17)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加点字1.不如:比不上 2.郭:外城3.环:围 4.夫:语气词5.池:护城河 6.兵革:武器装备7.坚利:坚固锐利 8.委:此指抛弃9.去:离开 10.域:限制11.固:巩固 12.国:国防13.威:建立威信 14.亲:指族内15.戚:指族外 16.畔:同“叛”,背叛17.顺:顺从三、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者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依靠划定的边疆界限,巩固国防不必依靠武力的强大。

实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实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自己的内亲外戚也会背叛他;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整个天下的人都愿意服从他。

凭借天下人都服从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亲外戚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能实行仁政的君主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就必定胜利。

《吕氏春秋》二则一、原文引婴投江: 有(1)过江上者,见人(2)方(3)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4)故。

曰:“此其父(5)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6)岂(7)遽善游哉?以此(8)任物,亦必(9)悖矣。

刻舟求剑: 楚人有(10)涉江者,其剑(11)自舟中(12)坠于水,(13)遽(14)契其舟,曰:“(15)是吾剑之(16)所从坠。”舟(17)止,从其所契者入水(18)求之。

舟已(19)行矣,而剑不行,求剑(20)若此,不亦(21)惑乎?二、加点字1.过:经过 2. 方:正在,正要3.引:牵拉 4.故:原因5.善:擅长,善于 6.岂:难道7.遽:就 8.任:处理9.悖:荒谬 10.涉:渡11。.。

5. 上海初中六至九年级古诗,文言文的题目和内容,谢谢

楼主你好:

以下是所有沪教版的古诗(不含每周一诗)及文言文,内容百度都能查到

六年级第一学期

陈太丘与友期

两小儿辩日

古诗三首:观沧海、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

词二首:菩萨蛮、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山川之美

为学

孙权劝学

中国古代语言四则: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画蛇添足

六年级第二学期

春之古韵:春夜喜雨、钱塘江春行、江南春

登幽州台歌

黄鹤楼

山居秋暝

过故人庄

李白诗二首:送友人、月下独酌

论语八则

天时不如地利

吕氏春秋二则

橘逾淮为枳

螳螂捕蝉

七年级第一学期

伤仲永

周处

杜甫诗三首:石壕吏、又呈吴郎、登岳阳楼

白居易诗二首:放言五首(其三)、卖炭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题破山寺后禅院

无题

小石潭记

白洋潮

天目

卖油翁

核舟记

口技(作者不同)

口技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干将莫邪

七年级第二学期

陋室铭

爱莲说

苏轼词二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

蝶恋花

浣溪沙(作者不同)

采桑子

卜算子

如梦令

王顾左右而言他

公输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八年级第一学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诉衷情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辛弃疾词二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孔孟论学

勉学

黄生借书说

潍县署中寄弟墨第一书

问说

八年级第二学期

木兰诗

巢古传

卖柑者言

关汉卿曲二首:一枝花·不伏老、四块玉·别情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咏江南

醉太平

黔之驴

黠鼠赋

束氏畜猫

九年级第一学期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谢道韫咏絮

崂山道士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诗两首:望海楼、登拟岘台

九年级第二学期

陈涉世家

答司马谏议书

出师表

桃花源记

捕蛇者说

登泰山记

以上就是所有的啦,我可花了半小时弄完,

祝楼主学习进步!

6. 八年级上语文有哪些重点课文

除去古诗词,还要重点复习现代文: 一 笑 1三者笑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表达的中心。

二 .小巷深处 1母亲的特点,什么原因让我厌恶家 2注意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3最后一句“我还记得……还记得……还记得。”的作用 三 我不是懦夫 四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1 归纳每段中心 2 说明方法的作用 五 变色龙 1 奥楚蔑洛夫的特点 2 穿脱大衣表达的含义 3 中心和奥楚蔑洛夫的态度,立场变化的原因 六 我的叔叔于勒 1,我父母的为人 2 “……这是我的亲叔叔啊"在文中的作用 3 父亲为什么向母亲使眼色 4 文中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七 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考的几率不大) 练习请参考老师复习阶段发的卷子为参考,并对照笔记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