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孝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0

1. 孟懿子问孝全文翻译

翻译:

孟懿子向孔子请教行孝之道。孔子说:“不要违背于礼。”

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于礼’。”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啊?”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应当以礼奉事;去世后,要以礼安葬,以礼祭祀。”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鲁国大夫仲孙何忌,小孔子二十岁。无违:不违于礼。葬:葬,此字从死,在艹中。

出自:《论语·为政》

扩展资料

《论语·为政》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人物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2. 孟武伯问孝 意思

意思是: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

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为政》篇

原文节选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鲁国孟孙氏第10代宗主,名彘,世称仲孙彘,谥号武,是孟懿子的儿子。)

意思是: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

扩展资料: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此节选内容为孔子对孟懿子及其儿子孟武伯问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一种说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一种说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还有一种说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