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8-28
古人刷牙吗?
牙膏牙刷这种东西呢,古代肯定是没有的,那么问题来了,古人到底刷不刷牙呢?如果他们不刷牙的话,那嘴里得多臭呀。
其实古人是刷牙的,中国人自古就重视牙齿的整洁与美观,比如我们形容美女的词有“齿如瓠(hù)犀”、“明眸皓齿”,所以,尽管没有牙刷跟牙膏,古人还是要清洁牙齿的。
不过那时人们清洁牙齿的方式不是“刷牙”,而是“漱口”。
古人用的漱口水是五花八门,最常用的是盐水,不仅能用盐漱口,还能用盐擦牙,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每天早晨就有用盐擦牙的习惯。
古人还有用茶水、酒和明矾水漱口的,据说明矾水能有效预防口疮。
到了隋唐时期,“刷牙”开始在中国出现了,那时候的刷牙方式跟我们今天不大一样,用的是“揩齿法”,这种“揩齿法”源于古印度,和佛教有关,所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揩齿法”也就传到了中国。
唐朝医书记载了这种揩齿法,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将杨柳枝的一头用牙齿咬软了,再蘸上少许药粉,用来刷牙。
这种用来刷牙的杨柳枝又被叫作“齿木”,是中国最早的刷牙用具,如果没有杨柳枝,也可以用其他树枝代替,实在不行就用手直接揩牙。
尽管唐朝有了揩齿法,不过学界对这种方式在唐朝的普及程度存在争议,有一些观点认为,这种方式只有僧人团体会用,并没有在 社会 上广泛普及。
到了宋朝,真正的牙刷出现了,叫作“刷牙子”,起初,牙刷毛多是用马尾制作,但因为宋朝比较缺马,所以市场上常见的牙刷,也有可能是用猪毛制作的。
后来,中国的牙刷传到了欧洲,受到贵族阶层的欢迎,但由于售价较高,一般欧洲民众难以承受,直到19世纪30年代,用尼龙做的牙刷诞生了,因其价格低廉,从此正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古代的厕所长什么样子?
在现代楼房的设计里,刷牙、洗漱、洗澡、上厕所常常是在“卫生间”这一间屋子里解决的,古代没有这样的地方。
在上古时代,厕所简陋到就是露天挖一个大坑,后来人们在粪坑上面又搭建了小屋,可能是怕露天风大把人吹进粪坑。
那时候上厕所是一件危险的事,如果不小心掉进去,不摔死也会被淹死。
历史 上还真有这样的事:春秋时的晋景公,就是如厕时掉进粪坑淹死的,虽然也有人分析他是上厕所时突发疾病才掉进去,但无论如何,晋景公都因此成为了 历史 上第一个在厕所殉职的君主,估计也是唯一一个。
到了汉朝,厕所一般设在宅院的后方,搭建在高处,下面连通猪圈,这种厕所叫作“圂(hùn)”或者“圂厕”,在没有化肥的古代,人畜粪便是最好的农业肥料,将人粪作为猪的辅助食料,也有利于资源再利用,但弊端就是,猪食用人类的粪便,可能会引发寄生虫病。
古代还流行一种便携式的如厕器具,因为形状似老虎,所以叫“虎子”,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夜壶。
古人也很懒,晚上也不想出去上厕所,虎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到了唐朝,因为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叫李虎,那“虎子”就不得不避讳一下,改个名字了,于是它改成了“马子”。
古人对马子的要求也随之变高,不光要能用来装尿,还要能装粪便,“马桶”因而诞生。
马桶一经发明,广受群众喜爱,毕竟它占地小、味道轻、清理也方便,马桶装满了是不可以随便倒的,必须有专门的人来收。
在唐宋时,这些人叫做“倾脚工”,唐朝有个叫罗会的人,以收粪为业,最后竟然成为了富豪。
南宋时,粪便收集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到了明清时期,这份职业就越来越专业化了。
因为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居民,生活质量不一样,所以粪便价值也不一样,富人吃得好,价值就高,肥力足,能卖上好价钱,清朝初年,粪夫们商议划定了专属工作区域,并签字画押,彼此不得越界。
这种有固定区域和路线的,被称为“粪道”,是一种特殊的“特许经营权”,还可以转让买卖,直到近代普及抽水马桶以后,粪夫的职业才慢慢消失。
可以说,厕所的进步,是衡量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尺度,一部厕所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史。
古人上厕所用什么?
我们大家都知道,造纸术是在汉代才改进并推广的,而且当时的人们觉得这是文化用品,也比较爱惜,直到蒙古族人入主中原,人们才开始普遍用纸来擦屁股。
那问题来了,之前的古人,上厕所都用什么?
答案是“厕筹”,又叫“搅屎棍”,这是一种二十多厘米长的条形木片或竹片,古人如厕后,就用这个东西解决。
至于厕筹出现之前人们都用啥,这已经无从考证了,毕竟古人对这种事情也羞于记载。
不过根据新中国成立后一些贫穷的农村,人们上厕所还有用树叶、秸秆、卵石、甚至土块的,可能汉朝以前的人上厕所,使用的也是这些。
我们今天使用的卫生纸,出现的时间也就一百多年,发明的过程还很戏剧化,据说是在20世纪初,美国史古脱纸业公司购进一大批纸,在运送过程中出现了疏忽,导致纸面因为潮湿而产生褶皱无法使用,老板史古脱脑洞大开,在卷纸上打上一排一排的小洞,便于撕成小张纸片,然后卖给火车站、饭店、学校等地方,作为如厕用纸。
史古脱将这种纸命名为“桑尼”卫生纸巾,因其柔软且好撕,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很快就风靡美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