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献陵的相关信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明仁宗朱高炽,成祖长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七月初一日生于安徽凤阳;二十八年(1395年)闰九月二十一日,册立为燕王世子。永乐二年(1404年)四月四日,立为皇太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洪熙。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二日,逝于饮安殿,享年48岁。谥“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九月六日葬献陵。
仁宗皇帝虽然在位时间很短,却是个较能体恤民情、处事宽和的帝王。
他被册立为燕王世子不久,朱元璋命他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武士。其他三位世子很快检阅完毕,只有他回来最晚。太祖问他晚归的原因。他说:早晨冷得很,士兵们还没有吃完饭,我让他们吃饱饭才检阅,所以回来晚了。后来,朱元璋命几位世子分阅大臣奏章,仁宗向朱元璋禀报的都是与军民利益相关的大事,奏章中的错字从不挑剔。朱元璋拿着奏章对他说:“孩子,你疏忽了,这几处毛病你没看出来。”他说:“孙儿没有疏忽,这不过是小毛病,不足以渎天听。”朱元璋又问他:“尧、汤时水早严重,老百姓靠什么生活?”他回答说:“靠圣明天子的恤民之政。”太祖听了高兴地说:“孙儿有君人之识矣。”
仁宗当了皇帝以后,能够任用贤臣,虚心纳谏。他曾先后赐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元吉,以及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等人刻有“绳愆纠缪“(意思是纠正过错)的银章,让他们同心协力,赞襄政务,凡朝廷处事失当,可写好奏章,密封后加盖此章,转达皇上。有一个大理寺卿,名叫戈谦,上疏仁宗时,言词激烈,仁宗颇有些恼火。许多官员也说他诬罔圣上。仁宗虽然没有降罪于他,每当他言事时,都对他怒目而视。于是,杨士奇对仁宗说:“戈谦是根据您的号召陈言的,如果这样对待他,今后谁还敢说话?仁宗觉得有理,马上改变了对戈谦的态度。不久,因为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大臣们很少言事,仁宗越发后悔对戈谦的态度不好,又下诏自责过错。后来,有个太监在四川采办木料扰害百姓,仁宗特命戈谦为副都御史前往查办。
仁宗对百姓的疾苦也比较关心。通政使曾向仁宗提议,将四方雨泽奏章送给事中收贮。仁宗不同意,说:祖宗令天下奏雨泽,是想得知水旱情况,以便对受灾地区进行救济,奏章积压在通政司已经不对了,怎能再收贮到给事中那里呢?他还规定,受灾地区的官员如不为受灾百姓申请赈济,就要治罪。有一次,他听说山东及徐一带遇灾,老百姓没有吃的,地方官却照常催征夏税,就召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去当年夏税及秋粮的一半。杨士奇提出先让户、工两部知道。仁宗说:“救民之穷,就像救人于水火之中一样,不能迟疑。如再让户、工两部商议,他们顾虑国用不足,一定会议论不决。说着,赶快让太监拿来文房四宝,让杨士奇就地草诏,盖上玺印,付诸实行。
由于仁宗在位期间推行了较为开明的政策,史书评论他:“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又说,如果他能多年在位,政绩可与汉代的文、景二帝相比。
仁宗去世后有五妃殉葬。按《明宣宗实录》记计有:贵妃郭氏,谥恭肃;淑妃王氏,谥贞惠;丽妃王氏,谥惠安;顺妃谭氏,谥恭僖;充妃黄氏,谥恭靖。其中,贵妃郭氏身份颇为特殊。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宫闱》“仁庙殉诸妃”条记:“贵妃(指郭氏)所出有滕怀王、梁庄王、卫恭王三朱邸,在例不当殉。岂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耶!”按《大明会典》记,明朝的殉葬诸妃,俱“从葬”,也就是说是与皇帝一同葬进了山陵。 诚孝昭皇后张氏,仁宗元配,永城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葬献陵。
张皇后,在明代诸后中颇为精明能干。文献记载,她平时对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仁宗死后,每遇军国大事,宣宗都禀明母后再决定。张氏也常询问宣宗处理朝政的情况,并经常提示宣宗,注意体恤百姓疾苦。
宣宗死后,9岁的英宗朱祁镇继皇帝位。有的大臣认为皇帝年幼,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她却说:“以我寡妇,坏祖宗家法,不可。”遂委政于仁、宣时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老臣,而自己从中主之。当时掌管司礼监的太监王振,是个善于玩弄权术,专门引导皇帝走邪道的家伙。由于该监掌管皇城内一应礼仪,替皇帝管理章奏文牍,有时还代皇上批答大臣的奏章。皇帝的口述圣旨,也由该监用朱笔记录,然后交内阁撰拟诏谕正式颁发。为了防止这些人欺蒙皇上,胡作非为,张皇后特别申令,无论什么事,都要先由内阁大臣议定,才能施行。她常派中官去司礼监检验,如果没有照她说的去做,就把王振叫来责问。
正统二年(1437年)的一天。张氏御便殿,召英国公张辅及三杨、胡濙等五位大臣入内,女官各佩刀剑侍立左右。英宗站在东侧,五位大臣站在西侧。张氏对英宗说:这五位大臣都是先朝留下的忠正大臣,今后遇事一定要与他们商量才能去办。过了一会儿,又派人把太监王振叫来,王振跪在地上,太后突然脸色一变,厉声喝道:你侍候皇上不循规矩,应当赐死!女官们应声而起,将刀放在王振的脖子上,吓得王振深身乱抖。这时,英宗和五大臣都跪下为王振讲情,太后才饶了他。接着警告他说:你们这种人,自古多误人国,皇帝年幼,哪里知道!现因为皇帝和大臣为你讲情,且饶过你这一次,今后再犯,一定治罪不饶。
由于张氏在朝廷政务的处理上,倚重忠实正派的大臣,协调君臣之间关系,限制内宫对朝廷政事的干预,正统初年,王振虽有宠于英宗皇帝,却没有达到专权擅政的程度。再加上仁、宣旧臣的协力辅政,朝廷政局大体稳定。