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到底死没死?怎么死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8

战后初期,日本政府尚不敢优遇原日军中的高级将佐,许多地方和机构还对这帮人持排斥、整肃态度。

包括冈村在内的这批人在日本受到冷遇,却在台湾受到了欢迎。

当时,许多日本旧军人纷纷举家迁居到台湾谋求出路,一则台湾有50年属于日本“领土”的历史,语言和生活习惯等均能适应;二则国民党到台湾后想重整旗鼓,也需要他们之中的“各类人才”。

国民党在大陆失败,蒋介石为了重振旗鼓,培养所谓“中坚干部”,在台北市郊阳明山成立了“革命实践研究院”,并亲自兼任院长。

该院不仅培训党政干部,还设有军官训练团培训各级军事干部,冈村宁次等一些原日军将佐被聘请为高级军事教官,他本人还有该院的“顾问”头衔。

对自己能获得“无罪释放”和日本投降后200多万日军、日侨能顺利从中国返回国内,冈村对国民党一直感恩不忘。

他称自己出于“报恩”的目的,先后介绍和组织过他所熟识的百余位老部下,到台湾帮助训练国民党军队,而这些人由于找到了饭碗和“用武之地”,也非常卖力地去干。

例如,50年代驻台湾新竹的国民党第32师,经他们的严格训练,成为当时台湾的第一流部队,蒋介石检阅后曾夸奖其为“模范师”。

冈村多次去台湾讲学、访问,每次都受到国民党当局何应钦、汤恩伯等人的热情接待。

后来,有一次何应钦以私人名义赴日活动,受到日本政府的冷淡,冈村闻知后即召集老部下举行欢迎会。

冈村致欢迎同时,因为过于激动,竟失声痛哭,何应钦也老泪盈眶。

冈村称何是“对日本人了解最深的友人”,称赞何“多年的亲日态度,早为日本国民所周知”。

并历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来证实何应钦如何“爱护和友好日本”。

对日本政府忘恩负义简慢何应钦,他指责道:“何将军对于日本及日本人深具理解与同情,尤于战争结束时曾经竭力为日本人谋求福利,何将军此次来访,我国政府及国民却未能公开表示谢忱,以酬厚意!尽管我们是一个战败国,仍属遗憾之至!”

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和迅速发展,军国主义思潮也在社会上进一步抬头。

冈村等一批战前法西斯将佐的生活境遇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也搬进了在东京的新居。

这时,许多政界名流和魏德迈之类的“国际友人”,时常来拜访他。

日本自卫队的军官还慕名常来向他请教问题,着实令他欢喜了一阵。

可是,好景不长。

1962年4月,他此时唯一的儿子忠正暴死,时年仅49岁。

忠正的生母星野理枝死后,便跟着祖母阿定生活,由于祖母的溺爱和仗着有一个步步高升的父亲,他一直不思上进。

从冈村日记里的零散记载中可以看出,冈村并不喜欢他。

但是,他的晚年毕竟需要有儿子来照顾。

忠正之死,对冈村的打击很大,这一年冈村已经78岁了,身边除了有老伴加藤及几个孙辈外,就再没有其他骨肉亲人了。

早年,他最喜欢的武正夭折于上海,而现在忠正又先他一步死去,莫不是上苍的报应?一想到这儿,他常常不禁老泪纵横。

1963年初,日本防卫厅战史室请冈村整理自己的日记和撰写个人回忆录,以“启示”自卫队青年干部。

接受这件事情后,他在老部下宫崎周一等人的协助下,于同年4月份开始动笔。

为了宣扬“日本精神”和以他的立场去“说清历史事实”,他压抑下失子的痛苦和时而发作的肺病的折磨,用了两年的心血撰写完毕。

不过,他生前并没有来得及看到它出版面世。

以“右翼首相”著称的佐藤荣作第二次上台组阁后,才于1969年底决定公开出版它。

这在当时的中日关系上是件大事,1970年1月25日中国《人民日报》专门就此发表述评称:“佐藤政府疯狂反华,公然出版几年前死去的战犯冈村宁次回忆录,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妄图重温其‘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

”可见,冈村的回忆录在日本近邻国家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引起极大义愤。

回忆录写完了,冈村宁次感到自己走进了人生终点。

1966年9月,他的心脏突然发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去,时年82岁。

冈村宁次死后的葬仪倒是颇为隆重。

日本政府和防卫厅首脑表示“沉重哀悼”;许多右翼团体和旧军人为他执幡送葬;远在台湾的他生前一些故友旧交,也专程来参加葬礼;报纸、电台还纷纷作了报道。

正是:一生罪孽深重,至死未改初衷;晚年境遇不妙,厚葬聊补最终。

冈村宁次年表

1884年5月15日 生于东京市四谷区坂町,为德川幕府武士后裔。

1898年8月 入东京陆军幼年学校,毕业后考入陆军士官学校。

1904年10月 由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毕业,被授以步兵少尉,任步兵第1联队补充队小队长。

1905年4月 转任步兵第49联队,参加日俄战争。

1907年12月 晋升为步兵中尉,调任陆军士官学校中国留学生队区队长。

1910年12月 入陆军大学深造。

次年4月,与星野理枝结婚。

1913年11月 由陆军大学第25期毕业,任步兵第1联队大尉中队长。

1914年8月 调任参谋本部战史课参谋。

次年2月,为编纂日德战史被派赴青岛搜集资料,此系他第一次踏入中国土地。

1917年2月 被担任北洋政府军事顾问的青木宣纯中将选为助手,此后在北京工作两年多。

1919年7月 晋升为步兵少佐,调至陆军省新闻班工作。

1921年6月 赴欧美考察,并于同年10月在德国与小(口克)敏四郎、东条英机等立志“改革”的青年军官,结成“巴登巴登盟约”。

1923年3月 转任参谋本部中国课参谋,同年8月晋升为步兵中佐。

1924年1月 抵上海任日本领事馆武官。

次年底,被孙传芳聘为军事顾问。

1926年1月 其妻理枝病故,卒年35岁。

1927年3月 回国。

同年7月晋升为步兵大佐,转任步兵第6联队联队长。

1928年5月 济南事件发生,率第6联队前去增援,但驻扎于青岛。

8月,由青岛调回参谋本部任战史课长。

1930年8月 转任陆军省人事局补任课长。

1932年1月 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

2月,任日本“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4月,晋升为陆军少将;8月,转凋到中国东北任关东军副参谋长。

1933年1月 指挥关东军进攻热河等地。

5月,代表日方签订《塘沽协定》。

1935年3月 调任参谋本部第2部(情报)部长。

1936年3月 晋升为陆军中将,并就任第2师团师团长。

1937年1月 与加藤结婚。

4月,率第2师团赴东北。

1937年7月 芦沟桥事变发生,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8年7月 由中国东北调至华中,担任日第11军司令官,指挥进攻武汉等。

1940年3月 回国任军事参议官。

转年4月,晋升为陆军大将。

1941年7月 就任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此后,指挥日伪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多次“扫荡”作战。

1941年12月8日 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6月 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受到重创,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转入盟军之手。

1944年1月 为了加强中国大陆的日军与南洋日军的联系,日大本营制定打通平汉、粤汉和湘桂铁路的“1号作战”具体计划。

4月一5月,冈村指挥华北日军发动河南作战一占领郑州、洛阳。

1944年8月 转任日第6方面军司令官,指挥日军进攻广西。

11月,相继占领桂林、柳州、南宁等地。

1944年11月下旬 就任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指挥除东北和台湾之外的全部侵华日军。

1945年3月下旬至4月底 命令以日第12军为主力,发动老河口作战,并占领豫西鄂北一些重要城镇。

19454月下旬至6月上旬 令第6方面军发动芷江战役,遭到挫败。

1945年7月26日 中、美、英三国《波茨坦公告》发表,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 美国于6日在广岛投下第1颗原子弹;8日,苏联宣布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9日零时起百万苏军向中国东北突入;9日上午,美国向长崎投下第2颗原子弹。

10日,日本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发表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 盟国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投降签字仪式。

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5年9月9日 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

冈村宁次代表其“中国派遣军”和驻台湾、越南北部的日军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5年9月12日至1948年3月底 冈村先后以“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总联络部长官”和“联络班长”等名义,被中国政府软禁在南京,除协助遣返日军、日侨外,还充当国民党军事当局的秘密军事顾问。

1948年3月底 被解往上海候审。

1948年8月中旬 被正式送进上海战犯监狱,但不久以“保外就医”名义被监视居住于上海黄渡路秘密住所。

1949年2月 被国民党军事法庭审判为“无罪释放”,旋即返回国内。

1950年底 被蒋介石聘为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高级教官,此后多次到台湾讲学、访问。

同年,还担任日本右翼势力“日本战友会”副会长等。

1962年4月长子 冈村忠正病死,时年49岁。

1963年4月 应日本防卫厅战史室要求,抱病整理个人日记和撰写回忆录,于1965年初完成。

1966年9月 病死,卒年82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