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大雁抒发思乡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0
1. 关于大雁的思乡的诗句

2. 关于大雁思乡之情的诗句

3. 关于大雁思乡的诗句
关于大雁的思乡的诗句 1.带“雁”字的思乡的诗句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人日思归 (薛道衡) 人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重别周尚书 (庾信) 阳关万里路, 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 秋来南向飞。

登逍遥楼 (宋之问) 逍遥楼上望乡关, 绿水泓澄云雾间, 北去衡阳二千里, 无因雁足系书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淡黄柳 (宋:姜)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摧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2.借大雁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冥冥鸿雁飞,北望去成行。--宋 王安石 《馀寒》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见年年鸿雁飞。

-- 宋 王安石《 明妃曲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唐]李颀 《送魏万之京》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②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⑤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⑥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⑦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⑧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⑨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⑩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 李益《春夜闻笛》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南思洞庭水。

北想雁门关。 稻粱俱可恋。

飞去复飞还--南北朝 ·周弘正《于长安咏雁诗》。
3.王湾用大雁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1.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2.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3. 赏析:“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取象宏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4.求有关雁的诗,要表达思乡的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关于大雁思乡之情的诗句 1.王湾用大雁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1.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2.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3. 赏析:“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取象宏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2.含有雁的表示思乡之情的诗句
含有雁的表示思乡之情的诗句

人日思归 薛道衡

人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重别周尚书 庾信

阳关万里路,

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

秋来南向飞。

登逍遥楼 宋之问

逍遥楼上望乡关,

绿水泓澄云雾间,

北去衡阳二千里,

无因雁足系书还。

含有燕的报春的诗句

李白 长相思·其二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李白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李白 清平调·其二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王维 老将行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卢纶 塞下曲·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刘禹锡 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卢纶塞下曲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韦应物 长安遇冯著

冥冥花正开、扬扬燕新乳。

李颀 古意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皇甫冉 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祖咏 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沈全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都是我自己找的,希望采纳
3.用鸿雁,锦鲤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冥冥鸿雁飞,北望去成行。--宋 王安石 《馀寒》寄声欲问塞南事,只见年年鸿雁飞。

-- 宋 王安石《 明妃曲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唐]李颀 《送魏万之京》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②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⑤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⑥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⑦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⑧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⑨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⑩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 李益《春夜闻笛》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南思洞庭水。

北想雁门关。稻粱俱可恋。

飞去复飞还--南北朝 ·周弘正《于长安咏雁诗》。
4.用鸿雁,锦鲤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冥冥鸿雁飞,北望去成行。--宋 王安石 《馀寒》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见年年鸿雁飞。 -- 宋 王安石《 明妃曲 》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唐]李颀 《送魏万之京》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②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⑤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⑥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⑦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⑧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⑨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

⑩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南思洞庭水。 北想雁门关。

稻粱俱可恋。 飞去复飞还--南北朝 ·周弘正《于长安咏雁诗》
5.用锦鲤和鸿雁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鱼传尺素,驿寄梅花。
6.用锦鲤和鸿雁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鱼传尺素,驿寄梅花

韩愈《寄卢仝》:“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

唐朝李商隐《寄令狐郎中》一诗中也有云“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

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宋人张辑 《垂杨柳·寓谒金门》词:“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

宋人吴芾《再和龚帅所寄》“五禽聊作林间戏,双鲤忽传江上书。”

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明代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关于大雁思乡的诗句 1. 带“雁”字的思乡的诗句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人日思归 (薛道衡) 人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重别周尚书 (庾信) 阳关万里路, 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 秋来南向飞。

登逍遥楼 (宋之问) 逍遥楼上望乡关, 绿水泓澄云雾间, 北去衡阳二千里, 无因雁足系书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淡黄柳 (宋:姜)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摧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2. 求有关雁的诗,要表达思乡的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3. 王湾用大雁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1.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2.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3. 赏析:“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取象宏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