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4-04-12
最近一些短视频平台上莫言的采访突然火了起来,采访中莫言老师语言风趣,完全没有架子,也不像他的作品那样总借着或荒诞、或犀利的故事隐喻着什么。随和的表现令人忍俊不禁,也让网友戏称“书和人各火各的”。
对莫言了解不多的人可能只听说过他是国内唯一斩获诺奖文学奖的作家。这个名头足够响亮,以至于人们想起他,总是首先想到那些沉重的作品,忽略了他在生活里其实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虽然少年时也吃过苦,但在后来的人生中保持了宁静淡泊的心态。
莫言的妻子杜勤兰和他一样是山东高密人,文化水平不高,只读过小学二年级,但莫言几十年来无论成名与否都和妻子携手与共,不离不弃。
即使莫言后来在世俗眼中也算功成名就,杜勤兰的文化水平令外界心生困惑,可是他们的生活正像一句俗语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相濡以沫的十几年足以抵过外界的任何风言风语,莫言还经常表示自己的成功并不在写作,而在有一个幸福的家。
莫言本名管谟业,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他开始写作是羡慕作家可以“顿顿吃饺子”的故事,这个故事确实有几分可信度。莫言出生在山东高密县的一个穷苦村庄里,虽然穷,但父亲有一些文化水平,在村里当过会计,母亲则是没有任何文化程度的农民。
虽然家庭贫困,但是莫言的父母亲都是淳朴勤劳的人,后来莫言和他的两个哥哥都在各自从业的领域各有建树,和两位老人的家风也是息息相关的。
莫言的童年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家里五口人怎么也吃不饱,那个饥饿如影随形的时代给他一生都留下了足够深远的影响。每天清醒的时光里脑子都被饥饿的念头占据,兄弟三人都很瘦弱。
莫言的大哥那时候已经上高中了,兄弟三人除了结伴去挖野菜,大哥还会带着莫言看一些文学作品。小学三年级的莫言就跟着大哥读过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这些文学深深扎根在他的灵魂里,即使后来被迫辍学,劳放了7年,也没有磨灭他的文学素养。
18岁的时候,莫言成了棉花加工厂的一名工人,一开始相貌平平不爱说话的他并不受关注,后来厂里发现他写了一手好字,也是在他自己的兴趣爱好推动下,他开始给厂里出黑板报。
后来人人都知道厂里有个年轻人是出板报的好手,甚至办工人夜校的时候,莫言还被举荐当起了语文老师。
他只上过小学五年级,为了教别人,就自己自学,还总能把语言讲得生动有趣。莫言一上课就和平时木讷老实的形象判若两人,大家也都对这个淳朴又有才华的小老师很有好感。这样的生活让他感觉非常的充实。
莫言就是在棉花厂工作期间认识了自己的妻子,没有任何轰轰烈烈,两人认识的自然而然,开始了一段像他的文章一样细水长流的感情。妻子杜勤兰也在棉花厂工作,对这个出黑板报的小伙子也早有印象。
那时候还没有成名的莫言身上还有着年轻人的迷茫与自卑,和杜勤兰的相处也总是克制而小心翼翼,一开始甚至不好意思正眼看她,遇到她也总是匆匆打个招呼就擦肩而过。
杜勤兰并没有嫌弃他的出身,反而被他的才华吸引。但无奈莫言总是羞于开口诉说自己的感情。
直到他准备当兵,心想着离开了棉花厂,今后或许再也没有机会和杜勤兰见面,终于在入伍前夕,向杜勤兰表明了心迹。
杜勤兰只读过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认不了几个字,莫言入伍后,两人写信交流,和别人不太一样,他们往往都是画画表述心意,这种相处模式培养了他们之间心意相通的默契。
虽然后来人们只能看到杜勤兰的成就或许没有莫言高,但是对于莫言来说,世上能这样懂他,和他相濡以沫相伴一生的人只有杜勤兰。
1979年,经过多年相知相伴的莫言与杜勤兰终于结为夫妻。婚后莫言依旧跟随部队在各处驻防。在这期间,他多年来积攒的灵感终于要开花结果。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在部队里创作出来了,这篇处女作被发表在《莲池》杂志上,他收到了人生里第一笔稿费。
也在这一年,杜勤兰生下了女儿管笑笑,莫言的生活走上了平稳又幸福的轨道,在部队里,只要有闲暇时间,他就创作自己的小说,任何事物都能变成他的灵感。
他曾分享,一个梦境让他创作出了《透明的红萝卜》,《雪国》里一段对秋田犬的描写促成了《白狗秋千架》的开篇。
他的文学之路越走越顺,名气越来越大,无数人奉他为小说界文学界的泰斗。
杜勤兰最初也会不自信,觉得自己配不上丈夫,但是莫言给她绝对的体贴和尊重。
他向杜勤兰表明,没有杜勤兰几十年如一日对他的理解和尊重,为他操持家中一应事务,他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现在的杜勤兰也逐渐自信了起来,有时也会和莫言一起出席一些活动。只有小学二年级的学历并不能代表一切,一个人的底蕴远比一纸文凭能表现出来的更加深厚。
现在莫言的女儿管笑笑也成为了作家,虽然还没有父亲那样的成就,但也一直成绩优异,是杜勤兰和莫言的骄傲。管笑笑已经结婚生下了自己的女儿,莫言过上了含饴弄孙的生活。
对他来说,妻子杜勤兰和女儿一家一直陪伴在身边,才是比无数名誉更幸福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