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小曲民勤小曲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2

民勤小曲,以其丰富的曲调吸引听众,约有一百多种,每一种都优美动人,旋律富有感染力。其道白多采用民勤独特的方言,语言幽默风趣,让人感到亲切而深情。独特的表演风格融入了地蹦子社火的特色,男角色在演唱时活泼跳跃,而女角色则以优雅的摇摆展示风采。小曲善用扇子、手帕等小巧道具,因此也被称为“地蹦子”。最初的行当只有小生、小旦和小丑,即所谓的“三小戏”。到了清末,已经发展到拥有生、旦、净、丑等全系列角色,尽管服装多是就地取材,以日常衣物扮演,但仍有一定的规范,如男角着长袍、红蓝短大襟棉袄,女角则有老旦的青袄和正旦的红绿大襟袄等。角色的化妆简单,仅少许脂粉点缀,没有固定的化妆谱式。


民勤小曲的剧目丰富多样,仅口头传承就有五十多本,如《箍马盆》、《麒麟送子》等,都是独有且深受喜爱的剧目。新中国成立后,挖掘整理出的剧目如《闹书馆》、《下四川》等,至今仍在舞台上演绎。新编剧目《周月月》对小曲的剧本、音乐、表演和舞台美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创新。历史上,民勤小曲曾有胡兆庠戏社、陈友生容尤堂等知名班社,以及曹开兴、高培阁等著名艺人,他们的贡献使得民勤小曲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扩展资料

民勤小曲子,最初称镇番小曲。是流行甘肃省民勤城乡的曲牌体地方小剧种。自清中叶起,民勤小曲即流传至内蒙古临河、磴口、阿拉善左右旗及新疆等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