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铁骑起家的金朝,后期为何要“撇开”骑军,“信仰”弩军力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9

《宋史》“兀术 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图”。金国自起兵时,就是靠着强大的骑兵部队,纵横天下。先是击垮了辽国,而后又占领了北宋都城。徽钦二帝,被带往黄龙府,并行“牵羊礼”。

尤其是他们的铁浮屠,在《说岳全传》中更是被无数次提起。配合拐子马使用,神勇无敌。虽是如此,最后也遭到岳飞的沉重打击,几近全军覆没。可以说,金国的骑兵,是他们固有的优势。

(一)、取宋之长,补己之短

《宋史》“许置弩五百,招士民教之。既成,诏立独辕弩军”。射御之术,本就是君子六艺之一。因为在冷兵器时代,马匹和弓弩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武器。而宋仁宗年间,就着手成立了弩军,在与西夏的对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金国的大将宗弼曾评价道“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兵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弩,付样造之”。可见,当时南宋的弩军,对金国军队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他们也开始着手发展弩军。

1. 初起之时,率皆骑兵

完颜阿古打带领女真部落,起兵反抗辽国时,大部分都是骑兵。因为他们长时间从事渔猎活动,对于骑马、射箭等非常精通。就连当时的高丽人,都非常畏惧女真。《高丽历史》“臣观贼势,倔强难测,贼骑我步,不可敌也”。

当时的骑兵,相较于步兵而言的确有着极高的优势。他们机动性强,而且可以在马上肆意的砍杀。只要速度够快,正常的步兵根本就伤不到他们。所以,女真人起初对于骑兵是非常依赖的。契丹虽然同样拥有强大的骑兵,但是到了后期军心涣散,战斗力严重不足。

所以,在国运的对赌当中,金国骑着高头大马,压垮了奄奄一息的辽国还有军事力量薄弱的北宋。在和南宋的斗争中,骑兵的优势还是有的。因为自从仁宗年间起,北宋就已经失去了养马地。到了建炎南渡,骑兵力量就更为薄弱。

但是南宋的弩军,却能屡屡给骑兵以重创。只要力道够足,速度就会够快,杀伤力也要远远超过普通的弓箭。金国立国之初,还是非常善于学习的。尤其是在迁往燕京以后,不断的吸纳汉人文化,同时也开始着手筹备建立弩军。

2. 弩利乎缓战

铁木真召集蒙古高原诸部,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忽里勒台大会,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横扫亚欧。而他们仰仗的,也是骑兵。论骑射之术,金国和蒙古相较,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女真人之所以能够统治蒙古高原,是因为各部落之间没有联合起来。大家形成铁板一块之后,便无往而不胜。

在和蒙古军队的对抗过程中,金国骑兵的优势尽失。因为蒙古马的特性,以及将士们高超的技术,打的金国叫苦不迭。尤其是在野狐岭之战中,使得女真大伤元气。而且,蒙古军队还袭击了金国的群牧司。

很多马匹,都被劫掠而去。金国及时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迅速做出反应。《金史》“兴定六年,选拔山西、陕西弩手军三千五百人为一军,赐名威勇”。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骑兵主要是机动能力强,而弩军则主要还是以防守为主。

这件事情发生在金国迁都汴京以后,当时宣宗主动放弃了河北地区,并将它交给了很多代理人。这些城池,自然是不攻自破。同时,蒙古也掐断了金国和关东的交流途径。所以,金国只能选出替代骑兵的方法。

(二)、技不如人,实属无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蒙古崛起以前,金国的骑兵在东亚一带的确所向披靡。但是这个长期遭受自己压迫的民族,终于忍无可忍,他们的复仇来的非常迅猛。使得金国,一时之间措手不及。蒙古起兵之初,金国统治者还非常轻视,但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劲敌。

1. 大厦将倾,亡羊补牢

“宣宗立于贼手,本懦弱无能,性颇猜忌,惩权臣之祸,恒恐为人所摇”。金宣宗在任时,把整个政权搞得乌烟瘴气。先是辽东自立,而后又诛杀术虎高琪,接着又爆发了红袄军起义,再向成吉思汗求和,再与南宋开战,再和西夏交恶,然后还诛杀了仆散安贞。

“外有渤海军,汉军;诸路效节军,弩手军”。可见,宣宗年间已经有了弩军。内忧外患,使得他不得不根据形式改变策略。外交上的失败,直接导致了金国内部的混乱。而拼骑兵,又比不过蒙古,并且自己的群牧司也被袭击了。

很多优质的马匹,都沦为敌人的运输工具。想要再度培养一支优秀的骑兵,短时间内很难实现。所以,倒不如学着北宋发展一下弩军。毕竟,弩的伤害很高而且也可以从本国的汉军中选拔出熟悉弩之用法之人。再者,金国军队的射击技术也并不薄弱。

造弩的难度,要远远低于养马,而且工期也短。用来对抗蒙古铁骑,效果要更好一些。

2. 根基锈蚀,须仰外族

《金史》“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猛安谋克制度,本是一种原始的协作式打猎机制,后来经过完颜阿古打的改良,成为了金国起家之根本。但是入主中原以后,猛安谋克迅速衰颓。就像后来清朝的八旗军,他们本来非常骁勇善战,在享受过人间富贵以后必然不愿意再抛头颅,洒热血的卖命。

“之所以能够忍受黑暗,是因为没有见过光明”。所谓女真满万不可敌,说的也是猛安谋克制度下的士兵。当他们不愿再继续卖命,而是一心享受时,这个政权就必然出现危机。所以,金宣宗不得不培养汉人士兵以及诸蕃之兵。

“蕃长于马,马利于速斗;汉长乎弩,弩利于缓战”。在蒙古袭击了群牧所以后,金国就开始着手准备重建自己的军事力量。用猛安谋克肯定是不行,只能靠着从藩镇上买马以及利用汉人的步兵。

“骑兵二万,步兵十五万”,这是在三峰山战役中,金军的骑步兵配比。当然,他们的人数还是占有绝对的优势。只不过蒙古骑兵太过强劲,以少胜多,击溃了强大的金军。想要对抗蒙古骑兵,只是依靠骑步结合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弩军的作用在此时格外的显眼。

(三)、病入膏肓,无能为力

“金国所依靠的猛安、谋克兵,衰颓已达极点,而他们的百万家属都过着寄生生活”。金国的统治者天真的以为,依靠猛安谋克就可以天下无敌。殊不知,在给予其极高的物资生活条件以后,他们就变得贪生怕死,而且也不再精通骑射之术。

面对刚刚崛起的蒙古帝国,他们显得弱小,而又不堪一击。这倒逼着金国皇帝要另寻他法。

1. 军队转型,迫在眉睫

在早年间,金国的骑兵可谓是无往而不胜。强力的慑服着周边的几个国家,而这些骑兵的主要组成就是猛安谋克。后期的他们贪图享乐,荒废了军事训练。所以,金国的转型是形势所迫。就像汉人士兵,他们对于骑马之术不是很伤擅长

若是在战场上和蒙古军队相遇,胜算不会太大。但是这些汉人,对于弓弩之术非常精通。因此,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所谓取长补短。更何况,金国当时也没有很多马匹,再去组建一支可以与蒙古抗衡的骑兵部队。

金宣宗虽然智商不在线,但好在身边还有些懂事的大臣。海陵王在位时,也曾经模仿过汉人在各地都建立弩军,后世虽未将其发扬光大,但弩军在边境仍有驻扎。金国的弩军制度,也是一步步的发展而来。

2. 制度崩溃,悔之晚矣

“奏请义军,设置长校,各立等差”。民国晚期,可谓是四面开花。既要应付北面的蒙古还有西夏,还主动招惹南宋,东边有山东的义军,而且还无法回到白山黑水间。金宣宗有些自不量力,他没有正确的摆正自己的位置。

当时的金国已经没有了“搜山检海捉赵构”的实力与气魄,在常年的战争中不论是女真骑兵还是藩镇士兵或者是弩军都遭到了大量的消耗。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赖以生存的猛安谋克制度又几近溃散,所以说金国走向灭亡是必然的。

宣宗想用弩军为自己扳回一城,初衷是好的,但是内外交困已经压得这个庞大的帝国。此时的义军已经成为了抵抗骑兵的主要力量,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也不会为了女真人的安危去战场上卖力的厮杀。而由他们组成的弩军,战斗力也并不强劲。

结语:

《金史·兵志》“又尝罢诸路汉军,而所存者犹有威勇、韩常之军号”。威勇军就是弩军,当时宣宗想过要罢免所有的汉军,此处又特意提及威勇军,可见弩军的大部分人员都是由汉人组成的。金国由仰仗骑兵转为依赖弩军,是因为环境所迫。

参考文献:

《金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