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祠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1986年,天水放马滩出土秦墓木板地图,其中绘制葫芦河的2号图标有一亭形物。据学者考证,此亭形物当为女娲祠。胡缵宗在《秦安志》中也记载,女娲祠“建于汉以前”。
北魏时期,郦道元撰《水经注》,首次指出了女娲祠的具体位置。其《渭水篇》云:“略阳川水又西北流入瓦亭水。瓦亭水又西南出显亲峡,石宕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娲祠。庖羲之后有女娲焉,与神农为三皇矣。其水南流注瓦亭水。”略阳川水,即今清水河,自东向西流入瓦亭水(今葫芦河)。显亲峡在今秦安县叶堡乡和安伏乡之间,相传伏羲女娲在此结婚,繁衍人类。可以看出,女娲祠位于显亲峡之北。清道光《秦安县志》认为,《水经注》“所云‘北山’,在今县北三十里阳极山。”阳极山在今安伏乡境内,即北魏时女娲祠的具体位置在今安伏乡境内。
自郦道元之后千余年间,女娲祠所经历的沧桑变迁,史料乏载。到了明嘉靖年间胡缵宗修《秦安志》时,陇城北山有女娲庙故址,庙宇存而祭祀废。“陇城北山”,即清宣统《甘肃新通志》中所言的“龙泉山”:“女娲庙在(秦)州北四十里秦安县,在县东北龙泉山。”可见,最迟在明代,女娲祠已移建于陇城龙泉山,并更名为女娲庙。清乾隆初年,龙泉山崩,女娲庙被毁。道光后,庙移建于陇城镇东门内。不久,大水逼城,庙又移建于东山坪。同治初年,庙又毁于战乱,再徙陇城城南隍庙旧址。
“文革”期间,女娲庙再度被拆毁。1989年和2000年,陇城民众先后于原址重建女娲庙,建成一座占地160平方米的“娲皇宫”,轩楹宏敞,飞檐兽脊,流丹飞碧,雕梁画栋,内置著名雕塑家何鄂创作的女娲像。2005年,女娲庙被秦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以来,天水市人民政府在女娲庙举办了两届公祭人文始祖女娲大典,在秦安县城举行了三届女娲文化论坛,并于2007年成立天水女娲文化研究会,积极挖掘女娲文化,打造女娲故里旅游品牌。
焕然一新的女娲庙,与大地湾遗址、街亭古战场、女娲洞、风台、风沟、风茔、略阳古城、龙泉等景点连为一线,已成为人们寻根问祖和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