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善人”邵逸夫107岁仙逝,为何4个子女,都拒绝继承百亿遗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我们都曾与他相见,在电影放映结束的片尾名单,在各式各样他捐赠的楼房。

在上世纪香港影坛,他的名字霸占了各大荧幕;在各大校园,他的名字又充斥在每个学子的耳边。

他不是电影明星也不是学者教授,他是邵逸夫。

一个打造了邵氏电影公司,成就了数人大红大紫梦想的 娱乐 圈教父,一个为数多内地学校、医院捐盖楼房的慈善家。

如此风光的一生,在晚年却并没有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

四个子女都与他断绝往来,连他的百亿遗产都不愿继承,这背后的故事只能让人哀叹不已。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无怨无悔陪伴支持他的女人,而 邵逸夫身后的女人就是他的结发妻子黄美珍,也是他四个孩子的母亲。

与发妻黄美珍的相遇在他的意料之外,那时邵逸夫还在南洋辛苦创业,而黄美珍也还是他人的女朋友。

一次因缘际会,俩人相遇,相知。

畅谈之下,他们俩发现对方都对电影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痴迷本就做着电影事业的邵逸夫遇上了爱看电影的黄美珍。

一时之间,二人思想火花碰撞,相逢恨晚。

幸而,黄美珍虽是他人女友,却尚未婚嫁, 不用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经历重重困难,打破种种世俗的枷锁。 在1937年,二人喜结连理。婚后邵逸夫的事业蒸蒸日上,黄美珍也做好贤内助,为丈夫的事业出谋划策。

两人风风雨雨互相扶持走过多年, 如果没有方逸华的出现,那他们也应该是一段被人反复提起的佳话。

1952年,邵逸夫结识了当红女歌星方逸华,并与她相谈甚欢。

方逸华的出现,是邵逸夫与黄美珍感情破裂的开端, 彼时黄美珍容颜不再,退居家庭许久的她也不能再在事业上为邵逸夫提供帮助和意见。

而方逸华正值十八岁的花季,思想和容颜都充满着年轻的活力。于是, 曾经帮助邵逸夫打理公司的人从黄美珍变成了方逸华,身边人也进行了变换。

邵逸夫一生拍摄了成百上千部华语电影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TVB便是由他创建。除此之外他还创建了邵氏基金会,每年都对内地进行捐赠。

他也并非一开始就走上制作电影这条路,若是战争没有爆发,家道没有中落,也许邵逸夫会继承家业,做一个潇洒公子哥。

但命运似乎总喜欢开玩笑,以此来考验每一个人。

原本是家中经营着大型颜料公司,从小接受英文教育的公子,在父亲去世后,家中光景一年不如一年。

也许是成长于商业世家,以至于拥有了比旁人更敏锐的商业嗅觉。 在平日的摄影中,他也并非只是单纯的拍摄,而是在学习,打磨自我,将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都记在心中。

1923年,邵逸夫带着满腔热血只身前往南洋支持三哥邵山客的电影事业。

那年的南洋街头,总有一个身影瘦弱的男孩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慢慢摇着影片。 摇着摇着,过了几年后,他已经摇出了一百多家电影院。

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劲儿,他们把电影事业做大做强。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邵氏兄弟的名字不再无人知晓,这 个称呼代表的意义是当时的南洋电影大王。

时代在进步,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增长。 不再满足于无声影片制作的邵逸夫做出了重要决定:到美国购买有声器材。

命运的玩笑再次降临,前往美国途中,他乘坐的轮船触礁沉没了。 也许是他福大命大,不该命绝于此,香港电影的 历史 还等着他去改写。

在冰冷的海水中,他抱住了一块木舢板,漂泊一夜后他被救出生还。

美国之行不仅让他体会了生命的可贵,也让他领略了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制作,让他明白国内电影的进步还需努力很多。

中国 历史 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是邵逸夫对立志改写电影史最强有力的回答,而他也成为中国有声电影的开山鼻祖。

事业上大有所为的邵逸夫对于家庭却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也许他是一个成功的电影制片人,但他并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方逸华和邵逸夫的出双入对让黄美珍黯然神伤,但她也无能为力,伤心欲绝之下黄美珍远走美国。

他与黄美珍的四个孩子对于父亲的所作所为永久不能释怀, 年幼的他们看着终日以泪洗面的母亲,对背叛这份爱情的父亲心生怨恨

更令他们无法接受的是,父亲把公司交给方逸华这样一个非亲非故,且破坏了他们的家庭的人打理,让他们对父亲的怨更多了一层。

或许每个人的追求不同,醉心于事业的邵逸夫注定对家庭缺少了一些关怀和爱。

对于黄美珍他心存愧疚,甚至在她去世时,为她停业一年邵氏公司。但斯人已逝,这并不能换来什么。 孩子们也没被这样的行为打动,与他的关系并没有缓和。

自黄美珍远走美国后,孩子们就一直是邵逸夫的哥哥在抚养,与邵逸夫的感情更加淡薄了。

在黄美珍离世后,四 个孩子更是与邵逸夫直接切断了联系,拒绝沟通。

兴许是真的无法释怀父亲给他们带来的伤害,对于邵逸夫的百亿遗产他们也都不想去继承, 而是在新加坡重新开辟与父亲所在电影行业完全无关的房地产和百货。

少时夫妻老来伴。

但邵逸夫在中年之时选择了其他人,没有和年少时的黄美珍走到最后,也就导致了他老来无伴,身边只有一个方逸华。

不知晚景凄凉的邵逸夫,在暮年看着别人的家庭生活, 有没有后悔过他曾经的选择。如若当时他从一而终,结局定当有所不同。

金钱可以买来很多东西,但再也买不到邵逸夫与子女间的亲情。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选择,但有些选择或许是一种错误。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固守本心,选择最开始的选择,不让自己后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