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心理学第一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绘画心理分析与疗愈

通过绘画可以分析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与情绪,通过绘画能起到疗愈的作用。绘画可以宣泄情绪,缓解情绪。

你是谁?

你了解自己吗?

当情绪来临时,如何面对并找到情绪根源?

家有宝贝吗?

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和孩子有效沟通呢?

课堂上,孩子状况不断,如何通过一幅画直接了解孩子的问题?亲密关系中,如何与对方建立更好的连接,让关系更融洽?

这些都可以通过一幅画来破解,人们会在绘画的时候不知不觉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图画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自身的性格,行为价值观,理想要求。简单几幅画传达的讯息比千言万语更丰富,更直接,我们通过了解画中的象征符号,可以透视作画者的内心世界。

先来分析几个问题

1.什么是绘画心理分析?

绘画及投射,把人的心理状态投射到具体的事物当中。这种事物可以是房树人,也可以使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在生活中每个人喜欢的动物不同,有的人喜欢猫,有的人喜欢狗,这也是一种心理反应。在绘画时,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射到画中,所以绘画是一种潜意识反应。

2.绘画心理分析什么?

绘画心理分析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情感状态以及人格。

3.绘画心理分析是不是就是房树人测验?

我们用的测验方式有OH图卡、雨中人、房树人、曼陀罗。房树人是最常见的一种。

4.绘画心理分析的应用。

绘画心理可用于各个领域,如:测量亲子关系,情侣之间的关系,还有工作,以及职业规划。

本次课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学习绘画心理学。

一、发展历史

初期阶段

1.19世纪末对儿童绘画的关注。

2.20世纪初,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荣格心理分析理论兴起。

3.20世纪初以波特(1921)为代表开始对儿童绘画分析。

中期阶段。

1.20世纪初古德纳夫(1926)的"画人测验"作为智力测评手段。

2.20世纪40和60年,代巴克和哈默提出来的房子树人绘画投射测验,其中巴克率先在美《临床心理学》杂志上系统论述了HTTP测验。

3.20世纪中期开始把绘画用于心理治疗中。

深化阶段

1.20世纪中期后,绘画形式扩展"家庭动力绘画","学校动态绘画"等更丰富的形式。

2.20世纪中期后,绘画治疗作为一种心理咨询治疗的方式开始蓬勃发展。

3.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起步。

二、理论基础

(一)以心理分析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分析取向

心理分析取向的治疗者是以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他们认为精神疾病患者所创造的艺术作品是其心理问题的一个表达,并在艺术治疗的过程中将移情揭示出来追寻精神疾病患者过去发生的心理问题。

(二)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取向。

人们主义取向的治疗者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精神疾病患者本身具有自我指导能力,以及先天的完善自我的倾向。

(三)以行为主义、认知理论和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取向治疗的治疗者以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及发展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并存在认知、行为及情绪障碍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干预,帮助其症状得以改善。

三、优势劣势

(一)优势

1.简单易行,操作简单。

2.运行时间段短,获得信息丰富。

3.易打破防御,尤适于特殊人群(强戒备心理)。

4.非语言性测验,对学历较低、精神障碍患者等不善于语言文字的人更适应。

……

(二)劣势

1.主客观

2.学习要求

四、实践应用

1.心理测验工具评估。

2.心理咨询手段。(个体和团体)

3.危机干预。

4.改善情绪和社会功能。

5.促进个体自我概念提升和认知功能。

6.减轻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

……

应用领域:几乎所有人均可以使用。

五、绘画形式

(一)按绘画形式分类

1.随意绘画(自由绘画),三岁儿童多以封闭的线条为主,两岁的儿童以直线为主,没有封闭。随意绘画看似没有章法,但也是内心的反应。

2.主题绘画(命题绘画),给出命题绘画,比如家庭动态图。

3.完形绘画(添加绘画),如给出两根线条,在这两根线条的基础上完成一幅画,并且不能动线条的位置。

(二)按主题形式分类

树木画、人物画、房树人组合画、雨中人、曼陀罗等。注意:如果家庭有小孩不建议用市面上的《秘密花园》、《曼陀罗》,因为这些比较费精力。

那么如何来分析一幅画?如何开始分析一幅画呢?

一、绘画分析的步骤:

画面整体:画面大小、画面位置、线条特点、画面颜色

绘画过程:先后顺序、涂擦痕迹、图画时间

画面内容:树木、房屋、人物、附加物(云、草、河……)

二、画面的整体

(一)画面大小

1.画面过大:攻击性倾向、紧张、躁动、强调自我存在。占整张纸的五分之四就算过大。

2.画面过小:内向、害羞、胆怯、退缩、情绪低落。占整张纸的九分之一就算过小。

画面内容占整张纸的三分之二就算合适。有一幅画横着画完,又竖着把空白的地方填满,这说明有一定的精神病倾向。

(二)画面位置

画面偏上、画面偏下、画面偏左、画面偏右

A4纸

上部  精神领域与想象空间:心、知性、想象力、自我开放、思想与精神、认知。特别靠上边,说明存在一定的幻想、空想。如果只是偏上说明这是精神领域。(超我)

中部  情绪领域与现实空间:原始的反应、否定的态度、被隐藏的情感、被意识到的反应、现实的理解和态度、情绪与感觉的经验。(自我,现实中以中间部分发展的。)

下部  本能领域过去空间:性本能、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被压抑的经验、幼年期的附带条件、存在于无意识的过去经验。(本我)

左边  母性原理(与母性相关):过去(时间概念)、女性相关(被动的感性的,被动的受容的)

右边  父性原理(与父性相关):将来(时间概念)、男性相关(积极的、理性的、主动的、统治的)

格鲁尔德空间图式:

1.上空间定义为:精神、意识

2.下空间定义为:下意识、集体无意识

3.左上区域:被动的领域

4.右上区域:生存的能动性领域

5.左下区域:起点、过去的伤痕、迟滞

6.右下区域:冲动、本能、地上的情结、对土地的乡愁

7.左上空间极端定义为:空虚、憧憬、欲望、大气

8.左下空间极端定义为:端、出生、起源、水

9.右上空间极端定义为:目标、终点、死亡、火

10.右下空间极端定位为:物质、洞穴、降下、恶魔

11.左空间定义为:母亲、过去、内向

12.右空间定义为:父亲、未来、外向

左下部分说明有退行的倾向,尤其画一条朝左端的路,说明有一定的退行,想回到最初的起点。

(三)线条的特点

1.用笔力度。

用笔力度大,线条流畅,自信,行动力强,有攻击性的倾向。

用笔力度大,不流畅:说明心里紧张,缺乏灵活性。

线条比较柔和,用力中等:性格温柔、平稳,有耐心,老好人,慢性子。

笔画力轻:犹豫不决、不自信、自卑、焦虑不安。

2.线条类型

长线条: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

短线条:急躁,犹豫不决,追求完美。

直线条:情绪安定,有忍耐性、自信、固执。

圆弧形的线条:性格柔和,比较友好。

颤抖型线条:内心紧张,躁动不安

不连续线条,虚线:表示不自信犹豫。

重复线条:自信心不足,有强调,焦虑不安。

3.画面的颜色

喜欢蓝色的人:成熟稳重比较睿智,情绪状态有可能抑郁安静。如果一张纸全是蓝色,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分析。我只是部分蓝色,例如天空大海,那这是正常现象。

喜欢红色的人:活泼开朗比较热情,情绪状态有可能脾气不是太好。红色起强调,激发斗志的作用。例如:中考或高考时,一些家长和孩子会穿红色,但是只能一部分是红色,如果全是红色说明有一定的攻击性。另外:红色还代表温暖安全感。

如果交通信号灯是黄色,表示慢行、等待、提示。黄色还代表宗教、财富、温暖、乐观、尊贵、谦卑。

如果画面是绿色,代表现在的状态较好,另外绿色代表意志力,宁静,和谐。不过绘画有文化差异,在西方绿色代表的是毒药。

二、绘画过程

1.绘画的顺序

房树人的先后顺序,人物先后顺序,附属物先后顺序。画的顺序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先画房子代表注重家庭,先画树代表注重潜意识的自我,先画人,代表注重现实的我,先画附属物代表注重外界环境对自我的影响。

2.涂擦痕迹

涂擦、修改、重复,整体涂擦,比较追求完美,犹豫不决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也可能说明他现在存在焦虑状态,不知道如何确定自我。另外涂擦不同的部分,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涂擦胳膊,表示他对行动不满意。

3.绘画时间

时间比较长的话,说明比较犹豫,追求完美。

画画时间过短,说明性格比较急,或者比较防御,随意。

时间过长或过短是根据画的内容确定的。房树人一般需要十分钟左右,如果超过20分钟说明他具有防御心理。如果只要一分钟化完,说明他很随意掩饰真实的自己。

在绘画时一般采用的是A4纸。画人和树,一般竖着画。画房树人,一般横着画。在指导绘画时,一般强调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也可以闭上眼睛想,画人时要强调不能画火柴人。

画树的指导语:请把A4纸竖着放画一棵树,可以用铅笔,也可以用彩笔。

房树人的指导语:请把A4纸横着放,可以用铅笔,也可以是其他的笔。但是房树人是必须画出的,其他的附属物可以随意添加。

注意:指导绘画时,一般使用A4纸,因为A4纸的空间可以确定。在分析时,要结合绘画者的想法进行询问,再来验证一些内容。切忌不能因为自己有什么就强加给别人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