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写书评出名顺治帝亲自他都拒不入仕,他是谁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25

明末清初,江南一个少年才子写得一手好书评,顺治帝看到他的书评,说 “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

他叫金圣叹,这个名字是在明朝灭亡以后,他自己给自己改的,因为敬仰孔子的弟子曾点不肯入仕向往自由的精神,孔子也赞叹曾点的精神,所以取圣叹。听着有点像韩国人的名字,挺韩范的。


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金圣叹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本性,一个才高八斗又特立独行的才子,被捕入狱后,却没有凄凄惨惨戚戚,也没有留下遗言。

他神神秘秘地叫狱卒附耳过来,狱卒以为大才子临死前要留下遗言,忙凑近了听,大才子压低声音说,我告诉你一件事,你一定要记住,这件事非常重要,我怕我死了就没人知道了。

狱卒听完满头黑线。

原来,大才子说的是: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

一代才子,英年早逝,遗言竟是这样的几句话,真乃神人也!

不走寻常路,考场上写零分作文针砭时局

每遇岁试,或以俚辞入时文,或于卷尾作小诗,讥刺试官。

每次考试,金圣叹都用民间俚语来作答,拒用八股作答,有时候又在答卷的末尾写一首诗,讽刺考官。

像极了现代那些因不满高考制度故意在高考作文中写一些惊世骇俗之语的愤青们,看不惯科举制度,又没办法干掉科举制度,金圣叹就是这样一个愤青。

后来,他认认真真地按照八股文的格式答题,轻轻松松就拿了第一名,可是他还是拒绝当官。

他生是明朝人,死是明朝鬼,怎么能做清朝的官呢?

清兵入关后,对江南的那些文化人非常忌惮,害怕他们煽动群众造反,所以对于舆论控制非常严格。

金圣叹也没愤青到要跟朝廷对着干的地步,但是他又一肚子牢骚不吐不快,所以,他另辟蹊径,朝廷不让读书人写书,那我就写书评,朝廷不让读书人说话,那我就借死人的口来说。

他在书评方面的成就是连顺治帝都盖章认可的,评《水浒传》《西厢记》,他的书评不是跟过去的注释、序言一样笼统评注,他是细到一字一句都有他自己的看法和解释,他并不深究作者的真实含义,他只写自己对书中人物的理解。


更加像是现代的读后感,但是又非常详细,对书中的细节都有注解,甚至他还要对原文进行删改,把《水浒传》后面50回都给删减了,又把人人称道的宋江归入下等人的行列。

而他队对《西厢记》的推崇,也能看出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蔑视虚伪的假道士,他相信情欲是爱情的本能。

他的书评对推动白话文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而他其实是个古文高手,除了评小说,他也能评《国语》《国策》《左传》等书,而且观点清奇,深入浅出。

非大家不能出此手笔,如果没有高深的文学素养,如何能够评论这些大家作品,而且评出来的内容还能让人信服、让人入迷。

最绝的是,他自称能通灵,还说自己收了30多个已逝女子为冥间弟子,闲暇时候就帮叶绍袁、钱谦益这样的文坛巨擘扶乩。

在扶乩过程中,借已故之人的嘴巴,说他的心里话。

没有急才的人是没办法做扶乩这种事的,不仅要随机应变,根据现场的人提出的问题即时作答,还要把内容用一种模棱两可的方式写出来,既要让问的人信服,又不能让自己将来予人话柄,而且回答的内容自成篇章,都是一篇篇辞藻华丽、寓意深远的诗歌。

金圣叹的文学素养,可谓已至化境了。

三无青年,当掉妻子的发簪买酒喝

虽然金圣叹才华出众,奈何生不逢时。无稳定工作、无显赫家世、无人脉资源,可以说是一个三无青年,空有满腹才华和一身傲骨,却无力赡养娇妻。

他没有正式工作,平时就开私塾招生讲学,虽然得到当地文化人的认可,但是收入确实不高。

他平时猪朋狗友、三教九流的好基友经常去他家吹牛逼,但是他的收入没办法支撑他这么三不五时的应酬,无奈之下,他问家中娇妻,你能不能跟苏东坡的妻子一样酿酒给我们喝?

娇妻一脸无奈,拔下头上的簪子说,当了吧。

金圣叹高兴得像个两百斤的胖子,拿了簪子,说了个“不亦快哉”转身就进了当铺,内心暗爽,这下未来几天的酒钱都有了。


这家伙要在现代,不就是个游手好闲只会吃软饭的渣男吗?

所幸他的好基友里面也不都是一些猪朋狗友,也有义薄云天的益友。

一位富商朋友见他日子过得穷困潦倒,实在不忍心好朋友这样狼狈,就给他拿了一大笔钱,教他拿去放贷,利息可以给他用于生活费,将来把本金归还就可以。

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聪明人都知道该怎么做,但是金圣叹向来不走寻常路,他没几天就把这一大笔钱祸祸没了。

朋友见了,也只能长叹一声。

还能咋的呀,人家老婆的簪子都拿去当掉换酒喝了,自己还能咋的呀,明知道他没钱还的。

吃软饭,拿朋友钱挥霍,这人看起来素质实在不高呀,但,奇就奇在,妻子对他不离不弃,朋友誓死追随,乡亲信服尊敬,这就是金圣叹的本事了。

意见领袖,带领文人哭灵抗议贪官

虽然私生活不太值得称道,但是,在公德方面,金圣叹倒还算是一条顶天立地的汉子。

顺治十八年,苏州吴县县令为了追求税款,鞭打百姓、亏空漕粮,义愤填膺的金圣叹一呼百应,一百多名士人跟随金圣叹到孔庙静坐,打着悼念顺治帝驾崩的名头,抗议吴县县令的恶行。

金圣叹一心为民,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千字长文《十弗见》控诉县令的贪腐行为,状纸递交给苏州巡抚。

但是,没有当过官的金圣叹不明白官官相护的潜规则,苏州巡抚没有跟预想的一样严惩县令,反而上报京城,文人抗税造反,亵渎顺治先帝,11人被逮捕下狱。


金圣叹就在其中。

清政府刚刚夺取政权,最忌惮的就是金圣叹这班江南文人,他们的笔墨能当长枪火炮,百姓经常被这些文人煽动,所以,金圣叹这班读书人就正好撞在清政府的枪口上,正愁找不到人来开刀呢,他们倒好,自己送上门来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哭庙案”。

不具一丝政治敏感性,唯有满腔热血祭乾坤,一生放荡爱自由的金圣叹,人生的末尾,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

从容就死,法场作诗幽他一默

在监狱里被毒打,金圣叹也没有求饶,被宣布死刑,金圣叹也没有悔不当初。

他似乎是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又似乎是无惧生死,不管是哪一种,他为民请命的初心始终不改,他也从不后悔自己的行为。

南京三山街的街道上,秋风瑟瑟,金圣叹一身狼狈,带着铁链缓步走进法场。

法场外的儿子们眼见父亲即将殁命,哭得肝肠寸断,金圣叹却安慰儿子们不必难过,大丈夫当死得其所。

现场哀嚎声一片,金圣叹虽然心中难过,却依旧从容不迫,他还当场作了一副对子,流传千古,闻者伤心。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这两句对子,既写出难舍孩子的父爱,也写出孩子对父亲的孺慕,可谓字字珠玑。

金圣叹说完了这两句话,毅然走上断头台,刽子手把一口烈酒喷向铮亮的刀锋。

金圣叹跪在地上,依旧不改笑容,他悄悄对刽子手说,手脚麻利点啊!

刽子手手起刀落,金圣叹人头落地。

现场哀嚎愈盛,刽子手却看到金圣叹落地的人头从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

心中疑虑,刽子手还以为是金圣叹留下的遗言,捡起纸团打开一看,两张纸团赫然写着两个字——好、疼。


一代才子魂断街头,人头落地还能幽刽子手一默,从容赴死,义薄云天。

才高八斗却拒绝入仕,不为富贵所动,坚守初心。

不为朝廷效力,只为百姓发声,视生死为常事,只求问心无愧。

他是金圣叹,是一个才子,也是一个傻子,更像一个疯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