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与商业的正朔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时不时写一篇文字,抓住稍纵即逝的日常思想灵感
2021/2/21起笔

这是一个老声常态的话题,但是,还是有必要再写点文字来阐述一下,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宏大且复杂的话题,尤其是去年我躬身入局,组织和动员企业展开过类似的实践试错。

流量制造时代,如果弄不清楚文化与商业的关系,用户运营数字共同体的建立,将无从谈起。

文化与企业,更准确一点说,应该是文化与商业,是一对母子关系。

文化是母体,商业是子体,企业是最终执行商业文化任务的具体承载体。

商业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类社会商业的诞生,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类要存活于世,繁衍生息,肯定就要好好地生活。而美好的生活,则需要频繁的消费来支撑和实现。当消费满足不了生活需求之时,供需矛盾随之产生,一种调节回路呼之而出,这个就是商业。

商业,是为了协调人们的生活与消费矛盾而存在的。新生活需要新消费,新消费满足不了新生活,新商业便居中协调。而新商业的出现,又会催生出新的消费和支付能力,从而影响新生活。我们的社会就是在这个底层原理逻辑下,由这三件事情紧密联系,不断解构重组,滚动进化,循序渐进周而复始。

那么,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新生活呢?这个是由科技进步、能源使用新方式的出现等所决定的。

新科技、新能源等的被发明、发现和使用,必将会引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人类的重要表现形式,人性,则是在这种新技术条件下追求自我的实现,以适应经济环境的新改变——新生活由此出现,连锁反应,然后是新消费,然后是新商业,然后是形成新的商业闭环。

对于商业本质的定义有许多,最贴切的定义,其实是这个。

商业,本质上是一种财富规则,通过财富分配规则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物质化体现。

文化呢,是人类所有社会活动形成的一种母体内容,有一个更美丽的名字,叫“灿烂的人类文明”。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其中文艺是最重要的体现载体。

而商业作为文化的子体,作为消除生活与消费矛盾的调节回路,它的文化任务,就是撰写和演译好人们的生活消费大剧,其中文艺是重要的武器。你想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经济消费之间产生的矛盾冲突(也就是用户需求的痛点、痒点、爽点)解决好,然后获得社会的公平回报,首先就离开一个商业故事的展开,将人们卷入到你的协同网络里来。

文艺无疑是商业消费故事体现的最好形式。

将文艺内容与商业内容精准完美地匹配和融合,即品牌目标与用户目标交集的最大化,就是执行商业文化任务的具体载体,企业,或者说是企业经营,追求的终极目标。

数字时代,企业在线看到的不是用户,而是用户的画像;用户在线看到的不是货品,而是与货相关的内容。

在商业情景语境里,货物、商品很大程度上就是内容。市场营销就是在做信息内容的传递,人找货或货找人,最后是交易,完成整个商业闭环。好的内容,是文艺信息与商品信息的水乳交融——内容运营决定了企业产品的交互力。

所以,文艺创作水平在哪里,企业的经营水平就在哪里,就是这个道理。

品牌与内容相互成就,内容的可信赖程度,取决于为内容作信任背书的品牌影响力大小。

企业是通过产品和服务,来表达和执行自己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实际上就是内容信息的实物化存在。

流量制造,“四造”(造画像、造内容、造场景、造工具)硬核营销新技能的修炼,是当下和未来企业新旧物种淘汰赛的胜出标准。其中造画像、造场景、造工具,都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来实现,唯独造内容,是要靠人的创造力来完成的。

为什么说数字时代是纸媒的衰落期,但是,却是文艺的金光灿烂时刻,就在于此,就在于内容这个与用户互动介质的地位,在这个时代被空前抬高了!

怎么就忽然被抬高了呢?这个是由数字时代普遍落后经济产能,相对过剩的大环境决定的。流量是用户互动,是充分的用户持续互动。而要将互动的基础“人”,与互动的渠道“场”,有机连接起来的,是互动的介质“货”——货,在线不是货品,而是内容。

充分持续地与用户互动,是当下和未来企业经营苦苦追求的行为价值。用户运营的侧重点,在于内容运营,内容的优劣决定了产品的好坏,决定了与用户互动质量的高低。

所以,当下和未来商战角逐的新阵地,是海量数据(尤其是对用户文艺数据)的采集和存储,以及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的算法、算力。

包装是产品的自媒体,产品是企业的自媒体,企业是最大的媒体。一家企业要想成为所处行业的领先者,首先就必须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至少是私域垂直自媒体。

全面媒体化是数字时代、流量制造时代,不管是小个体还是小组织,还是大公司大企业,都必须直面的主题。

信息价值意义最高的内容是什么?

流量制造是用户互动,抽象出来是三个要素“人、货、场”,即人在货与场内互动。对于在线用户互动来说,确切地应该是“造画像、造内容、造场景”。

从这个视角来评判内容的质量优劣价值高低,其实有效的内容,就是将人与全域(线上线下,公域私域)各种场景矩阵进行完美匹配和畅通互动的有机信息成分。

这种有机信息成分,也与用户运营必须是颗粒度细到每一个用户级一样,也必须是每个用户级的。每个用户级别,意味着运营平台首先要对用户个人信息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也就是“四造”营销硬核新技能里,第一个“造”——造画像,造用户画像。而要想绘制出360度高清新鲜的用户画像,就必须有大数据技术作支撑,DMP(数据管理系统)数据中台,必然而然地就将成为一家企业的核心动力引擎。

在线化、数字化、硅基化,是内容运营的先决条件。全域、全场景、全链路、全周期的,“数据+内容型驱动”,都是要在这个数字化改造基础上进行。

所有的内容运营,都要回归到商业语境里来,文艺创作也一样,不然就无法做到信息的充分传递。信息无法充分传递,信息内容中蕴含的价值就得不到转化,创作者和运营者们的辛苦努力,就是白费(至少在价值变现上是这样),就是自娱自乐,就是“自嗨模式”的噩梦!

在商业语境里,内容运营始终是要围绕消费者的“刚需内容”展开的。此时的刚需内容有哪些呢?从整个“消费者旅程”各个环节,我们不难看出,与消费者互动的内容其实是品类内容、活动内容、品牌内容、商品内容;这些就是内容运营中的刚需内容。

文艺内容(优质的内容),是人们日常精神生活所需要的,是对美好生活、对人生理想憧憬与向往的精神化体现,刚需且稀缺。商业内容(实用的内容),是人们日常消费生活所需要的,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物质化体现,同样刚需且稀缺。显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水乳交融,那么,用户在内容,在场景内的各种互动,就会更流畅更美好,商品与用户需求的咬合,就会更精准更完美;商业闭环的完成,增强回路的循环滚动,就越强劲!

道理说清楚都不困难,困难在于如何获取用户的个体文艺数据,然后与商品消费数据融合(共创与自创),形成一个定制化的消费大剧剧本内容,优化与演译,循序渐进生生不息。

这个不仅考验着企业的数据采集、存储和纵横向联通力,算力、算法技术力,更对用户的文艺内容向商业融合,以及品牌商的商业内容向文艺进化,提出了巨大的课题和挑战。

而这些恰恰又都是传统的企业营销能力未涉及过的,普通消费者更是缺少体验。用户运营数字共同体中的四个象限上的共同:用户共享、场景共建、内容共创、数据共通,是一个更高维度上的创业奋斗。商业竞技赛道的更换之快,营销硬核技能迭代之新,环境的变化已经在呈现,一个从中生代跨越进新生代的时代进化图景,在当下,在未来,正汹涌澎湃地奔袭而来。

物竞而天择,适者而生存!进化的剪刀,不管谁愿不愿意,已经挥向你我他,无情且残忍!

文末寄语:
世界上最大的公平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他的认知时,社会上有一百种方式收割他。

2020/2/24止笔

—— END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