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条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是指利用城市公共汽车、电车等公共客运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依照固定的线路、时间、站点运送乘客的营运活动。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区范围内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管理。第四条 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公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工作。
计划、规划、建设、工商、物价、公安、交通、城管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工作。第五条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应坚持全面规划、统一管理、多元投资、优先发展、便利乘客的原则。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管理第六条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公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等部门编制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发展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公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第七条 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发展规划确定和预留的公共客运交通用地和空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未按有关法定程序批准不得改变其用途。第八条 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发展规划设置各类公共客运交通停靠站、公交回转场地、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有条件的路段,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划定公共客运交通专用车道。第九条 新城区开发、旧城区改造、空港、陆港(铁路、公路)、大型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旅游景点、体育场馆等工程项目,应当按照规划同时设计、同时建设与其配套的公共客运交通专用场站等设施。第三章 资质与经营权管理第十条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经营实行资质与经营权管理制度。第十一条 凡申请从事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经营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规定的固定场所和营运设施;
(二)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注册资金;
(三)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四)有与营运规模相适应、符合技术标准和有关部门规定的车辆及保修设施;
(五)有合格的驾乘人员和管理人员。第十二条 符合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条件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人,均可申请从事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经营活动。
申请从事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经营的,应当持书面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向公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企业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公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予以审查,对审查合格的颁发资质证书,不合格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未取得资质证书的,不得从事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经营活动。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经营者必须接受公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营运资质的定期审查。第十三条 新开辟的、经营权期满的和在经营期限内需重新确定经营者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线路,市公交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招标或拍卖方式确定线路经营权。
经招标无经营者投标、中标及竞买的线路,市公交行政主管部门可在过渡期限内处置线路经营权。第十四条 取得线路经营权的,由市公交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线路经营许可证。
不得擅自转让线路经营权。第四章 营运与乘务管理第十五条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经营者应按公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行经路线、停靠站点、首末班发车时间、车型结构、配备车辆数等规范组织营运。未经原确定机关同意不得擅自变更。第十六条 因城市建设、重大活动等特殊情况确需停运或改变营运线路和站点的,由公交行政主管部门提前3日向社会公告。第十七条 非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车辆不得从事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活动。第十八条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经营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规定的营运线路、站点、班次、车型、运营时间营运;
(二)按规定统一制作和悬挂营运标志;
(三)随车携带经营许可等有关证照;
(四)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票价标准,使用市公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票证;
(五)保持车辆附属设施齐全,功能完好,符合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营运技术要求;
(六)保持车辆整洁美观,定期消毒;
(七)服从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监查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检查。第十九条 驾乘人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规定佩戴服务标志,衣着整洁、用语文明;
(二)及时报清线路、站点,积极疏导乘客,优先照顾老年人、病人、残疾人、孕妇和抱婴儿的乘客;
(三)按照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营运技术要求,安全文明行车,关门后启车,停稳后开门;
(四)在规定的站点上下客,不得越站或者在中途车站滞留候客、强行拉客或者使用高音喇叭招揽乘客;不得无故拒载、中途逐客、中途调头和不按区间运行时间行驶;
(五)主动售票,向乘客提供车票票据,严格执行查验车票规定;
(六)车辆在运行中因临时故障不能继续运行时,应当安排乘客不再重复购票转乘同线路后续营运车辆;
(七)维护车内秩序,配合公安部门查处在车内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八)其他应遵守的规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